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正新雞排、華萊士、絕味鴨脖、蜜雪冰城、瑞幸咖啡、零食很忙之后,又一個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城市冒頭,最近幾個月,你會發現全國各地的步行街上長滿了以一只熊或俄羅斯套娃為標志、以藍白色為主視覺的「俄羅斯商品館」,就算沒去過俄羅斯,但紅腸大列巴、伏特加格瓦斯這些俄味滿滿的特產,在我國應該沒人不知道吧?咱就是說,不是俄羅斯去不起,而是俄羅斯商品館更有性價比!
◎圖片源自小紅書 大自然記錄儀
2024年,俄羅斯想你的風終于吹到了每一個十八線小縣城(也吹到了一線城市,嚴謹.jpg),那么問題來了,這俄羅斯商品館究竟在賣些啥?值得去嗎?指南君先來替你們探探路。
◎圖片源自小紅書 大自然記錄儀
本文目錄/ content
1:俄羅斯商品館:全國熱潮下的新消費現象
2:從種草到瘋狂搶購,誰在推動這場購買狂潮?
3:俄羅斯商品館含「俄」量究竟有多少?
4:風潮之外的冷思考:國內烘焙市場如何「借風而行」
01
俄羅斯商品館:全國熱潮下的新消費現象
隨便一家俄羅斯商品館店內俄羅斯濃度都高達100%:一般店里會擺放著巨大的俄羅斯套娃,色彩鮮艷醒目,耳朵里是此起彼伏的「喀秋莎」bgm,貨架上整齊陳列著各種俄羅斯香腸,墻壁上四處貼著「俄羅斯官方授權」、「正品保證」、「低價進口」等標語,精心打造的氛圍和真正的俄羅斯市場簡直一毛一樣啊,感覺這里除了毛子,和大俄有關的啥都賣!也難怪能吸引無數消費者前來打卡體驗。
◎圖片源自小紅書 大自然記錄儀
店內商品種類繁多,涵蓋了香腸、巧克力、食用油、醬油、酒類、餅干、面包、俄羅斯套娃、飲料、燕麥等,還有奶粉、蜂蜜等保健品,品類相當豐富。烘焙類產品也是大大滴有,貨架上陳列著各種尺寸和口味的「大列巴」面包,有傳統口味的,也有添加了果干、堅果等配料的創新款式,厚實的質地和獨特的酸味,成為俄羅斯傳統風味的代表,「軟列巴」質地相對柔軟,適合不同口感偏好的消費者。
◎圖片源自小紅書 丫芽
蜂蜜蛋糕也是店內的熱銷產品,層層疊疊的蛋糕體夾雜著香甜的蜂蜜味道,被宣傳為「天然無添加」,深受消費者喜愛。此外,提拉米蘇蛋糕、巧克力派等甜品也占據了顯眼的貨架位置,吸引著顧客駐足選購。
◎圖片源自小紅書 小周周周周.
理性的說,俄羅斯商品館里的產品和國內超商里賣的產品差不了太多,為何它能一步步成為「現象級」單品?從產品的風味特點到營銷策略,再到消費者的購買心理,這場以俄羅斯商品館為載體的熱潮背后,顯然還有更多推動力量。
◎圖片源自小紅書 大自然記錄儀
02
從種草到瘋狂搶購,誰在推動這場購買狂潮?
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短視頻和直播成為推動俄羅斯商品熱潮的重要渠道。美食博主和生活達人通過「開箱」、「試吃」等方式,將大列巴、蜂蜜蛋糕等產品描繪成「新鮮又正宗」的俄羅斯美味。
◎圖片源自小紅書 想成為一只鳥的魚
這些內容精準迎合了年輕消費者的獵奇心理,同時賦予商品更高的情感價值,視頻中對產品包裝、口感的詳細展示,加上「真香效應」式的體驗分享,讓這些烘焙食品迅速成為網紅單品,消費者在觀看后難以抵擋這種視覺沖擊和心理暗示,直接促成了一波又一波的購買熱潮。
◎圖片源自小紅書 想成為一只鳥的魚
與此同時,物流和貿易環境的提升也是關鍵因素。近年來,中俄經貿合作的深入為俄羅斯商品館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再加上國內跨境電商體系的完善,這些商品能夠以相對快速、低成本的方式進入市場。一些商品雖然打著「進口」的名義,但背后是國產供應鏈的高效運作,這種操作進一步降低了整體銷售價格,從而讓消費者更容易被吸引。這種看似「高性價比」的定價策略,成功激發了消費者的強烈購買欲望。
◎圖片源自小紅書 想成為一只鳥的魚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俄羅斯商品館對俄羅斯文化的精準塑造也功不可沒。店鋪的整體設計充滿俄羅斯情調,商品包裝凸顯傳統與手工感,而「大列巴」這一代表產品更是被塑造成質樸與天然的象征。這種與國內主流烘焙市場形成對比的差異化定位,成功制造了稀缺感,讓消費者在體驗過程中感到自己“發現了「特別的東西」,從而產生情感共鳴和自我價值的滿足。
◎圖片源自小紅書 想成為一只鳥的魚
03
俄羅斯商品館含「俄」量究竟有多少?
