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節檔首部電影,提前和觀眾見面了。
這便是博納影業年度重磅大片,由林超賢導演,黃軒、張涵予、于適、段奕宏等全明星主演的戰爭動作片——《蛟龍行動》。
此片在經歷超前點映后,引發了輿情熱度,隨之而來的票房預測和路人首波口碑,更是成了觀眾爭相討論的內容。
那么,這部耗資巨大的電影,能在春節檔中占有一席之地嗎?
啡哥根據反饋來看,票房大爆的可能性比較低,想要實現超長續航,還得看春節檔其他電影給不給這個機會。
一、《蛟龍行動》點映攬下764萬,奪得季軍。
還有兩天就要過年了,在這之前,大盤都會顯得冷清。
1月26日,周日單日票房新鮮出爐,大盤共計轟下5616萬,榜單排名靠前的均被跨年檔電影霸占,1月中旬開畫的電影,均未掀起浪花。
甄子丹主演的律政動作片《誤判》,單日票房拿到227萬,排名第六,內地累計總票房僅2.67億,票房與片方預期相差甚遠,已經沒辦法收回成本了。
易烊千璽主演的劇情片《小小的我》,周日收獲559萬,位居第四名,其總票房斬獲7.58億,對于低成本家庭片來說,已經大賺特賺了。
在這部電影中,易烊千璽的演技備受關注,片方請他算是請對了,同時,這小伙多次證明了,自己也能獨立扛起院線票房了。
另外,電影《小小的我》將于1月30日(大年初二)登陸流媒體平臺,還沒看過的觀眾,可以期待一下。
金晨和孫陽主演的喜劇片《騙騙喜歡你》,單日再次轟下1076萬,奪得亞軍,內地總票房小爆了4.3億,在賀歲檔中排名第四,成績還算不錯。
肖央的《誤殺3》總票房大爆9億,超過了《好東西》,摘得賀歲檔票房冠軍,陳思誠用實力再次證明了自己,在東南亞這條線中,還沒人是他的對手。
奪得季軍的《蛟龍行動》,點映攬下764萬,這個成績還是不錯的,因為點映密鑰僅開放2個小時,并限定IMAX廳。
在18點至20點之間,《蛟龍行動》拿到了48.2%的超高上座率,可謂一票難求,場場爆滿,接下來就得看口碑了。
二、《蛟龍行動》首波口碑出爐。
這部電影似乎沒有像預期那般,形成強烈的熱度與廣泛的認可,至少對標林超賢的《紅海行動》,絕大部分影迷都給予無法超越的評價。
而且,首波口碑出現了極其嚴重的兩極化,主要表現在男性軍迷和女性受眾方面。
啡哥摘錄幾個影評僅供參考:
短評之一:
蛟龍小隊肉搏戰莫名其妙,人物情節沒展開。艙內拍攝大量手持式攝像機拍的又晃又緊,看的眼暈。還有,喜歡武器的軍迷可以沖。
短評之二:
老實講不如《紅海行動》。
林超賢導演一如既往的擅長大場面寫實風和槍火鏡頭的暴力美學,這次潛艇及水底作戰場面更是獨一檔,動作場景沉浸感很足,看得很緊張。
但是文戲一塌糊涂,整體敘事很散,上半段昏昏欲睡,角色太多主線不明顯。
短評之三:
先說對票房的預測:不看好。
優點:特效很棒,武戲導演一貫水平不錯,故事情節比我想的復雜一些,最后三線并行又收回一條線,我覺得比我預期好。
缺點:一些文戲過的太快,沒看明白,整體情節和具體橋段都落俗套生硬,張涵予作為重要角色,我覺得塑造的不好,其他人基本沒啥塑造。
最后:機械狗很酷。
短評之四:
看的太累了,大部分戲份都在水下潛艇,本身就很逼仄壓抑,狂轟濫炸的音效加上專業術語,很多故事又講的不好,給人的感覺就是不明覺厲。
很焦慮,從頭打到尾,最少打了兩個小時,手持鏡頭晃的頭暈分不清人,也看不清動作。
整體觀感像《長津湖》和《流浪地球》,既有主旋律又有科幻動作部分,噴射飛行器和機器狗非常搶眼。
一文一武的高光戲分別給了王俊凱和于適,但是角色都沒有什么打動人的地方。
演員表演基本上沒什么發揮空間,黃軒、于適都像痞子,段奕宏不像參謀長,張涵予像直接從《集結號》過來的。
篇幅比重也有問題,前面的戲份太多,到后面反倒沒有時間,直接就極限營救了。
短評之五:
三顆星,文戲一塌糊涂,BGM太滿,煽情全靠唱歌,硬上價值觀,尬出天際。
沒有哪個人物是有血有肉的,沒有任何動人的情感線。
全片最高光的就是王俊凱,不得不說,居功至偉也就他那段最扣人心弦。
機械狗和飛行器倒是新穎,讓人眼前一亮。
商業動作片一直是導演強項,毋庸置疑,此次槍戰和打戲,不知是受限于艙體還是怎樣了,并無新鮮設計,記憶點寥寥。
總體而言無功無過,乏善可陳。
總結以上路人口碑得出結論,《蛟龍行動》最終的評分,可能會在7.5分左右,并犯了《好東西》一樣的錯誤。
影片滿足了喜歡戰爭片的男性觀眾,從動作場面到戰爭場景,很多觀眾對片中的情節驚嘆值爆表,認為影片在快速節奏的呈現與戰斗場面的刻畫上擁有足夠的沖擊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興奮并未能包含更廣泛的觀眾群體,尤其是女性觀眾的反饋卻顯得黯淡。
