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自:童書媽媽三川玲(ID: tongshuchubanmama ),作者:白滔滔
我對法國動畫片的偏愛,是我最初沒有意識到的。公眾號創辦之初,開設了兒童電影專欄,我接連介紹了幾部我大愛的法國動畫片;直到有一天趙佼佼老師,一位法語聯盟的前圖書館長,見我第一面就評價我:你簡直太愛法國電影了!
到這個時候,我才開始思考,法國動畫片跟其他動畫片有什么不同。經過梳理總結,我覺得有以下不同:
第一、法國人是不屑出品純粹的爆米花電影的。什么叫爆米花電影,就是這電影的全部使命就是為了讓你娛樂、放松,吃完爆米花,走出電影院那一刻,你基本已經把這部電影丟在腦后。幾乎每部法國動畫片都會引發你的思考,甚至是沉重的思考。即使是給孩子看的動畫片。
法國動畫片一定有個訴求,他們也一定會討論一個甚至幾個深刻的主題——人生、哲學、死亡、歷史、信仰、未來、環保、熱愛生命……如果在文化上沒有創見,他們會覺得做出來是羞恥。如果沒有把對生命和世界的思考融進電影里面,他們就選擇不做。
第二、法國動畫片的藝術性是絕對一流。無論用哪種藝術手法,都是那個領域里面最牛的。這個特征在以下介紹的多部動畫片里面有體現。
第三、法國動畫片很慢,制作很慢(有些長達幾十年)、觀眾入戲很慢,但同時,觀眾忘卻得很慢,大部分甚至是終生難忘。
第四、法國動畫片其實講故事講得特別好。只要你和孩子愿意放下手機,靜下心來,發現他們光是講故事的引人入勝本身,也會讓你非常享受。
從商業成功的角度,我們當然能夠輕易看見好萊塢的勝利,迪斯尼的勝利,如果我們投身于動畫行業,很難不加入那種工業化、類型化的隊伍里面;但是,從我們的孩子該看什么動畫片的角度,可能我們的要求會理想化一些,會更強調作品的藝術性。因為,孩子是值得賦予理想的。如果連孩子都不能理想主義,我們這個世界該多么令人悲傷。
我看第一部法國動畫片是在我童年時代,在一個九寸的黑白電視機里面。非常有意思,現在我們看來挺不討好的《國王與小鳥》,在我們家屬院里,無論小孩還是老人,都看得非常投入。黑白電視里還播放著很流行的米老鼠和唐老鴨,從那個時候我就隱隱感覺到,《國王與小鳥》,跟迪斯尼的,是有些不同的。
我家住在北京法國文化中心很近的地方,我們經常去圖書館借書,還去一部不落地看法國動畫周的電影。我驚喜地發現,當時五歲的女兒,居然一點不覺得這些電影過于深刻,笑點和淚點她都能get到。
我把我自己和孩子35年來看過的法國動畫片,挑選了16部我最喜歡的分享給大家。按照年代排列,每一部都寫出了我的推薦理由。
我以親身經歷鼓勵大家:法國動畫片非常好看而且非常好懂!真的!請一定要跟孩子看一次法國動畫片。
第一部???
《國王與小鳥》
豆瓣:8.7分;1980年
這是我看的第一部法國動畫片,改編自安徒生的同名童話。這個動畫片以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平民百姓也能追求自由和平等。每一個人都有權利追求自由。
這大概是自由在骨子里的法國人的價值觀的輸出方式,我不得不承認,我受這樣的影片和書籍影響很大。
這部動畫片,剛看的時候,覺得沒“貓和老鼠”好看,故事性還不如“黑貓警長”。但是,很神奇的是,記憶反而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愈加清晰與深刻。這么多年,學過的那么多的課本,背過的那么多公式,記憶的那么多地名人名,歷史年代,統統都忘記了。
但是,這部電影里國王的雕像,小鳥兒的飛翔,卻讓我時時想起。
第二三四部??
《嘰里咕三部曲》
《嘰哩咕歷險記》1998年;《嘰哩咕與野獸》2005
《嘰哩咕與男人和女人》2012
嘰哩咕系列共有三部:《嘰哩咕歷險記》(1998)、《嘰哩咕與野獸》(2005)、《嘰哩咕與男人和女人》(2012),圍繞一個叫“嘰哩咕”的北非的神奇小男孩展開。
這是一個奇異的故事,也是另外一個世界的故事。這個動畫片打破了我們對非洲刻板而枯燥的印象,這里也許貧窮,也許氣候很干很熱,但是,在動畫片里面的非洲,是一個具體的、美麗的,有文化魅力的非洲。
這部電影也成為了法國動畫的經典之作,公映的時候,130萬人前去觀賞,票房收入高達650萬美元,進而成為一種社會流行現象,“嘰哩咕”成為法國家喻戶曉的明星。
有趣的是,本片在美國上映時甚至有影評提醒父母:本片非常不“迪斯尼”,里面不但有許多裸胸女人,而且坦率揭露生命與死亡的真相。
第五部??
