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飛總聊IT,了解IT行業的方方面面。
最近微軟做了一件非常惡心的事情。
員工們被叫到辦公室,被告知低效率,你已經丟工作了。
然后就滾蛋了,沒有一分錢賠償。
這種事情,在過去幾十年的IT公司里,是難以想象的。
理論上來說,美國應該是世界上最不保護員工權益的發達國家了,沒有之一。
在美國大部分企業用的是At-will Employment的雇傭關系。
在這種關系下,雇主可以在任何時候以任何理由或沒有理由解雇員工,前提是解雇的理由不違法(例如歧視或報復)。
同樣,員工也可以隨時辭職,無需提供理由或提前通知。
那么問題來了,雇主以任何理由解除雇傭關系,需要給賠償嗎?
法律的規定來看,可以一分錢不賠。
所以,從法律層面來看,美國確實是世界上最不保護員工權益的國家了。
但是,美國的IT公司,一般都不會這樣做。
因為這樣做雖然合法,但是有很多問題和風險。
公司一毛不拔以后,老員工心寒,新的潛在的員工也不想選你。
其次,員工還是可以起訴你。
雖然員工大概率很難贏,但是起訴本身也耗費成本。
所以,通常layoff都是給一個相對合理的賠償包,然后讓員工簽一個協議,協議里面包含員工拿錢以后這個事情就終了不能以后再起訴公司的條款。
雖然裁員可怕,但是不管怎么樣,以前微軟這樣的公司,很多人拿半年工資也是常見的。
但是2025年初的這一波裁員,確實有點不一樣。
微軟開了第一槍,以低績效員工為例,直接開除,1分錢都不給。
不僅僅不給錢,還給員工扣上了低績效的帽子。
這些員工去找下一家工作,就不得不面臨對方內心的質疑--我是不是在招一個低績效員工。
Meta似乎也開始了同樣的動作。
以前一旦低績效,就PIP。今年干脆就直接裁員5%。
但是我想,Meta肯定不至于像微軟這樣的無恥,什么錢都不給。
只不過,現在所有的公司裁員的時候,都不想說自己在裁員,而是說砍掉low performer。
因為后面的那種做法,可以減少裁員成本。
最近Stripe也裁員了,裁員的方式也是類似,砍掉low performer。
我想這樣的事情在2025年以及以后,一定會持續的發生。
與此同時,各大公司繼續在印度大量招廉價員工,削減美國本地的headcount。
為什么突然之間這些美國公司都變得如此不在乎了呢?
控制成本給AI燒錢,可能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印度廉價程序員比美國程序員性價比高多了。
由于大量崗位的削減,美帝現在競爭激烈,每個崗位的面試都不容易。
以后,公司們可能會越來越過分,而大部分程序員們,都不見得有什么好工作了。
文末推薦我寫的飛總的職場寶典,揭露職場的規則和潛規則,解決碼農職場發展的核心問題。有興趣的可以訂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