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迷都知道巡洋艦有很多種,例如19世紀末的無防護巡洋艦、防護巡洋艦、穹甲巡洋艦、魚雷巡洋艦、裝甲巡洋艦等,再如二戰時期的輕型巡洋艦、重型巡洋艦,還有20世紀后半葉的導彈巡洋艦,各種叫法讓人眼花繚亂。今天跟大家說說重型巡洋艦的叫法是什么時候出現的,重型巡洋艦是如何演變而來的,重型巡洋艦的鼻祖是哪一型軍艦。
“豪金斯”級巡洋艦
其實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都沒有重型巡洋艦的說法,當時巡洋艦的劃分是兩大類,一是輕型巡洋艦,二是裝甲巡洋艦。在一戰中,英國海軍面臨了新興海軍——德國海軍的挑戰,英國人發現自己的輕型巡洋艦在面對德國人的輕型巡洋艦時,火力上沒有明顯優勢。當時英國輕型巡洋艦配備152毫米主炮,德國輕型巡洋艦配備150毫米主炮,要是動起手來英艦還真未必是對手,一戰德國海軍艦炮技術和炮擊術還是很不錯的。
當時英國是日不落帝國,英國海軍的策略就是要保證各型戰艦都能對德國海軍的同型戰艦形成絕對優勢,所以計劃建造新一代輕型巡洋艦來應對。新一代輕型巡洋艦的各項性能指標都得到加強,特別在艦炮方面,為了徹底壓制德國輕型巡洋艦的150毫米主炮,英國人在新一代輕型巡洋艦上采用了234毫米主炮,這可是英國裝甲巡洋艦才配備的主炮。并且噸位上放大到9000噸(標準排水量),可以搭載更多燃料,當時英國有廣袤的海外殖民地,對軍艦續航力有要求。英國人把這款新型巡洋艦命名為“豪金斯”級。
停靠在港口
不得不說,“豪金斯”級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輕型巡洋艦了。其擁有裝甲巡洋艦的噸位和主炮,航速又比裝甲巡洋艦快,可以輕松對付敵方的輕型巡洋艦,就算遇到敵方的裝甲巡洋艦也有一戰之力。一戰德國裝甲巡洋艦的主炮口徑不過210毫米,“豪金斯”級在主炮火力上還有一定優勢。就算遇到戰列巡洋艦這樣的巡洋艦殺手,“豪金斯”級也能憑借高航速逃脫。
不過后來在建造的時候,英國人選擇了190毫米艦炮作為主炮,主要是擔心234毫米艦炮會影響軍艦的適航性,其實190毫米艦炮也足夠壓制德國人的輕型巡洋艦火力了。只不過一戰在1918年就結束了,此時“豪金斯”級還在船臺上建造,首艦要到1921年才下水,服役則到1925年了。
“郡”級重巡洋艦
“豪金斯”級巡洋艦主要性能:艦長184米,寬17.7米,吃水6米,主炮塔裝甲厚25~63.5毫米,指揮塔裝甲厚75毫米,舷側裝甲帶厚38~63.5毫米,甲板裝甲厚25~38毫米,標準排水量9550噸,滿載排水量12110噸,艦員編制712人。動力為4臺蒸汽輪機,70000馬力,4軸,航速30節,續航力6800海里/15節。
配備7座單裝190毫米/46.5倍徑主炮,4座單裝102毫米/45倍徑副炮(高平兩用),2座八聯裝40毫米砰砰炮,2座四聯裝12.7毫米高射機槍。此外,還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水上4具,水下2具)。并可搭載1架水上飛機。
不過,雖然“豪金斯”級裝備了更強大的火炮,滿載排水量也超過1萬噸,但它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重型巡洋艦。重型巡洋艦其實是由《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所產生的一類巡洋艦,《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巡洋艦的火炮口徑不得超過203毫米,標準排水量不超過10000噸,這就是條約型重巡洋艦。后來,根據《倫敦海軍條約》,條約型重巡洋艦的擁有量也受到了限制,建造逐漸向裝備152毫米主炮的巡洋艦轉變,也就是所說的條約型輕巡洋艦。
“古鷹”級重巡洋艦
按《華盛頓海軍條約》,“豪金斯”級還是劃分為輕型巡洋艦,只不過是大型化的輕型巡洋艦。也正因為此,“豪金斯”級也避開了《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否則的話,英國人在擁有真正意義上的重型巡洋艦后,礙于數量限制會將其砍掉。“豪金斯”級一直服役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并作為防空巡洋艦和訓練艦使用。
《華盛頓海軍條約》簽約后,日本建造了2艘7000噸級巡洋艦,即“古鷹”級。為了凌駕當時列強海軍巡洋艦之上,日本為“古鷹”級裝備6門200毫米艦炮,因此“古鷹”級就成為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重型巡洋艦。而“古鷹”級的設計師平賀讓就是在得知“豪金斯”級之后,才想到為新艦裝備200毫米艦炮。從這個意義上講,“豪金斯”是重型巡洋艦的鼻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