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刻在中華兒女骨子里面的血脈傳承。
每當國家遇到危難的時候,總是會有無數平凡的身影站出來,他們無怨無悔的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捍衛著民族的希望。
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的時候,紅安就曾經有這樣三個兄弟,他們為了保家衛國,隱瞞年齡參加了革命隊伍。
至此三人就失去了聯系,整整十多年都沒有在見過面。
等建國后三人再次重聚的時候,卻發現彼此都已經成為了開國少將。
主意正的大哥
1926年的一天,湖北黃安戴家塘村兩個稚氣未脫的少年正在興致高昂的商量著事情。
他們一個叫戴道駒一個叫戴道奎是關系很近的堂兄弟,戴道駒雖然是大哥,但個頭卻沒有堂弟戴道奎高。
小聲的商量了一會兒,戴道奎好奇的問道:“哥,老話不是說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嗎?你為什么要執意去參加隊伍呢?”
戴道駒狠狠地咬了咬牙,沒好氣的回了一句:“白狗子都快要把我們逼死了,在不去找點出路怎么活得下去?”
說這話的時候,13歲的戴道駒臉上流露出了一絲遠超他年齡段的成熟和無奈。
好半天之后,戴道駒又有些欣喜的繼續說道:
“我找咱們村出去的叔伯們打聽了,紅軍是人民的隊伍,是我們這些窮苦人唯一的出路,所以我一定要參加紅軍。”
“家里人都同意了嗎?要不我和你一起去?”聽堂哥這么說戴道奎也有點心動。
“我沒有跟家里說,你才十三歲,等兩年再說吧。”戴道駒說完拍了拍堂弟的肩膀,就轉身離開了村子。
看著他堅定而又單薄的身影越走越遠,戴道奎心中對堂哥所說的隊伍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早就已經打聽好了一切的戴道駒很快就來到了紅軍招兵的地方,但由于當時他的年齡還不夠,所以暫時被編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
為了迎接這完全不一樣的新生,戴道駒按照村里面的習慣給自己取了個戴克林的大名。
過了幾年,滿16歲的戴克林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
當時紅軍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作為無產階級的一員,戴克林積極的加入到了土地革命當中。
一開始他雖然只是少先隊的大隊長,但很快他就加入了新組建的紅四方面軍,成為了第九軍二十七師八團宣傳隊隊長。
此時的戴克林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堂弟戴道奎和一個遠房的表弟也緊跟著他的腳步加入了紅軍隊伍。
一同走上革命的道路
從小個子就比較高的戴道奎1927年的時候雖然只有12歲,但鬼點子卻有不少。
自從堂哥離開以后,他就一直都在積極的打聽著紅軍的一切。
這天他正無聊的坐在家里面發呆,就看到門外面走進來了一個憨厚的年輕人。
這個人戴道奎的表兄弟程啟文,兩個人因為同一年出生,所以關系一直都很不錯。
程啟文
“我聽說表哥去參加隊伍呢?”程啟文開門見山的問道。
“嗯,走了幾個月了。”
“真羨慕堂哥啊,我也想去當紅軍,但年齡還不夠部隊現在不收。”程啟文的聲音中滿是遺憾。
“外面的人又不知道我們到底幾歲,編一下不就可以了。”戴道奎說著沖程啟文眨了眨眼睛。
“對啊,我怎么沒有想到了?”程啟文高興壞了,接著說道:“回去我就找表叔,讓他帶著我一起去找隊伍。”
“到時候大哥看到我們也加入了隊伍肯定會很高興的。”
此時的戴道奎根本上就不會想到,三人雖然都參加了紅軍隊伍,但再次的相聚卻已經是十多年之后。
跟表兄弟程啟文分別之后的第二天,戴道奎也瞞著家里人來到了招兵的地方。
為了能夠順利的加入紅軍,戴道奎說自己已經滿十六歲了,招兵的戰士看他長著個大高個兒也就沒有懷疑。
和堂哥一樣,參軍的時候戴道奎也按照習慣給自己重新取了個名字,叫戴克明。
戴克明加入紅軍部隊沒過多久,程啟文也在表叔的帶領下找到了紅軍第十一軍三十一師三大隊。
