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熱度破億,打破了多個收視紀錄;
碰瓷《狂飆》,每天給連環殺人魔買七八個熱搜;
被記者質疑抄襲,竟在第二天火速收官,“卷鋪蓋走人”;
這部話題性和爭議性拉滿的國產劇,正是《迷霧劇場》的開年之作:
《漂白》
故事還得從一個堵了的馬桶說起。
住過老小區的都知道,下水管道上下貫通,很容易堵。
堵住的東西,從廚余垃圾到“小孩滅口套”,可謂五花八門。
但是雪城某小區,301家的馬桶里,掏出了奇怪的東西。
一大堆碎肉餡——樓上這是包餃子?
一大坨長頭發——嚯,這脫發可夠嚴重的!
一截手指頭,上面還做了美甲……
啊?
業主趕緊報警,警察火速抵達現場,撞開了樓上401的大門。
血腥味撲面而來。
墻壁和地板,都被透明塑料膜包裹,乍一看很干凈。
可衛生間里,卻隨處可見斑斑血跡。
一臺絞肉機,靜靜地立在馬桶旁邊。
四五個黑色塑料袋里,都是剃了骨頭的人肉!
所以樓下馬桶里的肉餡,都是……
更可怕的是,廚房的高壓鍋里,還燉著一顆人頭!
這是遇上殺人碎尸案了!
警方立刻封鎖所有高速路口,嚴查機場車站。
根據在現場發現的指紋和證件,以及后續得到的監控等證據。
警方最終鎖定了四名嫌疑人:
鄧立鋼。
5年前因打架斗毆被拘,現場發現了他的指紋;
種種跡象表明,他是該團伙的首腦。
吉大順。
負責取錢,多次暴露在監控里;
實際上,殺人分尸剔骨的工作,也是由他完成。
石畢。
現場發現了他的駕照;
他跟鄧立鋼在同一個工廠干過,因盜竊電纜被開除。
最后是宋紅玉。
沒錯,這個團伙竟然有一名女性成員。
她曾經在“夜場”干過,后來被鄧立鋼吸納進團隊。
這群人如有神助,屢次逃脫警方的追捕。
甚至敢去銀行取錢,大大方方地暴露在監控下!
警察疲于奔命,卻始終慢了一步。
隨著最后一筆錢被取出,這個團伙就此消失得無影無蹤。
三個多月過去了,他們沒和家里聯系,也沒有新的案子被并案處理。
殊不知,他們已經在南方的巖輝城,犯下了另一件碎尸案。
他們每到一個新的地方,都會先挑選犯罪窩點。
隔音一定要好,否則受害人的慘叫,容易引起鄰居注意;
廁所里一定要有個大浴缸,以便剔骨分尸。
其次,購買作案工具。
吉大順用的斬骨刀,是直接從屠戶手里買的。
一來,結實耐用。
二來,刀上的“血氣”,能鎮得住受害者的冤魂。
而分尸的關鍵道具——電動絞肉機,任何一家五金店都能買到。
鄧立鋼的目標,基本都是夜場小姐。
其一,夜場小姐來錢快,手里的錢比普通人多;
其二,她們一般都是外地人,失蹤了也得好幾天才會被察覺;
其三,她們容易接觸。
宋紅玉先以陪酒女的身份,去各種夜場打探消息,找出那些手頭有錢的小姐。
再利用女性的身份,讓目標放松警惕。
然后另外三人裝成土豪老板,和宋紅玉串通一氣,將小姐騙到自己租的房子里。
等小姐反應過來,已經遲了。
他們會先榨干受害者的積蓄,再騙取家屬的贖金。
期間不斷實施性侵害,摧垮對方的心理防線。
等拿到了贖金,他們也不會放人。
從被騙到出租屋起,受害者的結局,就只有被殺害并分尸。
吉大順和石畢,主要負責處理尸體。
石畢會先在浴缸內壁,抹一層食用油。
以免尸體粘在浴缸里。