《瘋狂約會美麗都》
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提名
豆瓣:8.7分;2003年
這是法國動畫版的《摩登時代》,跟《摩登時代》一樣充滿批判精神,但也跟《摩登時代》一樣非常有趣好玩。
一般來講,動畫片都代表著幼稚。充斥著打打鬧鬧,無聊的笑話,艷俗的畫面……無非是用來騙小孩兒的玩意而已。
但是,誰說動畫片不能深刻,不能精美,不能哲理,不能批判呢?
剛開始的那一組鏡頭,相信無論誰看了,都會引發深深的思考:機械、工業、城市、商業、經濟,它們的發展,到底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還是更糟糕?
我經常說,好的電影,起到的作用比一堆的論文,著作,甚至法律還要大得多。
這部電影,我看過不止一遍,而且,還專門數過片中的對白,現在已經忘記了,大約是五六十句吧——幾乎相當于沒有。但是,我總覺得有非常深刻的話語,伴隨著觀看電影的每時每刻。
第六部?????
《青蛙的預言》
2004年柏林電影節 Glass Bear - Special Mention獎
豆瓣:8.1分;2003年
這是法國兩百位專業動畫家,費時六年做出來的動畫片。使用的是蠟筆手繪的方式。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選取一些有趣的、好玩的、樂觀的、大團圓的故事。但是,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孩子追問很多跟現實有關的問題,比如,死亡和災難。
有人曾經問我,最讓我意外的問題是什么,現在我告訴大家:是關心死亡和災難的小孩特別多。我想,孩子們不用關心油鹽醬醋,自然就會關心這些哲學命題了。
第七部??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第22屆西班牙戈雅獎 最佳動畫片提名
豆瓣:81.分,2006年
這是一部令人驚嘆的電影——因為里面充滿著令人驚艷的畫面!
幾年前,我評論喜羊羊灰太狼和光頭強的時候還略顯孤單。很多人會問,你說喜羊羊不好,那為什么小朋友那么喜歡看?什么樣的動畫片好?你有什么評判標準?
每逢此時,我都向大小朋友推薦《阿祖爾和阿斯瑪爾》,那是我心目中一目了然的、不容置疑的好的動畫片,無論畫面、故事,還是蘊含其間的深遠的意義。
第八部??
《我在伊朗長大》
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提名
豆瓣:8.7分;2012年
《我在伊朗長大》這部片子,是講述國家、信仰、人生、成長的故事。我自己是鼓了很久的勇氣才去看的——畢竟,是一個過于沉重的話題。
實際上,在看的時候,我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是一部黑白色調的動畫片,甚至,我都沒有意識到這是一部電影,我覺得我在看一部紀錄片——而這個故事,的確也是真實的。
當然,我看了之后,很喜歡,也引起了我很多思考。我講了這個故事給小丸子聽,或許等她再大一點給她看這部電影——不過,一定會給她看的。
里面,有一段話很令我感觸,就是小女孩兒從德黑蘭逃離的前夜,她的外婆對她說的話:
我要永遠給你一個適用的忠告:你一生中會遇到很多小人。把他們逼得狗急跳墻,是很愚蠢的。會讓你無法以德報怨,再也沒有比怨恨和報復更糟的了。永遠保持自尊,忠于自我。
第九部
《凱爾經的秘密》
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提名
豆瓣:8.5分;2009年
全片最精彩的,是愛爾蘭音樂和水彩畫里面靈動的故事。講述一個繪經男孩的成長故事。
我女兒比我敏感,她五歲的時候看的這部片子,兩年后七歲的時候看的《海洋之歌》,然后她告訴我:我覺得這兩部片的導演是同一個人,音樂和畫面都很像。我一查資料,果然如此。
第十部
《魔術師》
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提名
豆瓣:8.6分;2010年
這是一個有些哀傷的,關于成長和愛情的故事,我一度拿不準是不是適合給小朋友看。
后來,我覺得我想多了。有一段時間,我們看了很多關于魔術師的電影,從皮克斯的動畫短片,到“大魔術師”和“致命魔術”。也就順便把這部電影看了。
其實,這是一個隱藏在魔術師后面的關于成長的故事。沒有過于奇特的情節和畫面,但會讓人在一點感慨和一生嘆息中有所得。
第十一部??
