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俄烏戰爭打到第四個年頭,全世界都在問同一個問題:能不能像當年朝鮮戰場那樣,劃條停火線就完事?印度《歐亞時報》最近放出風聲,說中國可以當中間人搞和談。但說句大實話,這事兒比讓北極熊和棕熊和平分蜂蜜還難。
(俄烏有機會停戰?)
看看戰場實況就懂了。俄軍坦克每天都在往前拱,烏軍現在連反攻口號都喊不出來了。美國前參謀長米利去年就說"這仗最后還得上談判桌",可現在的局面就像兩個人掰手腕掰到青筋暴起,誰先松手就得骨折。特朗普卡著600億美元軍援不給,嘴上說逼烏克蘭讓步,背地里盤算的恐怕是拿停戰當籌碼,好跟普京談能源生意。
(普京和特朗普就算有私交,也無法改寫戰爭進程)
要說朝鮮停戰模式,最大的漏洞就是"臨時"兩字。1953年簽完協議,三八線到現在還是全球最危險的火藥桶。普京最近在紅場閱兵時放狠話:"俄羅斯要的是徹底安全保證",翻譯過來就是北約必須退到1997年之前的邊界——這條件別說烏克蘭,連法國人聽了都得摔酒杯。更別提澤連斯基早把"收復全部領土"寫進法律,現在改口等于政治自殺。
(“朝鮮式停戰模式”在俄烏可行?)
最諷刺的是喊得最響的美國。五角大樓嘴上說著要和平,背地卻把德國變成軍火中轉站。歐洲剛給烏克蘭打了500億歐元強心針,波蘭工人連夜給炮彈貼"Made in EU"的標簽。俄羅斯也沒閑著,軍工廠三班倒造炮彈,產能居然比整個北約加起來還多20%。這種局面下談停火?就像在火山口鋪涼席,指不定哪天又炸了。
(俄烏之前的和談,都是無果而終)
中國確實在努力勸和,但現實很骨感。北約30國集體給烏克蘭輸血,莫斯科咬死要戰略緩沖區,華盛頓盤算著用戰爭拖垮俄羅斯。三方各懷鬼胎,和談根本找不到受力點。就像德國軍事專家施耐德說的:"現在不是要不要停戰,而是看誰的血管先流干。"
俄烏直接談判更不存在的可行性
回頭看看歷史,朝鮮停戰能成是因為中美都有止損需求。可現在呢?美國軍火商靠戰爭股票漲了40%,俄羅斯靠能源出口緩過氣,歐洲政客靠反俄賺足選票——這場戰爭養活了太多利益集團。除非出現核電站爆炸或者北約親自下場這種驚天變數,否則2024年的東歐大地,注定還要被炮火犁過一遍又一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