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本應是生育小高峰的好年頭,許多人都期盼著小龍人能帶來一波嬰兒潮。
2024年的出生人口數據卻給人們熱烈的心情潑了一盆冷水:說好的龍寶寶呢?
聯合國預測,我國2024年的出生人口可能僅為882萬,不僅沒有小高峰,反倒可能創下本世紀新低。
二胎政策放開后效果不明顯,三胎政策推行后更是沒人生,各地各種催生政策像春運火車票一樣搶手,可年輕人依舊不為所動。
專家們急了,奇葩建議層出不窮想曲線救國。可這些問題真能靠這種方法解決嗎?
一、龍寶寶去哪了?
在我國的傳統思想中,龍虎兩個年份都是生育大年,人人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有龍虎精神。
聽起來吉祥不說,也想讓孩子沾沾龍虎之氣,身體健健康康。
所以2024年到來之前,不少專家和機構對于我國出生率的預測都十分樂觀,認為這一年肯定會迎來一波生育小高峰。
有人言之鑿鑿,龍寶寶潮會拉動出生人口數量,小龍人將隨處可見。
現在2024已經成為過往,統計數字也已經新鮮出爐。
所有人的希望都破滅了,生育率不僅沒達到預期,反倒可能成了本世紀以來的最低值。
說好的龍寶寶潮泡湯了!
這已經不是生育小高峰,而是生育小洼地了。
其實這種情況早有端倪,回看2022年,我國出生人口已經出現了大幅下滑,全年僅956萬,比上一年減少了106萬。
到了2023年,數字更是跌至902萬,這可是在放開二胎、三胎政策后的結果。
說白了國家在政策上早就開了綠燈,鼓勵大家多生孩子,可現實卻讓年輕人根本不接招。
現實跟專家們曾經的預測相差太多,二胎政策剛放開的時候,效果還算差強人意,不少家庭響應號召生了二孩。
可二孩之后大家好像就不愿意再繼續了。
根據現有的統計數據,2022年二孩占比38.9%,三孩及以上占比僅為15%。
三胎政策放開后,有專家言之鑿鑿我國將會迎來人口報復性增長,可現實又再一次打臉,結果生三胎這件事基本沒人買賬。
專家的預測太樂觀了,二胎家庭都少,三胎報復性增長又從何而來呢?
二、奇葩的一夫多妻
人口又是關乎國家未來發展的大事,眼見我國生育率實現多年連降,專家們自然看在眼里,不少專家開始為我國的未來焦慮。
有些專家坐著不住了,各種奇葩建議也就紛至沓來,其中最具爭議的當屬一妻多夫制和一夫多妻制。
有專家建議,既然現有人口性別比例失衡,部分年輕人因生活壓力過大不在娶妻生子。
那不如重新推行一夫多妻制,能者多勞,讓經濟能力較好的群體享有更多的繁衍權力。
這樣曲線救國,也可能實現人口的增長,而且我國的人口基數夠大,就算是一夫多妻可能造成基因的一致性,在如此大的國土面積和龐大的人口基數面前也就被稀釋了。
雖然千百年來我們的封建社會實行的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但那也早就是封建遺毒被消滅掉了,在現代社會貿然實施一夫多妻制,難不成是要開歷史的倒車嗎?
在當今社會,我們的道德觀念和以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古時候,一夫一妻多妾的制度是有它的歷史條件和社會背景的。
人口平均壽命短,新生兒夭折率高,為了保證人口增長,條件好的人家自然可以多娶多生,靠量來彌補淘汰差。
但放在今天這種做法明顯行不通,如今的婚姻更強調彼此尊重和平等,這已經成為現代家庭的核心。
又有哪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愿意嫁人之后就成男人的“附屬品”?這和當代人的價值觀完全是背道而馳的。
再說就算允許一個男人娶好幾個老婆,真能解決人口問題嗎?
女人可不是什么生育工具,家庭關系一旦變得復雜,矛盾只會越來越多。
這么多老婆、孩子,家里的事兒恐怕就不會那么簡單了。
爭風吃醋、利益沖突,這些現實問題不僅不能提升生育率,反而會讓家庭變得更加不穩定。
即便在某些人眼中,舊制度看似能緩解一時的問題,但它帶來的社會矛盾和倫理危機可能會更多。
現代人渴望的是有尊嚴、相互理解的婚姻關系,不是回到那種“一主多從”的陳舊模式。
社會要進步還得從真正減輕人們的壓力、提升幸福感入手,而不是指望“翻新”過時的老辦法。
再看一妻多夫。
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建議實行一妻多夫制,反正現在男性比女性多出3000多萬,之前可以一夫多妻,現在一妻多夫也沒啥!