《畫之國》
第37屆法國凱撒電影獎 最佳動畫片提名
豆瓣:8.4分;2011年
第一次看的時候,是在法國文化中心,和小丸子一起看的。
很奇特的一個故事,我覺得,僅僅從啟發孩子的想象力這一點,就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電影。
而且,還有關于藝術和繪畫的很多細節,喜歡畫畫的小朋友應該會喜歡。不知為什么,我總覺得在電影院里沒看夠,又專門找來在家里看了好幾遍才過癮。
第十二部???
《夜幕下的故事》
第6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金熊獎 最佳影片提名
豆瓣:8.3分;2011年
我在前面說過,法國動畫片的藝術一定是這個領域一流的,這部就是。
剛開始,我有些不太愿意看這種太“特殊”的動畫。特殊在哪里呢?就是采用剪紙的方式,去呈現整個故事。
雖然,我不是一個技術派,會追求3D之類的高科技手法,但是,或許是看過中國呆板的皮影動畫吧,我有些不敢看法國人用剪紙能夠做出什么品質來。
結果呢,看的整個過程中,我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是剪紙,人物都是黑白!我被動人的故事,精美的畫面,癡癡地迷住了——就算是一堵平淡無奇的灰灰的墻壁,都如藝術品一樣的精致。這真的是令人嘆服的功力和用心。
第十三部??
《艾特熊和賽娜鼠》
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提名
豆瓣:8.9分;2012年
我一直都以為,我專門介紹過這部電影。結果,查閱了一番,竟然沒有,這太讓我驚訝了!因為,我是多么地喜歡這部電影啊!
我們是在電影院里看的這部電影,已經看過繪本,所以對里面的角色很熟悉了。從繪本故事改編成電影,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這部電影堪稱典范。
這部電影我們后來看了很多遍,神奇的是,每次都看不厭,每次都有收獲。只能說,這部電影的每個部分,故事、畫面、音樂,都做得太好了。
第十四部
《長頸鹿扎拉法》
第40屆動畫安妮獎最佳導演提名
豆瓣:7.2分;2012年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是故事是真實的。
我們第一次帶小丸子去歐洲,就去了巴黎。那是源于我第一次出國,就是去巴黎,而我和三川的第一次旅行,也是巴黎。可以說,巴黎對于我們家還是挺有淵源的。
這個故事發生的地方,我們都曾經去過,里面呈現出來的人物、談吐,也都很有感覺。所以,看這個故事,很放松,很親切,很好玩兒。
第十五部
《海洋之歌》
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動畫長片(提名)
豆瓣:8.8分;2014年
前面說過,小丸子很喜歡看“凱爾經”。當我們全家一起看“海洋之歌”的時候,她突然說,這里面的畫面和音樂,很像是“凱爾經”。我們一查,發現果然是同一個導演——湯姆·摩爾,他最重要的作品就是《凱爾經的秘密》和《海洋之歌》。
《海洋之歌》的藝術性極強,丸子同學看完后嚴肅地用動畫片里面的畫風畫了一天畫。里面的音樂有專門的電影原聲音樂下載,可以下載了在睡前或者開車的時候聽。
第十六部
《巴巴爸爸》
豆瓣:9.0分;1974年
這部伴隨著70后、80后成長的動畫片,就不用多說了。
當我們成為父母之后,我和孩子又一次重新觀看巴巴爸爸。沒想到,小丸子也是那么喜歡,我們還專門又買了全套的繪本。
最令我感到驚異的,是這部誕生于幾十年前的動畫片,竟然很多的故事和理念,非常適合當下的中國。如里面關于親情、關于環保等等的主題。
我為我們家兩代人,能夠有同一個伴隨我們長大的形象感到非常開心。
以上經典法國電影
歡迎大家收藏并觀看
請用藝術且深刻的內容
滋養孩子?
童書媽媽三川玲,教育出版人、童書評論人、TEDkids智庫專家、中國營地聯盟理事,親自下場看了5000+孩子作文的閱讀寫作教育者,致力于用順應天性的閱讀法與寫作法讓更多人愛上閱讀,享受寫作。著有《通往幸福的教育》,《孩子天生愛寫作》(即將出版)。
-每日教育新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