程啟文雖然謊報了年齡,但由于他個子不高,所以首長讓他先當了一名勤務兵。
不久之后,戴克林從家鄉來投奔紅軍的人嘴里得知了此事,這讓他高興的同時也想要和兩個弟弟見見面,但卻苦于不知道二人部隊的番號。
很快戴克林就顧不上打聽自己兩個弟弟的消息了,因為此時蔣介石抽調了大軍來“圍剿”鄂豫皖蘇的紅軍根據地。
在槍林彈雨中,戴克林成長的很快,紅軍長征的時候,他已經是部隊主力連的連長。
在戴克林踏上長征的時候,表弟程啟文也跟隨二十五軍開始了自己的長征之旅。
性格開朗愛說愛唱的他當時是二十五軍政治處宣傳部的部長。
因為一路上程啟文帶領宣傳部的同志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不久之后,他就被提拔為七十三師二一七團黨總支書記。
三人中只有戴克明沒有參加長征,他所在的部隊根據斗爭需要,留在南方進入敵后打游擊。
不管是漫漫的長征之路,還是南方敵后的游擊作戰,都危機四伏,隨時可能丟掉性命。
但三兄弟卻沒有一個人退縮,以堅定的革命意志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堅定的前行著。
為抗日貢獻力量
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順利會師以后,根據黨中央的命令,徐向前元帥和程昌浩將軍率領紅四方面軍的主力西渡黃河。
這支部隊也被稱為河西紅軍,戴克林當時就是河西紅軍中的一員。
那個年代甘肅青海一帶都屬于馬步芳的勢力范圍,這個無惡不作的家伙為了討好南京的蔣介石,在河西走廊布下了重兵。
由于敵人的部隊大多都是騎兵,而且數量眾多,所以河西走廊的戰斗打的非常艱難。
最后在古浪峽,紅九軍和馬元海所率領的馬家隊伍連續鏖戰了三次,終于把敵人給擊潰了。
雖然最后紅九軍取得了勝利,但也付出了2400多人的傷亡。
戴克林所率領的部隊在這一戰中損失殆盡,他自己也身負重傷差點就死在了敵人的屠刀之下。
在傷勢稍微好一些之后,他化妝成了乞丐,走了三個月,經歷了無數次的生死危機,最終一路乞討著到達了延安。
當看到紅軍部隊的那一刻,戴克林再也忍不住了,抱著戰友嚎啕大哭了起來。
程啟文雖然沒有跟隨西路軍去河西作戰,但他的長征道路走的也異常艱難。
1935年1月的時候,二十五軍在陜西商洛成立了抗剿第一軍,程啟文擔任少共青年團書記兼少先隊隊長。
這支部隊成立后不久便被當地的國民黨給包圍了,雖然最終在程啟文和政委宋興國的帶領下成功突圍,但損失非常大。
政委宋興國既心痛部隊的損失,又無法理解國難當頭國民黨窩里斗的行為,沖動之下拔槍自盡。
是程啟文扛起了部隊的重擔,一個人帶領部隊頑強的開辟了敵后根據地,保存了紅軍的有生力量。
遠在南方的戴克明日子也不好過,他們的四周都是國民黨的軍隊,只能艱難的在夾縫中生存,多次險死還生。
抗日戰爭爆發以后,戴克林被派往皖南,擔任新四軍第三支隊六團連長。
由于多年沒有聯系,所以戴克林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堂弟戴克明此時擔任著新四軍第四支隊電臺警衛隊隊長的職務。
巧合的是程啟文也跟隨黨中央代表鄭位三到七里坪聯絡堅持南方游擊戰爭的紅二十八軍。
這些被聯系上的紅軍整編成為了新四軍第四支隊,程啟文接任了第四支隊政治部總務科長的職務。
雖然三兄弟都在皖南戰場上抗日,但彼此之間完全不知道對方的存在。
巧合下的相遇
為了確保新四軍各部能夠更好的配合打擊日寇,199年的時候,陳毅司令員在皖南地區召開了一場重要的會議。
戴克林和戴克明兩人作為新四軍第三支隊和第四支隊的代表,都參加了這一次的會議。
總部負責接待的同志見他們兩個的名字非常相近,所以就把兩人安排到了一起。
這一切戴克林和戴克明完全不知道。
雖然兩人小時候一起長大,但十多年過去了樣貌的變化非常大,因此剛剛見面的時候兩個人都沒有認出彼此。
還是在聊天的時候不經意見說起,兩人這才發現原來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
戴克林笑著說道:“我們那里有不少人都參加了紅軍,我有兩個弟弟也在咱們得隊伍當中。”
聽到這話,戴克明一下子激動的站了起來,有些不敢置信的問道:“同志,你是不是還有個名字叫戴道駒?”