但是,隨著消費者逐漸深入了解,許多人發現這些所謂的「俄羅斯商品」在原產地上并非完全符合預期,仔細查看商品的包裝標簽,你會發現一些產品的產地并非俄羅斯,這不僅引發了消費者對于品牌的信任危機,也使得俄羅斯商品館在部分輿論中被貼上了「智商稅」的標簽。
◎圖片源自小紅書 大壯哥
首先,消費者普遍認為,標稱為「俄羅斯」的商品,應該直接來源于俄羅斯本土,然而,經過調查和了解,很多商品并非如此。比如,一款售價17.9元的大列巴面包,盡管在包裝上有「俄羅斯風味」的字眼,但其生產商卻位于中國黑龍江省,且該產品生產工藝與俄羅斯本土的傳統做法并無直接聯系。
◎圖片源自小紅書 俄優優·商品館(羅湖寶能店)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其它烘焙食品中,例如俄羅斯風味提拉米蘇、俄羅斯巧克力派等,它們雖然通過包裝和產品命名將自己與俄羅斯相聯系,但生產地卻是在中國境內。因此,消費者購買時所期望的「俄羅斯進口」面包,往往僅僅是中國本地工廠根據俄羅斯食品的風味標準生產出來的,實際生產和供應鏈則完全國內化。
◎圖片源自小紅書 俄優優·商品館(羅湖寶能店)
這一現象的出現,與國內烘焙行業的供應鏈和市場需求密切相關。由于大列巴等傳統俄羅斯烘焙食品的保質期較短,進口到中國后需要保持新鮮度,而物流和倉儲成本的高昂使得直接從俄羅斯進口變得不具備經濟優勢。
◎圖片源自小紅書 俄優優·商品館(羅湖寶能店)
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國內生產商開始選擇根據俄羅斯風味標準進行本地生產,這種方式不僅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時還可以快速適應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在這種背景下,商家卻依然選擇將這些產品包裝成「俄羅斯進口」商品,以此博取消費者的好感和信任。
◎圖片源自小紅書 楊樂多
此外,俄羅斯商品館在營銷中使用了大量的「俄羅斯」標簽,強化了產品的文化符號,試圖通過文化認同感來增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店鋪內用「正品保證」和「俄羅斯官方授權」等字眼進行宣傳,使得顧客在購買時產生了「俄羅斯原產地」的錯誤預期。
◎圖片源自小紅書 楊樂多
這種現象不僅涉及消費者對產品來源的誤解,更引發了關于品牌誠信的討論。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往往是基于品牌信任和文化認同,而一旦品牌出現虛假宣傳或誤導行為,便很容易引發消費者的不滿和反感,甚至損害品牌形象。
◎圖片源自小紅書 楊樂多
04
風潮之外的冷思考:國內烘焙市場如何「借風而行」
除了上述提到的品牌誠信問題,俄羅斯商品館的現象對國內烘焙行業也提出了值得深思的警示。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如何在滿足消費者的好奇心和差異化需求的同時,確保產品質量與真實來源,成為品牌長期發展的關鍵。
◎圖片源自小紅書 babyhahaha
如今,隨著消費者對健康、天然、有故事的品牌需求的增加,烘焙市場逐漸呈現出細分化、多元化的趨勢,尤其是在年輕消費者群體中,品牌形象、文化背景、產品背后的故事,往往成為他們購買決策的重要依據。
◎圖片源自小紅書 babyhahaha
消費者越來越看重的是品牌的價值主張,而非單純的產品功能和價格,而俄羅斯商品館通過「俄羅斯風味」用吸引消費者,正是抓住了這一點——通過獨特的文化符號和風味,滿足了消費者的獵奇心理。
◎圖片源自小紅書 一個豆沙包
然而,烘焙行業的消費者對產品的健康成分和生產地的真實性越來越敏感,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平衡好風味創新與質量把控,就顯得尤為重要。若品牌以次充好,使用不符合消費者期待的原材料,或者在產品來源上做文章,這種不透明的做法最終將影響到品牌的長期信譽。
◎圖片源自小紅書 4uu
從長遠來看,要想在烘焙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注重產品的真實性與健康價值,消費者對于烘焙食品的選擇不僅僅是基于風味,更是對品牌文化、產品質量和健康成分的綜合考量。風潮過后,真正能留在市場上的,永遠是那些既抓住消費者獵奇心態,又懂得持續創新和深耕本土需求的品牌。
▲“洋抖難民”涌入小紅書,中式糕點成新寵....
▲一周只開一天,這家"媽媽味"面包店憑什么火遍韓國?
▲來上海過周末韓國人,都愛打卡哪些面包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