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新春將至,本文就應一下景,跟大家簡單盤點一下膠東半島范圍內帶有“蛇”字的地名。
總體而言,膠東帶“蛇”字的地名并不多。筆者查詢地圖和地名信息庫,暫時只找到三個相應地名(鎮村同名算一個),其中包括兩個村莊(居民點)和一處山峰(自然實體)。
具體而言,兩個帶“蛇”字的村莊分別是棲霞市蛇窩泊鎮的蛇窩泊村和即墨區大信街道的蛇埠頭村(系自然村,行政上屬于前進村)。
兩村當中,棲霞蛇窩泊規模較大,知名度也較高。該村地處清水河谷地,系棲霞、萊陽、海陽三縣交界地帶,當地的集市和蘋果批發市場都較有名氣。
(▲棲霞蛇窩泊的位置示意)
根據地名資料的記載,“蛇窩泊”這個名字背后有一段關于大蛇的傳說。相傳,古代附近的九廟嶺附近有一蛇洞,里面藏著一條大蛇,這條大蛇時常出沒傷人,有個來自南方的高人路過此地,設法殺死大蛇為民除去一害,為了紀念此事,當地就取名為“蛇窩泊”。
上述傳說的具體年代已經難以稽考,但蛇窩泊村歷史悠久這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的。根據《定海郡侯隋氏通譜》記載,大約在北宋末、金代初之際,隋氏先祖就從河南固始縣遷至蛇窩泊定居,并逐漸衍生出眾多分支。到了金末元初,遷居萊陽的隋寶、隋世昌父子先后以武功而顯赫,其中后者被封為“定海郡侯”。蛇窩泊村因此也被視為“定海郡侯隋氏家族”在膠東半島的祖居地。
而按照地名資料的說法,與隋氏差不多同一時間定居蛇窩泊的還有一支遲姓人,但其家族的詳細淵源暫不清楚。此后,其他姓氏也相繼遷入,如今該村有林、牟、孫、隋、王、李、張、楊、呂、于、崔、史、潘、蔣、衣、梁、解、曲、戰、周、劉等二十多姓,人口數量也較多。
簡單介紹了蛇窩泊村之后,接下來再聊聊即墨區的蛇埠頭村。關于該村的由來,地名志資料的說法是:明永樂時期,韓姓來此立村,因村西有小埠蜿蜒似蛇,取村名為蛇埠頭。
值得一提的是,該村雖然規模不大,但在清末的《即墨縣鄉土志》中就有標注。此外,這附近還有一處古墓,系未定級文物保護單位。由此可見,這個小村也是很挺有歷史底蘊的。
以上是兩處帶有“蛇”字的村莊的簡介,另外一處帶“蛇”字的地名叫作“蛇口山”,位于即墨區東部的田橫鎮轄區內。此山海拔不算高,按照地名資料的說法,也是因山的形狀像蛇而得名(東南主峰形似蛇口)。
膠東半島帶“蛇”字的地名為何不多?相應原因未見權威記載,推測可能與“蛇的形象不佳”以及人們對于蛇多用替代稱呼有關。
其中,在對蛇的替代稱呼上,提及生肖中的蛇時,人們常代稱為“小龍”;提及現實中的蛇時,人們常口語化統稱為“長蟲”或詳細喊出不同蛇的名稱,比如“火杠子”“野雞脖子”“水青”“騷土”等。相對而言,“蛇”更像是一個書面語上的統稱了。
最后,提前祝大家新春快樂、蛇年大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