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的戶外直播間中,主播拿起一件羽絨服,指著袖標上大大的「WIFI」信號告訴大家,它屬于高端戶外系列才有的功能,叫做RECCO,滑雪時可以救命。
另一邊,南京IFC商場兩邊冷清的店鋪,襯著始祖鳥專賣店的人流格外熱鬧。銷售正在跟買沖鋒衣的顧客耐心解釋,RECCO是雪崩救援時需要的功能,不過在國內確實也很難用上。
小紅書中,迪卡儂正在宣傳它大部分滑雪產品都已經配備上RECCO芯片:“身上的RECCO芯片越多,被搜索到的幾率也就更大。”
「科技面料」這幾個字,已經成為當下消費者追捧,品牌更加重視的熱點話題,但在RECCO這項雪崩救援科技上,爭議一直不小。
一方面,很多品牌在宣傳時將它定義為遇到雪崩時的「保命神器」,但一些媒體和網友們卻評價它為“只是用來找尸體罷了。”甚至國外滑雪愛好者也戲稱RECCO為Recovering Extremely Cold Corpses, Occasionally的縮寫(偶爾回收極冷的尸體)。
隨著國內滑雪市場的走熱,雪崩不再是小圈子的話題。比起聊防水透氣這樣的功能性賣點,能在雪崩時發揮關鍵作用的裝備,無疑是更值得討論的話題。
當看到雪場有人在問:“RECCO是給手機增強信號的嗎?”,又或者是拿充電寶假裝雪崩搜救儀來逃過檢查時,我們覺得是時候聊聊RECCO了。
撰文|谷子
編輯|朱鵬
設計|Manny
圖片來源|品牌官方網站、圖蟲及網絡
· 本文為「戶外探險OUTDOOR」原創內容 ·
01
什么是RECCO?
先陳述一個事實。RECCO搜救系統在中國,確實尚未有實際的營救記錄。甚至在國際上,除了其發源地歐洲以外,北美和日本都鮮少有成功救援的案例。但不同于大家戲謔的「找尸體專用」,它的確存在很大的利用價值。
要弄清楚這一點,我們有必要先從RECCO到底是什么,如何工作開始說起。
1973年,一場奪走RECCO創始人Magnus Granhed朋友生命的雪崩,激發他想開發出一種更現代的系統,來定位雪崩受害者。Magnus最初想利用為檢測人類腫瘤而開發的現有醫學技術。在他看來,能夠在人類身上找到腫瘤的傳感器,也大概率能夠在雪中找到人類。然而,實踐測試證明這種方法根本行不通。
其后,Magnus又將以前從未嘗試的諧波雷達探測技術,與可穿戴天線相結合。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博士Peter Fuchs加入了該項目,并最終取得了成功。滑雪者可以佩戴的無源應答器 - RECCO反射器,就此誕生了。
RECCO系統的第一個原型于1980年代初完成,但它非常重,工作范圍也只有1米。然而,該系統的創新性引起了Air Zermatt(一家專門從事物流和山地救援行動的瑞士直升機公司,至今仍在世界范圍內活躍)的注意。
在救援主管的支持下,RECCO團隊由專家指導,進一步完成對救援系統的開發。于是,第一臺R1商用RECCO系統于1983年首次亮相,不久之后又推出了更緊湊的版本。
由于蜂窩電話技術的發展,電子元件的小型化趨勢,它的每個版本開始變得越來越緊湊。截至 2022 年,手持R9 RECCO探測器的重量僅為1千克,比原來的R1輕了整整15千克。
02
RECCO如何工作?
關于RECCO雪崩救援系統的使用,其實并不復雜,由兩個基本組件組成:反射器(Reflector)和探測器(Detector)。
反射器大約只有一片口香糖那么大,大家可以在自己的雪服上看出它的輪廓。光有反射器不夠,救援人員需要通過他們的RECCO探測器,才能定位使用者的位置。
同時,探測器又分為直升機探測器(SAR Helicopter RECCO Detector)和R9 手持式RECCO探測器(R9 Handheld RECCO Detector)兩種。
前者專為快速搜索大面積區域而設計,在海拔100米的高度,可以在短短6分鐘內有效地搜索 1 平方公里。后者是搜救人員隨身攜帶的,重達1公斤左右的電池供電雷達發射裝備。
如果滑雪者在使用RECCO雪崩救援系統的區域被卷入雪崩,并且救援人員收到警報,則可以開始搜索。以手持式為例,以下是救援常見的流程:
03
RECCO在國內
到底能不能用上?
圍繞RECCO的相關問題,《戶外探險》也找到了野雪安全領域專家、知雪尋途工作室的主理人黃亮,和他聊了聊RECCO在中國的境遇、問題和使用可能性。
04
你需要了解的
RECCO知識點
Recco是一項昂貴的技術嗎?
