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Death Dis丨趙永娟團隊揭示鄰居效應影響SARM1介導的神經退變
2025年1月14日,發表在Cell Death & Disease期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相鄰神經元通過間隙連接調控SARM1活性,進而影響軸突變性。這項研究指出,損傷神經元的代謝紊亂會導致NMN積累和NAD水平下降。然而,如果這些神經元與健康神經元有直接通訊,NMN可轉移至健康神經元并轉化為NAD,再逆向傳遞回去,從而抑制SARM1活性,延緩退變。該發現強調了SARM1在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關鍵作用,并提供了新的治療靶點。
中國科學院解析哺乳動物大腦皮層和海馬內源NMDA受體的組裝和結構
近日,中國科學院腦智卓越中心的竺淑佳研究員團隊首次成功在原子分辨率下解析成年哺乳動物大腦皮層和海馬中的內源NMDA受體的三維結構。研究揭示了這類受體的三種主要亞型及其比例,挑戰了長期以來對NMDA受體發育關鍵期的傳統認識。這一突破為理解突觸可塑性及其在學習、記憶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視角,并為開發針對神經或精神類疾病的藥物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
Nature Catalysis:河南大學原位電化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河南大學時新建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被《自然催化》刊登,首次實現了通過原位電化學技術從尿液中提取高純度過碳酰胺。然而,該技術如果在實際應用中未能得到足夠支持,可能面臨推廣難題。此外,盡管這種方法聲稱能提高污水處理的經濟效益與環保性能,但其大規模應用所需的設施和成本仍是未知數。這可能對全球廢水處理和資源回收帶來挑戰,需進一步驗證其廣泛適用性。
腦機啟偵 | 科學家發現連接突觸活動與記憶形成的路徑
近日,一項研究在《神經科學雜志》上發表,揭示了腦細胞如何通過特定路徑將關鍵信息從末梢傳遞到細胞核,以激活學習和記憶所需的基因。這一發現為理解記憶形成的分子過程提供了新視角,并可能為認知障礙治療提供線索。該研究確定了一條將神經元之間信號傳遞與長期大腦變化所需基因表達聯系起來的關鍵路徑??屏_拉多大學藥理學教授Mark Dell'Acqua指出,這些發現有助于探查在不同疾病狀態下該路徑的運作方式,從而識別影響學習和記憶的潛在干預靶點。
Cell Stem Cell | 杜鵬課題組利用全能性干細胞實現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精準重建
北京大學杜鵬教授課題組在2025年1月17日于Cell Stem Cell雜志發表研究,首次使用小鼠全能性干細胞(mTBLCs)精準模擬了從受精卵到囊胚形成的胚胎發育關鍵環節。然而,研究指出mTBLCs在快速增殖過程中對Wnt信號通路的依賴,同時表觀基因組特征與傳統多能性干細胞不同,這些可能影響其在實際應用中的表現和可靠性。此外,mTBLCs生成的類囊胚雖然結構完整,但在轉錄組上仍有待進一步驗證以確保其與體內囊胚的相似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