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zhàn)爭隨著毛主席以及黨中央的一聲令下,迅速如火如荼地展開。
離開故土,前往朝鮮的志愿軍戰(zhàn)士們各個都以視死如歸的魄力為抗擊美軍,保家衛(wèi)國而打光手里的最后一顆子彈。
經過數(shù)余年的艱苦奮戰(zhàn),中國最終贏得了這來之不易的勝利。在這場戰(zhàn)爭中,數(shù)萬名年輕的志愿軍戰(zhàn)士為了祖國的和平與穩(wěn)定犧牲了生命,他們的英勇無畏值得我們所有人銘記。
其中,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也在這場戰(zhàn)爭中陣亡,時年二十八歲。
命運多舛的少年
1922年10月24日,毛主席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在湖南長沙的湘雅醫(yī)院。遠在外地的毛主席聽到此消息后喜出望外,他立刻往下手上工作馬不停蹄地趕回家中。
毛主席為孩子取名為毛岸英,但由于當時社會局勢復雜,在家待了不足三天的毛主席不得不聽從黨中央的指示前往其他地點執(zhí)行任務。
踏上火車的前一刻,毛主席對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十分不舍。
妻子楊開慧心中雖然也十分傷心,但仍振作起來安慰丈夫道:“你就放心吧,出門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家里的事情有我了,我會好好照顧孩子的。”
此后,毛主席為了黨的發(fā)展和國家的安危,一直在外奔波,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為爭取貧民大眾的利益當中,很少有機會回家看望自己的妻子和幼小的孩子。
對于毛岸英而言,他的童年也幾乎是在母親的陪伴下度過的。
1930年,國共兩黨關系勢如水火,國民黨軍隊以及特務瘋狂抓捕迫害共產黨成員以及他們的家人。被視為國民黨重點抓捕對象的毛主席和其家人,自然身處險境之中。
1930年10月24日,楊開慧在板倉住所被時任國民黨清鄉(xiāng)司令部區(qū)隊長范覲熙帶領槍兵抓捕,解送至長沙“協(xié)操坪”陸軍監(jiān)獄。
在連續(xù)五次的審訊過程中,楊開慧面對敵人的瘋狂折磨以及威逼利誘,始終沒有說出半個字,對敵人的陰謀詭計只是輕蔑一笑。
楊開慧坦然面對敵人的迫害,在被處死的前一天,她堅定地表示:“自己死不足惜,但愿潤之革命早日成功。”
隨后,她囑咐親友:“我死后,勿要做俗人之舉,天為被,地為床足矣。”臨刑前一刻,她含淚親吻了兒子毛岸英后,從容地走向了刑場。
楊開慧被殺害后,八歲的毛岸英被舅舅楊開智、舅母李崇德從監(jiān)獄接回。在叔父毛澤民的安排下,毛岸英被送往秘密安置救濟和培養(yǎng)革命烈士后代的上海“大同幼稚園”進行照顧。
1932年3月,在國民黨的不斷搜查下,“大同幼稚園”最終暴露,不得不將其解散,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紅色牧師”董健吾帶回家撫養(yǎng)。
隨著黨中央總部遷往江西瑞金,對董健吾的經濟資助中斷,萬般無奈下,董健吾通過關系,拜托東北將領李杜將毛岸英兩兄弟送往歐洲進行讀書深造。
命運多舛的毛岸英來到歐洲莫斯科國際兒童院后,終于有了難得的和平穩(wěn)定生活。
在隨后的五年里,他勤奮好學、勇敢堅韌并且十分愛好軍事和政治,逐漸成為了兒童院里的“小領袖”,先后擔任了少先隊大隊長、兒童院團支部支部書記和區(qū)團委委員。
在國外的數(shù)年間,他始終沒有忘記中國的革命形勢和發(fā)展進程。通過不斷發(fā)表文章的形式,毛岸英呼吁社會主義國家以及共產國際為中國 的解放提供盡可能的幫助。
1946年1月,23歲的毛岸英離開歐洲,回到了闊別十八年之久的毛主席身旁。看著學成歸國的兒子,毛主席的心里也十分高興。兩人徹夜長談,似乎有著說不完的話。
由于毛岸英為人處世不拘小節(jié),很快便和根據(jù)地的民眾建立起和諧融洽的關系。吃慣了洋面包的毛岸英,也開始入鄉(xiāng)隨俗,和當?shù)匕傩找粯铀量樱善疝r活來。
隨后,在毛主席的安排下,毛岸英陸續(xù)前往冀中、山東等地,幫助當?shù)仨樌瓿赏恋馗母镞\動。除此之外,他還參加了中宣部、中央機關保衛(wèi)訓練班的工作。