首波口碑中,不少觀眾第一時間發聲,指出影片在劇情設定上對女性觀眾并不友好,女角色的塑造略顯單薄,仿佛成了附屬品。
這與影片的初衷似乎背道而馳,很多觀眾因此表示不滿,認為這種刻板的描繪方式極大地限制了影片的吸引力。
這讓我不禁聯想到了另一部影片《好東西》,此片與《蛟龍行動》恰恰相反,在女性觀眾中獲得了一定的認可,卻在廣大男性觀眾中遭遇滑鐵盧。
顯然,在如今日新月異的觀影市場上,僅僅依靠“男生爽片”的策略,已經無法滿足多元化觀眾的需求。
這可能是最致命的地方吧,畢竟當代觀影人群中,女性還是占據了主導地位,這會讓電影損失掉一大批票房。
三、于冬失算了,沒有吳京果然不行。
在票房與口碑的分化背景下,博納影業老總于冬馬上就要面臨一個嚴峻的事實,《蛟龍行動》極有可能會票房撲街。
口碑沒有大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春節檔還未上映電影上面,至少需要一部電影口碑撲街,《蛟龍行動》才有可能搶占更多院線排片,從而實現票房逆襲。
目前,啡哥比較不看好陳思誠的《唐探1900》和肖戰的《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一旦這兩部電影的口碑未達到預期效果。
那么,《蛟龍行動》從中攪局,依靠中上等的口碑和大制作,說不定真的能夠扳回一城。
獲悉,此片的預算成本達到了10億,是一部妥妥的大制作電影,票房撲街,對博納影業影響深遠,從《無名》之后,于冬主投的電影大都以票房失利而告終。
去年與唐季禮合作,請成龍主演的《傳說》更是虧個底朝天,預算成本3.6億,最終票房僅收8000萬,這直接讓博納虧損達到2.5億左右。
1月份,于冬還找韓寒借錢渡過難關,《蛟龍行動》的宣發不夠理想,導致預售墊底,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開啟了超前點映,可是口碑并沒有大爆。
如果真的運營不好,走了華誼兄弟的老路,那真的讓所有觀眾大跌眼鏡了。
啡哥認為,于冬失算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不應該繼續死磕主旋律。
前幾年,吳京的《戰狼2》火了之后,讓主旋律電影重回觀眾眼簾。
一時間,于冬抓住機會,相繼打造了一系列主旋律電影,如《烈火英雄》《中國醫生》和《中國機長》等。
幾乎每一部票房都爆了,但類型片總有一個時效性,不可能永遠一路長虹下去,比如說,漫威老總凱文·費奇在十年期間花重金開發了漫威超級英雄電影,在全球席卷了大量票房。
但是到了2021年之后,這類電影突然不吃香了,不僅北美不行,就連全球觀眾都不愛看了。
我們內地也有例子,之前戰爭片很火爆,《八佰》《金剛川》《長津湖》《水門橋》,哪個不是票房大爆啊。
可是陳凱歌接棒拍的《志愿軍》卻沒有火起來。
影院在短時間內一直投喂此類題材,就是再喜歡看,觀眾也會有厭惡的時候。
所以,于冬不能逮著主旋律電影不放啊。
是時候在現實題材中,找找話題了。
其二,既然選擇了主旋律,還是請吳京比較好。
在主旋律電影江河日下的時候,就應該找能夠扛票房的大咖才行。
可《蛟龍行動》呢?
除了張涵予之外,沒有一個能扛票房的;
黃軒自《芳華》之后,撲了好幾部了;
于適和王俊凱都太年輕,還需要老桿子帶;
段奕宏在電視劇方面有些號召力,院線電影方面,他沒有這個能力;
杜江和李晨那就更不用說了。
群像戲,沒有達到《紅海行動》的口碑,又沒有大咖這樣的演員,如何能帶動院線票房呢?
說真的,沒有吳京真的不行。
之前的《長津湖》和《水門橋》,均為博納影業投資,請的大咖是吳京,還帶著流量藝人易烊千璽,加上重磅投資和好的劇本,所以兩部電影票房爆了98億。
之所以,能夠取得驕人的票房佳績,少不了吳京這樣的演員,憑借他強大的號召力與粉絲基礎,才有效的保證了高票房。
《蛟龍行動》沒有吳京,奪取高票房的幾率將大打折扣。
四、尾聲。
春節檔競爭相當激烈,縱然《蛟龍行動》在概念、投資與市場策略上做到了極致,但真正能否得到觀眾歡心,口碑傳播才是關鍵。
于冬的博納影業在經歷市場洗禮后,或許能夠深刻體悟到,追求票房佳績沒那么容易,在高額投資的情況下,如何打造出膾炙人口的佳作,還需要繼續探索。
《蛟龍行動》如若想要挽回票房,這中間的路一定會是崎嶇的。
對于這部電影,您有話說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