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八載(749年)那個春意盎然的季節,高適的才華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睢陽太守張九皋的心田。張九皋對高適的詩文贊不絕口,認為他是當世難得的有道之士,于是力薦他參加有道科的考試。高適不負所望,以卓越的才華成功考中進士,正式踏上了仕途。隨后,他被任命為封丘縣尉,開啟了為官生涯的新篇章。
仕途之路并非坦途。天寶九載(750年)的除夕之夜,高適這位已屆不惑之年的詩人,卻孤身一人,身處荒涼的薊北之地,棲身于一家簡陋的旅館之中。他因公務繁忙,被派往此地送兵,無法與家人共度佳節。
這一夜的孤獨與對故鄉親人的思念,如潮水般涌來,沖刷著他內心的每一個角落,也激發了他創作《除夜作》的靈感。這一年,對于高適而言,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他的人生軌跡從此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在旅館那搖曳不定的寒燈之下,高適的身影顯得格外孤寂。他凝視著那微弱的燈光,思緒如同脫韁的野馬,肆意奔騰。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如同一條無形的紐帶,緊緊纏繞著他的心田。現實的殘酷卻讓他孤身在外,無法與親人團聚。
這份無奈與酸楚,化作了他筆下深情的詩句:“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這不僅僅是對環境的生動描繪,更是他內心深處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與無奈。
高適并未沉溺于這份孤獨與凄然之中。在《除夜作》的后兩句中,他筆鋒一轉,以豁達的心態表達了對未來的期待與希望:“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這兩句詩不僅表達了他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和對親人的無盡思念,更透露出對人生無常、歲月匆匆的無奈與感慨。但在這份無奈與感慨之中,他依然懷揣著希望的光芒。他知道,無論歲月如何變遷,那份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都會成為他前行的動力,支撐著他走過人生的每一個坎坷與波折。
這一年,對高適而言,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盡管他此前已考中進士,但仕途之路卻并非一帆風順。正是這些挫折與磨難,鑄就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念。在《除夜作》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他對過去的回憶與感慨,更是他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
電影《長安三萬里》也深刻展現了高適的這種堅韌與希望。在影片中,高適經歷了無數的波折與磨難,但他從未放棄對夢想的追求。他與李白、杜甫等人的交往,不僅讓他結識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更讓他看到了人生的無限可能與希望。這種對未來的期待與希望,使他在面對困難時更加堅定和勇敢。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情壯志與堅定信念。
《除夜作》與電影《長安三萬里》中的高適形象相互呼應、相得益彰,共同展現了這位偉大詩人的內心世界和人生經歷。通過這首詩和這部電影,我們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高適在除夕之夜寫下《除夜作》時的孤獨、思念與希望。他的堅韌與樂觀、對親人朋友的珍視以及對夢想的執著追求,都跨越了時空的界限,與我們產生了深刻的共鳴與感悟。
站在2025年甲辰龍年除夕,回望750年庚寅虎年除夕高適在46歲寫下的《除夜作》以及與之相呼應的電影《長安三萬里》,我們不禁感慨萬千。在這個團圓與思念交織的時刻,我們仿佛能穿越時空的阻隔,深切感受到高適從考中進士到被授職封丘縣尉,再到除夕之夜孤獨思念的那份跨越千年的情感。他的故事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
《除夜作》不僅抒發了他個人的孤獨與思念,更是他人生起伏與波折的深刻寫照。正是這些經歷鑄就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念,使他的人生翻開了新的一頁,開啟了更加波瀾壯闊的旅程。高適的堅韌、樂觀與對未來的期望,在這首詩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愿我們在新的一年里,能夠像高適一樣,保持一顆堅韌不拔的心,勇于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挑戰與困難,同時珍惜與親人、朋友之間的情感紐帶,共同創造更多美好的回憶與時光。他的故事與詩作告訴我們:無論身處何種困境與挑戰之中,只要我們保持積極的心態,勇于追求夢想與希望之光,就一定能夠跨越重重困難與阻礙,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祝大家除夕快樂!蛇年大吉!福氣滿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