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咳嗽、拉肚子...幾乎人所有人都曾遇到過類似的癥狀,每當身體出現這些不適癥狀時,我們總是下意識地選擇趕緊用藥,希望快點恢復。然而你不知道的是,那些看起來讓人很不舒服的“病”,其實是身體在“排毒”,根本不用太急著治療。
①發燒
一發燒就想著趕緊吃退燒藥其實是不對的,因為人體不可能無緣無故發燒,當然也不用太著急去退燒,因為發燒能“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增加免疫系統中的白細胞活性,促進抗體生成,進而提高人體免疫系統的“戰斗力”。
另外,當人體在發燒時,體溫往往會超過致病菌適宜生長的溫度,從而烤死這些細菌,最終起到抑菌的作用。
因此,發燒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通常來說不需要特別處理,不過如果體溫過高的話,就需要服用退燒藥了,這時候不能再硬扛著。最后要提醒的是,如果用藥后癥狀沒有緩解,一定要及時就醫。
②流淚
幾乎人人都流淚過,流淚其實不僅僅是情緒的一種表現,更有著抑菌與排毒的作用。比如當我們的眼部受到刺激和感染時,流淚就能幫我們將有害物質沖刷出眼睛,起到保護眼睛的作用。
③腹瀉
腹瀉表面上會令人很痛苦,實際上是身體在排出感染腸道的病原體及其產生的有毒物質。
特別是細菌或病毒所導致的感染性腹瀉,這個腹瀉過程實際上是身體在自我凈化,幫助恢復腸道健康。所以,腹瀉時千萬不要盲目地去止瀉,這時的重點是預防脫水,一般可以通過口服補液鹽來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或者腹瀉的同時伴隨著口干、心悸、頭暈、惡心嘔吐、腹痛和高燒等癥狀時,往往預示著嚴重感染或脫水,一定要及時就醫。
④咳嗽
需要明確的是,咳嗽是一種癥狀,而不是疾病。尤其是輕微的咳嗽,在日常中很常見,同時也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比如在面對空氣中的灰塵或細菌時,人就會忍不住咳嗽,此時的咳嗽有利于清除呼吸道中黏附的異物。
因此不建議立即使用止咳藥,因為這反而可能阻礙異物順利排出,甚至會導致呼吸道炎癥。如果咳嗽的同時伴有發熱、腫痛、反酸以及胸悶等癥狀時,就需要重視了。
⑤打哈欠
在長時間工作學習、勞累或者睡眠不足后,人難免都會打哈欠,這其實是大腦需要休息的一種信號,以提醒我們該休息了。
尤其是當我們頻繁打哈欠時,可能是身體對疲勞和壓力的一種自我保護和平衡反應,這時就應該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而不是強行去抑制這種反應。
⑥嘔吐
平時吃多了,吃了不干凈的東西,或者胃不舒服時,吐出來反而會覺得輕松一些,這是因為嘔吐是身體的一種防御機制,能夠讓有害物質排出,減少吸收。
如果在想嘔吐時強行控制住,反而有可能讓有害物滯留,同時也可能導致胃部不能再接受更多食物。
因此,如果只是單純性嘔吐,根本不需要強行止嘔,一般只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即可,避免水和電解質紊亂。要是嘔吐的同時還有腸胃不適,那么補充水分的同時要注意按摩胃部和腹部。
如果經常性干嘔、噴射性嘔吐、反復發作的嘔吐,以及嘔吐時伴隨腹痛、發燒和身體不明原因的明顯消瘦等癥狀,要引起重視。
⑦打噴嚏
打噴嚏其實是鼻腔在自我保護,當鼻黏膜受到花粉和灰塵等異物刺激時,身體便會通過打噴嚏的方式,將鼻腔中的細菌、病毒和分泌物等迅速排出,以減少呼吸道感染的風險。所以偶爾打噴嚏不需要過于擔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