1947年11月6日,毛岸英化名“楊永福”,跟隨任中央土改工作團團長康生到達山東渤海黨委駐地陽信縣李橋村,指導土地革命運動。
在陽信期間,毛岸英擔任康生的情報員和聯(lián)絡員,并且從未表明自己的真實身份,以樸實、親和的態(tài)度很快便融入到當?shù)匕傩盏纳钪小?/p>
主動請纓,參加抗美援朝
新中國成立后,為中國革命不斷奮斗的毛岸英終于迎來了自己的幸福婚姻。
在和妻子劉松林的結婚典禮上,毛主席送了一件大衣并親手交給自己的兒媳手上,并且對其說道:“白天岸英穿,晚上你蓋,都有份。”
1950年,世界局勢發(fā)生巨大變化,從二戰(zhàn)中崛起的美國和蘇聯(lián)為了謀求各自的利益,不斷對周圍的弱小國家展開武裝和文化滲透。
為了將成立不久的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以此削弱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美國決定侵略朝鮮,并在之后將其作為進攻中國的跳板以及軍事基地。
眼見形勢如此危急,中央領導人在經過商議后,認為朝鮮和中國,是唇亡齒寒的關系,一旦朝鮮被美國占領,那么下一個被攻擊的目標就是中國。
毛主席隨后下令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任命彭德懷為中國志愿軍總司令,不日前往朝鮮。
得知這一消息的毛岸英放下手中工作,前往彭德懷家中向其表達自己也要前往朝鮮參加戰(zhàn)斗的請求。
彭德懷聽完毛岸英的訴求后立即表示拒絕:“這怎么行了,打仗是要死人的,你年紀輕輕沒有經歷過這種場面,不知道戰(zhàn)場的殘酷。而且,你要是有個什么三長兩短我怎么向你父親交代?”
然而毛岸英卻對此十分堅持,他對彭德懷說到:“彭叔叔,幾十萬的老百姓,一道命令就上了戰(zhàn)場,我有什么理由不去呢?而且志愿軍中肯定需要從事翻譯的人員,我申請做您的第一個兵。”
“絕對不行,你們兄弟三人,如今唯一能陪在你父親身邊的就只有你了,你可不能有任何閃失。聽我的,你就在待在北京從事后勤工作,這也算是為戰(zhàn)爭做貢獻嘛。”
但毛岸英心中前往戰(zhàn)場的想法十分堅定,無論彭德懷如何勸說,他都不為所動,兩人也為此找到毛主席。
聽完二人的想法之后,毛主席欣慰地說道:“老彭啊,就讓岸英跟著你去吧,誰讓他是我毛澤東的兒子了。”
彭德懷雖然還想勸一下毛主席父子倆,但看著他們堅定的眼神,還是同意了毛岸英的請求,并且語重心長地對其說道:“上了戰(zhàn)場機靈點,子彈可不長眼睛。”
1950年10月,毛岸英跟隨彭德懷入朝作戰(zhàn),在志愿軍司令部擔任俄語翻譯兼機要秘書一職。
除了彭德懷等幾人了解他的身世外,毛岸英一直以化名的身份從事司令部的各項工作。在其他人眼中,毛岸英只是一個活潑、樸實、能干的年輕小戰(zhàn)士。
為了不讓父親失望,毛岸英對司令部安排的每一項任務都能認真執(zhí)行。除此之外,每當戰(zhàn)友遇到麻煩,他也總能第一時間伸出援手。
一次,司令部來了一位十六七歲的男孩,他的父母都不幸死在了敵軍飛機的轟炸之中。毛岸英了解男孩的具體情況后,主動向司令部申請承擔照顧這個少年的責任。
在毛岸英的耐心勸說以及幫助下,男孩逐漸走出陰霾,并且和毛岸英一起翻譯司令部的電報文件。
正當毛岸英準備為抗美援朝做出更大的努力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卻帶走了這位熱血青年的生命。
不幸犧牲,新中國的大英雄
1950年11月25日,志愿軍和美軍的第二次戰(zhàn)役正式打響。
沒過多久,志愿軍司令部的地址大榆洞因為發(fā)電報太過頻繁而被美軍的設備偵察出來,得知大榆洞就是中國軍隊司令部所在的美軍頓時喜出望外,他們認為只要破壞掉中國軍隊的司令部,這場戰(zhàn)爭就會順利結束。
在美軍最高指揮官麥克阿瑟的安排下,當天上午十一點左右,四架美軍轟炸機向志愿軍總部的上空飛來。
為了保護重要機密文件以及指揮官的安全,得知美軍飛機動向的偵察兵立即向司令部建議前往防空洞避難。
在警衛(wèi)部隊的保護下,彭德懷等眾多司令部人員攜帶文件到達防空軍躲避美軍飛機的狂轟亂炸。
然而就在此時,彭德懷突然意識到什么,大喊一聲“不好”,隨后便要向防空洞外跑去。眾人不禁感到疑惑,連忙阻止了彭德懷的這一行為。
彭德懷只得大喊:“毛岸英,毛主席的兒子,就是那個秘書還在基地里面!”