這話一出,全社會嘩然,就連以女性為主的母系社會也沒這么瘋狂過,從表面上看,如此粗暴的分配確實可以讓更多男人有機會娶到老婆,從而促進人口增長,可實際操作上根本不可行。
在大多數男性心中,婚姻本質上還是有一定的占有欲和排他性的,幾個男人共享一個妻子真的靠譜嗎?
現實生活中連同居一個屋檐下的小摩擦都解決不了,遑論這種涉及倫理和情感關系的復雜問題。
從現實來看,不論是倡導一夫多妻還是一妻多夫本質上都是在曲線救國,妄圖通過打破婚姻制度來解決人口問題。
這些建議無論是在道德層面還是社會實際操作中都存在巨大障礙,可落地的空間很小。
即便真的實行了是否能起到提升生育率的效果也依然是未知數。因此想要依靠這些奇葩建議來拯救生育率,無異于癡人說夢。
既然如此,那到底是什么真正阻礙了我國生育率?年輕人到底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了?
按理說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醫療條件更好了,為什么生育率卻持續走低呢?
三、生孩子太貴、結婚太難
其實,年輕人不愿意生孩子的答案并不復雜,只要看看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就明白了。
現在年輕人面對的壓力實在太大了,大到他們連自己都顧不過來,哪還有心思去考慮生孩子呢?
養孩子的成本實在是太高。現在養一個孩子已經不是過去多個孩子多雙筷子那簡單的事情了。
根據一些非正式估算,從懷孕到分娩,各種產檢、醫療費用加起來差不多就得要1.5萬元左右,這還只是開始。
孩子出生后,奶粉、尿布、早教、醫療、教育等等費用接踵而來,從嬰兒期到大學畢業,整體算下來至少要花費68萬元。
這還只是普通水平,要是想要給孩子更好的教育資源和生活條件,花費更是指數級別的增長。
對不少普通家庭來說,養孩子成了人生中最大的一筆投資。
這還只是經濟上的負擔,生活壓力和職場壓力更是讓年輕人喘不過氣來。
現在的職場競爭有多激烈,每一個身處其中的打工人都深有體會。996加內卷這些詞已經成了職場里的常態。
對女性來說職場中的性別歧視一直存在,年齡越大越擔心失業,很多人連保住自己的飯碗都費勁,哪還敢想生孩子的事?
許多女性連婚都不愿意結,生孩子更是變得遙不可及。
再說說結婚這件事。現在結婚率越來越低可不是偶然現象,里面是有深刻的社會原因存在的。
對年輕人來說,在結婚生子面前最大的障礙是房子,這些年房價像坐火箭一樣往上漲,在大城市買套房已經變成很多年輕人想都不敢想的夢。
靠租房結婚對男方來說倒是沒什么,但女孩一句沒有安全感不知道難倒了多少英雄漢。
就算辛辛苦苦湊夠了首付,解決了房子問題,結婚還需要面對一大堆其他開銷,高得嚇人的彩禮錢更是不知道勸退了多少少年。
一些地方的彩禮動不動就要幾十萬,對普通家庭來說就是難以承受的負擔。
這么一來,結婚這事兒慢慢就成了“奢侈品”,結個婚變得越來越不容易,結婚率往下走,生育率自然也跟著受影響。
社會的變化也在悄悄改變大家的觀念,以前老話總說“多子多福”,但現在年輕人早就不這么想了。
現代人更加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婚姻和生孩子早就不是必答題了,甚至有人一項都不選,直接選擇了略過。
大家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更加自由更有品質的日子,而不是被家庭和孩子綁住手腳。
晚婚甚至不婚成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這種思想上的轉變又給提升生育率增加了新的難度。
結尾
我國生育率持續走低的背后是社會經濟和文化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從經濟壓力到職場壓力再到社會觀念的轉變,所有這些都共同影響了年輕人對生育的態度。
我們也要理性的看待專家們提出各種建議,雖然其中的想法很多頗為奇葩。
但專家們的出發點是好的,都是想幫助國家解決現階段的難題,只不過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這些想法都不可能成了真正的解決之道。
我們不能指望找到一顆所謂的靈丹妙藥來解決生育問題,這并不是個簡單的因果關系,里面牽涉到復雜社會的方方面面。
解決低生育率,還得從多個角度入手:減輕年輕人的經濟負擔、改善職場環境、消除性別歧視、營造一個更加友好的育兒環境。
這不單是政策上的扶持,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