只要老百姓一自由
他們就心驚膽戰
那是個唱著「愛拼才會贏」的時代,碟片里的清涼演員,也令人回味再三。
對于中國人而言,上世紀80年代是一個熱血沸騰的年代。
很多人以為,壓抑的年代終于過去了,「正常」的年代終于到來了。
一位1978級的市高考狀元,曾是我在一家報紙工作時的總編輯。1980年,他在學校創辦了一張報紙,以黑暗的北洋政府時期為言論尺度,高談闊論時事,結果被叫去談話。
從此,他知道了「不忘本、牢記命」,所謂的松綁,只是相對于那十年而言的。
但民間的審美反彈有時會超過官員的想像。尤其幾十年來舞臺上的女演員像男人,人們早已厭煩,有一機會,對美的追求噴薄而出,哪怕現在看來有些俗艷。
但時尚從來都是用來垢病的,現在看著尷尬也屬正常,也許連作者都沒見過這么美麗的身體。
但時尚大膽則遠超想像,哪怕放在今天,很多人可能都不好意思掛出來!
因為窮,買不起電視機,但至少可以買幾幅畫貼在墻上,點綴一下灰暗的生活,于是掛歷畫一時風行。鞏俐,無疑是那個年代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是1950年代移植的蘇聯式共產主義生活想像。到了1980年代,當人們在港臺片里看到了美式生活,才知別墅汽車才是現代生活。
豪車美墅實現不了,摩托則是剛起步的港臺等經濟四小龍的現實生活,這也是80年代的人們可以想像的,于是四輪轎車降級為兩輪摩托,并與美女嫁接。那時的掛歷,此類摩托女郎最為大賣:
直到2000年代我在閩南工作,坐在一位女騎手后面,抱著她的腰肢兜風,才知道生活原來如此美好。
除了對港臺夢的追逐,隨著電視的普及,人們終于可以一睹女運動員健美的身姿,于是這類畫也借著體育推廣的名義,堂而皇之登堂入室:
那時與港臺片相匹配,粵語和臺語歌曲通過雙卡錄音機唱遍大江南北,大西北的村里都有人學唱。臺語歌曲MV相當露骨大膽,泳裝對抗著一成不變的生活、海洋提醒著人們對遠方的渴望,于是泳裝美女掛歷畫也出現在年輕夫妻的廂房里。不但男性喜歡,女性也喜歡——這是她們對自己應該有的樣子的美好想像:
1990年到了,1980年代結束了。在清除精神污染運動中,這些畫被宣布「有毒」,嚇得農村老太太紛紛撕下來燒掉。但人們對美的追求是天性,作為平替,英姿颯爽的女性大量出現在畫面上:
知名演員薛淑杰是我們的好朋友,去年為她寫了家傳,目前正在出版社審稿。她完整經歷了那個年代的波折,出演的女匪首因為太美,觀眾舍不得死!
在此之前,人們在屏幕上看到的女性都像男人,而薛淑杰將女匪首演成了千嬌百媚的真女人。
這可犯了天條!觀眾愛上了反面人物,掩蓋了正面人物的光芒,違反了江青確定的文藝原則!
好在電影局長親自撰文表揚,這才逃出一劫。
時間如水,逝者如斯。
這是2025年的除夕,我為朋友們送上祝福
我寫了300多部家傳,發現許多成功者,其祖輩要么是讀書人、紳士,要么是企業家地主。
當然,也有平民家庭出一雄杰,通過讀書等方式逆天改命,從而實現階層躍升。
舉凡發達國家,學生入學先講家傳,次學國史,為的是真正認識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