話一說完,除了彭德懷以及幾位高級將領外,其余眾人都愣在了原地,誰也沒有想到那位年輕充滿活力的年輕戰(zhàn)士竟然是毛主席的大兒子。
沒等他們反應過來,幾聲爆炸聲便從防空洞外傳來,美軍的飛機已經開始對志愿軍的司令部展開轟炸。
此時的毛岸英剛剛完成了最后一封電報的發(fā)送任務,準備帶著其他幾位人員從司令部撤離。然而,一發(fā)燃燒彈落在了毛岸英四人的木板房中。
炮彈落下的瞬間,頓時形成千度高溫。其中有兩人幸運地跳了出來,但隨即木板房便化為灰燼。
爆炸聲結束后,彭德懷等人立即趕到剛剛被轟炸過的司令部周圍,下令務必要找到毛岸英,活要見人死要見尸。
在經過幾個小時的清理和尋找后,兩具遺體被抬到了彭德懷面前。根據(jù)一塊蘇聯(lián)手表的殘殼,彭德懷辨認出眼前之人就是毛岸英。
毛岸英犧牲后,彭德懷難過得一天沒有吃任何東西,他決定將毛岸英就地安葬,和這些死去的戰(zhàn)士們埋葬在一起并將此事告訴了周總理。
為了不讓毛主席過于傷心,周總理決定暫時將毛岸英的消息封閉起來,等到合適機會再告訴主席。
1951年1月2日抗美援朝的第三次戰(zhàn)役結束后,在周總理的同意下,毛主席的秘書葉子龍等人向其報告了毛岸英在朝鮮戰(zhàn)場犧牲的消息。
聞聽此話,毛主席差點暈倒過去,在眾人的攙扶下勉強坐了下來。他點燃一根煙,沉思許久后緩緩開口說道:“大仗嘛總難免要有犧牲,他為了國家而死,是值得自豪的事。”
1953年7月,隨著美軍在朝鮮的陸續(xù)撤離,這場戰(zhàn)爭最終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
回國后彭德懷立刻找到毛主席,提出要為毛岸英立碑說明他自愿參加志愿軍經過的建立,但毛主席卻對此說道:“沒有這個必要,毛岸英是志愿軍的一名普通戰(zhàn)士,就讓他和其他戰(zhàn)士一樣好好長眠吧。”
為了中國革命事業(yè)的發(fā)展以及國家建設的和平穩(wěn)定,毛主席做出了巨大貢獻。
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結束后,對毛主席有著高度評價:“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國際主義的典范和楷模,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他犧牲了包括妻子在內的五位親人。為了朝鮮人民的反侵略和保衛(wèi)世界和平,他又把最疼愛的長子毛岸英送來朝鮮。”如此深明大義令所有人欽佩。
結語
抗美援朝距今已過七十余年,然而,在戰(zhàn)爭中為了世界和平和祖國建設而犧牲的一個個志愿軍戰(zhàn)士在歷史車輪的前行中綻放出更加閃耀的光彩,以毛岸英為代表的戰(zhàn)士們那種舍小家為大家,為祖國的事業(yè)奮斗終身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銘記。
雖然他們的職位不高,年齡尚小,但其無疑是國家的英雄,是“最可愛的人”。
時至今日,我們在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大好環(huán)境中,享受著和平與幸福。只是,在享受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牢記先烈們的奮斗與犧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