RECCO反射器的成本相對不高,這也是其受到戶外品牌青睞的原因之一。
在美國,就有超過1000萬個反射器在野外,而且這個數字每天都在增長。根據RECCO官網顯示,目前有900多個滑雪勝地、救援團體和直升機公司使用RECCO探測器。
同時,和RECCO合作的對象,幾乎涵蓋了你知道的所有滑雪服和戶外品牌,近年國內戶外品牌也大幅加入其中。除了凱樂石、伯希和、拓路者等品牌也開始在沖鋒衣、雪服中集成這項反射器裝置。
對于品牌來說,門檻既不高,同時又是一種功能性的補充,所以從高端的戶外裝備,到快銷品的雪服產品,也都開始紛紛引入這一技術。
在2020年,始祖鳥除了滑雪裝備外,開始在所有GORE-TEX Pro系列產品中增添RECCO設備,這也意味其使用的場景,開始從滑雪衍伸至登山、攀冰多個領域。而就在2024年末,H&M也宣布其MOVE系列雪服和RECCO開展合作。同時在RECCO的官網合作對象中,也不乏像ZARA、ACNE這類時尚品牌的名字。
在穿著時我們需要特別維護它嗎?
相比各種需要注意保護的科技面料,RECCO反射器對于消費者來說,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任何使用成本。其不用耗能,同時集成RECCO的服裝也可以反復清洗,且不會產生老化或磨損,使用壽命甚至能持續一生之久。
為什么會產生其「無用」的論斷?
首先,RECCO反射器只能使用專有的RECCO探測器進行檢測。通常,只有專業滑雪巡邏和山地搜救裝備配備這些設備,所以不要指望個人隊伍中的某個人會攜帶它。
因此,如果你依靠RECCO來定位被掩埋的同伴,就不得不等待救援人員到達現場。相關研究表明,完全被掩埋的雪崩受害者,其生存窗口在10-15分鐘后會急劇下降。大約30分鐘后,普遍認為其生存可能性會下降至個位數。
值得注意的是,RECCO通過向服裝和裝備品牌出售反射器來賺錢。相反,他們也會免費為一些救援團隊和雪場提供探測器設備。
RECCO的成功救援案例
2015年冬天,2名道外滑雪者在西班牙Baqueira Beret安全滑雪區附近的雪崩中,被完全掩埋。在不到35分鐘的時間內,救援隊用RECCO系統找到了第一名受害者,并且在被救出時,還活著并保持意識清醒。
當然,因為覆蓋點較多,RECCO在歐洲已經有效,但這通常是因為有更大的救援基礎設施基數作支撐。
盡管如RECCO聲稱,其在全球多個滑雪勝地被使用,但仔細研究官網的分布地圖,會發現RECCO系統大部分集中在歐洲和北美,中國僅有禾木雪場擁有RECCO設備。在滑雪發達的日本地區,也只有北海道喜樂樂雪場,配備了這一救援設備,相關的成功救援案例也更加難尋。
RECCO僅可用于滑雪領域嗎?
盡管RECCO被廣泛稱為雪崩救援系統,但它其實可以用于定位多項戶外運動。2022年,參與開發RECCO的Air Zermatt公司使用直升機安裝的搜救裝置,對失蹤的徒步旅行者進行了模擬搜索,最終證明,他們能夠在幾分鐘內,在茂密的樹木中找到2名不同的失蹤者。
目前面對雪崩風險,
雪崩三件套會比RECCO更實用嗎?
和RECCO產生的爭議相比,雪崩三件套(搜救儀、探桿、雪鏟)無疑為公認的雪崩必備裝備。同時因為滑雪人群的增多,在國內對于雪崩三件套的認知和需求,已經相對提升不少。Black Diamond品牌向《戶外探險》表示,隨著阿勒泰地區滑雪產業的快速發展,近幾年三件套產品在國內一直供不應求,從個人雪友到專業救援隊,都有很大需求。
據悉,目前國內雪崩救援器材90%以上的份額由老牌戶外品牌Mammut占據。Mammut告訴《戶外探險》,其雪崩三件套從2023年初開始推廣。目前Mammut在禾木雪場有野雪服務中心,與冷山和HOMMA野雪營地合作,提供其雪崩三件套的零售、租賃業務,以及野雪安全相關的培訓活動。
相比集成RECCO的簡單做法,目前主流的雪崩三件套也有相應的產品設計邏輯。例如Black Diamond的滑雪背包會有專門放置探桿和雪鏟的倉位,數款滑雪褲有放置搜救儀的口袋,以便使用時快速拿取。
同樣在Mammut的一些滑雪褲上,也有針對雪崩搜救儀專門設計的兜和防丟繩,在一些雪服內里,有專門印刷的野雪安全和救援注意事項。滑雪背包和雪崩安全氣囊背包中,有專門針對雪崩三件套的收納倉。
06
尾聲
據2023-2024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顯示,本雪季財年新建運營滑雪場30家,實際營業雪場達719家,同比增22家;滑雪人次達2308萬,同比升16.3%;滑雪人數1280萬,人均滑雪次數升至1.80。
大眾滑雪愛好者數量肉眼可見的增長,也容易產生對于專業裝備知識的認知偏差問題,關于RECCO在網絡上的討論,正是其中一隅。
當然,積極的理念也正在發生。例如某國產品牌在小紅書的留言區寫道:雖然我們是國貨,但好的雪服,也需要跟得上過國際標準,并不是過度營銷堆料,也真心希望大家不會有機會用上它。
同時對于消費者來說,他們也開始變得越發理智。更好的態度也許是,我們不是為RECCO的營銷話術而買單,但買到高科技的裝備,如何通過它們來接觸到更專業的戶外知識,這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你買過帶有RECCO的
戶外裝備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