“是啊,你怎么......”下意識的回答了一聲,忽然戴克林想到了什么,一把抓住了戴克明的手,激動的道:“你就是道奎?”
“哥,是我,我都完全沒有認出你來。”
“我也一樣啊,要不是接待的同志把咱們安排到一起,你就算站在我面前我可能也認不出你來。”
兩兄弟說著就把臂大笑了起來。
當戴克林問起程啟文的消息時,戴克明為難的搖了搖頭,說自己從參軍以后就再也沒有見過他,也不知道他現在是去了什么地方。
相聚的日子總是很短暫的,開完會之后,兩兄弟就各自奔赴了屬于自己的戰場。
離別的時候,他們彼此約定都要想辦法打聽表弟程啟文的下落。
但很可惜之后的日子里面戰斗的任務很重,所以他們不但沒有打聽到表弟程啟文的下落,兄弟二人之后也在沒有見過面。
勝利后的團聚
把小日本趕出了中國后,戴克林跟著新四軍前往了山東戰場,在那里參加了包括孟良崮戰役之內的所有戰斗。
戴克明1944被組織調往河南密縣,擔任中共河南密縣縣委書記兼縣獨立團團長的職務。
因此解放戰爭爆發以后,他并沒有跟隨新四軍前往山東戰場,反倒是成為了中原軍區第一縱隊八團政治委員。
程啟文也沒有去山東,而是率部前往了東北,任松江軍區哈東分區參謀長、哈北分區副司令員。
作戰勇猛的他不但參加了遼沈戰役和圍困長春的戰斗,而且還跟隨東北野戰軍打了平津戰役和衡寶戰役。
分屬三個地方,他們想要見面自然是不可能的。
新中國成立以后,戴克林加入了中國人民志愿軍,以師長的身份參加了抗美援朝。
戴克明則是一直都在南方發展,成為了江西軍區寧都軍分區副政治委員。
程啟文解放廣西之后就沒有離開,繼續率部在十萬大山進行武裝剿匪。
1954年戴克明在北京參加會議的時候見到了回國不久的堂哥戴克。
就在兩人親熱交談的時候,一旁有個穿著軍裝的壯碩男子突然站了起來,有些不敢置信的問道:“你們是道駒、道奎兩位表哥?”
這個站起身來的人正是程啟文。
剛剛他聽到有人用家鄉話聊天所以特意關注了一下,沒有想到好巧不巧的這兩人竟然是自己一直都在尋找的表哥。
至此分別十多年的三個兄弟終于是再一次相聚到了一起。
雖然1955年的時候三人都被授予了大校的軍銜,但程啟文在1961年的時候被晉升為了少將。
戴克林和戴克明兩人也在1964年的時候得到了晉升,成為了開國少將。
兄弟三個都成為開國少將,這在部隊中也成就了一段佳話。
結語:
在那一段悲壯的日子里面,這樣父子兄弟一起參軍報國的事情并不少見,只可惜太多的人沒有等到革命勝利就犧牲了。
戴克林兄弟三人能夠歷經無數次生死再次相逢,真的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對他們來說,能夠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活著見到彼此,就是老天爺對他們最好的褒獎,至于被授予少將的軍銜,反而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參考文獻:
紅安三兄弟都成了開國少將!戴克林后代講述先輩英雄事跡——長安日報
開國元勛中的“將軍兄弟”——劉旭.文史天地 . 2021 (0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