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其實很簡單,意思就是讓造謠無處傳播的人是智者,但信謠言止于智者的人卻是一群愚不可及的小人。歷史上死在謠言手里的人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的,從蘭陵王高長恭到長孫無忌等等歷史上多少人死于造謠。但是并非每個謠言都是空穴來風的,比如楚王韓信之死。或許韓信沒有揭竿而起的心思,但韓信從桀驁不馴再到收留鐘離昧以及向劉邦索要齊王等等,每一件事不在證明謠言的可實現性,而一個人最愚蠢的就是明明沒有造反的心思,卻瘋狂炫耀自己擁有造反的能力,這點才是最可怕的,因此這也佐證了謠言的殺傷力。
韓信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什么是謠言。我們有一個錯覺,那就是凡是不好的就是謠言。其實在我看來凡是主觀捏造、引導和斷章取義的結論都是謠言,這里面有貶義之句也有溢美之詞。比如大業十二年,朝臣奉迎隋煬帝四海承平,百姓安居樂業。這就是一句謠言,因為這個結論就是主觀捏造。因為當時天下義軍此起彼伏,如果真的安居樂業,百姓又怎么會拿著自己的生命去鋌而走險呢?如果真的四海承平,那么天下又何來那么多義軍呢?因此這個結論就是脫離現實的論斷,因此必然是謠言。
而當時的真實情況時,隋煬帝征召爭戰百萬大軍先后三次攻打高句麗,由于隋煬帝的指揮失誤,導致百姓怨聲載道。而當時朝廷沒有分配給百姓應得的土地,而且還要百姓為這些土地繳納賦稅,再加上朝廷修建大運河和征伐高句麗沒有體恤百姓避開農時。導致大量的百姓因為征召傜役和農時而荒廢土地,因此整整一年百姓不僅顆粒無收,還有負債累累的稅賦的可能,因此這就是現實。那么脫離現實的歌舞升平毫無疑問就是謠言,而這種謠言在歷史上也是最多的。
事實
其次,就是雙方對謠言的態度也能分辨這個事情的真假。比如出現一個論斷,如果當事人漠不關心或者通過事實說明這個論斷只是謠言,那么這個謠言大概率是假的。因為這個人心正,所以必然不會捉賊心虛。相反,如果一個人因為論斷,當時企圖封住別人的口或者直接運用暴力手段封住別人的口,那么這個謠言就不是謠言而是真實發生的事情。因為他們沒有理由駁斥你的論斷,因此只有封住你的口或者打壓你,才能避免讓事情浮出水面。
而同時,他們會尋找你的弱點,大概率從你的品行抨擊你。然后讓你失去其他人的信任,這也是幾千年屢試不爽的手段。比如許攸建議袁紹偷襲許昌,而郭圖等人為了抨擊許攸而散布家人聚財。即使許攸犯了法但并不代表許攸這個決策不對吧,但袁紹卻選擇了恨烏及屋,最終白白錯失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其實很多謠言都是沒有出處,盡是一家之言,總有人信若神明,而客觀來說,這群人就是沒腦子。事實上,百姓的智商就是愚昧的,他們可以在崇禎殺害袁崇煥時額手稱慶,在萬歷抄家張居正時冷眼旁觀。因為他們覺得這與他們沒有關系,而事實證明是有關系的。
智者
最后謠言止于智者,但不是止于聽信謠言止于智者的人。原因很簡單,智者會思考,會辨別事情的真偽,他們追求的是真理而是不是自己是不是智者。而愚者不同,他們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只因為這樣做可以被人稱為智者,因此他們才會被人稱為智者。而一個人因為一句話被別人左右,那么這個人真的是智者嗎?如果有一天有人說你裸體奔跑是智者,你也會依次照貓畫虎嗎?而這樣的人在我看來,不僅他們不是智者,而是一種憨,因為他們連最基本的什么是智者都不明白。
而這個魔咒也很容易破處,當你因為一個論斷想到謠言止于智者時,你應該有充足的依據判斷這句話是不是謠言。而不是別人說什么就認為什么,你的腦袋長在自己頭上,而不是別人的頭上,你連什么是謠言都不清楚,就武斷別人再造謠,這不是很搞笑嗎?謠言和真理一樣,它不是存在你的思維里面,而是上通于情中通于理,下通于德。如果你不能辨識一句話就武斷為謠言,你的危害和三人成虎其實并沒有本質的區別,不是嗎?
謠言
其實歷史上并沒有那么多謠言,更多的是別有用心的自欺欺人。別人造謠于你,是你有沒有得罪這個人。而有沒有人信并加以傳播,是你的人品在別人心中的體現。比如我如果說你的父親要殺了你,你信嗎?肯定是不信的,因為你的父母有恩于你,你相信他們不是這種人,因此這樣的謠言肯定是沒有人信的。如果你是商朝的百姓,如果有人告訴你商紂王殺了一個嬰兒,你信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不管炮烙還是劖盆都是商紂王用過對付百姓的,因為你相信他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你也會加以傳播。正如我所說韓信,其實不管有沒有謠言,韓信都必死,因為他真能做出謠言里面的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