然后吉大順用斬骨刀切塊,再用剔骨刀分離骨肉。
將剃下來的人肉,塞進絞肉機打成肉餡,倒進馬桶沖走。
容易堵塞的長頭發,就掛在理發店外邊。
讓收頭發的小販帶走。
難以打碎的腿骨、臂骨和脊骨,找個塑料袋裝著,扔在骨頭店的盆里。
反正人類的骨頭,和豬、牛羊等家畜相似,一般人根本分不清。
周邊的居民就慘了,稀里糊涂吃了頓“人骨頭湯”。
最后是最難處理的頭骨,處理的手段非常簡單粗暴。
直接用黑色塑料袋包著,隨手扔進路過的垃圾車。
要么焚燒、要么填埋,反正不會有人打開查看。
一個活生生的人,就這樣分解、消失了。
四人就這么一路殺,一路跑,來到了海濱城市灤城。
他們在這里,盯上了夜場小姐邱楓。
沒想到她的出租屋里,還有個十五六歲的小女孩。
趙今麥飾演的高中生甄珍,和母親關系不和,離家出走。
她獨自一人,從雪城來到灤城投奔好友,卻得知好友早就離家上大學去了。
她的好友,正是這間出租屋的房東。
于是暫住在這兒的甄珍,稀里糊涂地和邱楓成為了室友。
邱楓上當受騙,被鄧立鋼等人綁了起來。
甄珍防范意識強,沒上當。
沒想到這群人膽子這么大,竟然敢悄悄摸進屋里,將她強行擄走!
不肯開口,向家里要錢?
她就就用鍋鏟抽女孩的臉,用老虎鉗子夾肉,用鐵錘砸斷骨頭……
為了進一步分化兩個女孩,宋紅玉甚至讓她們互毆。
還將她們綁在一起,比比誰先要到贖金。
可惜他們低估甄珍。
她被關進衛生間,先招呼邱楓互相松綁。
接著讓下水道漏水,灌到樓下鄰居家。
等外面的四人組,都出去應付鄰居和物業了。
甄珍再打碎窗戶,從氣窗翻到外墻面。
大聲呼救,讓其他居民報警。
盡管她和邱楓因此獲救,但四人組還是跑了。
他們回到了北方,在一座偏遠小城落腳。
團伙化整為零,分別獲取新的身份,“漂白”了。
這部14集的網劇,播到第10集,才終于想起要“扣題”了。
至于他們的結局如何,現實已經給出了答案。
在接下來的4集里,一向如有神助的四人組,飛快地露出了馬腳。
要么病死,要么被捕。
總的來說,這部《漂白》是我今年最期待,也是最失望的一部劇。
全網熱度爆了,某瓣評分也爆了,只有6分。
它的尺度確實很大。
導演敢于正面、詳盡地描繪,殺人分尸的犯罪過程。
又不惜篇幅地,完整呈現虐待受害者的種種情節。
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全員演技在線。
王千源終于回歸舒適區,演起了連環殺人魔。
就他這個氣質和長相,走在路上100米被查8次身份證。
郭京飛則一直在舒適區里,他太適合演那種窩窩囊囊的警察了。
只不過《漂白》里的彭隊,與其說是窩囊,不如說是憋屈。
趙今麥的演技,也一如既往地穩定。
當初解說《開端》的時候,我就發現她特別適合現實題材的作品。
特別適合出演一些,內心堅強外表“易碎”的角色。
但是演員的演技越好,就越襯得這部劇的故事爛。
首先,情節非常割裂。
王千源四人組,演的是“超能力犯罪劇”。
警察進樓了,他敢回去收拾東西,冷靜回應警察的詢問。
警察展開調查了,他們敢繼續去銀行取錢,一點都不怕暴露。
警察盯著他們家,他們敢大搖大擺地回家探親。
只要編劇不想,他們再怎么浪,都不會落網。
可不就是超能力犯罪劇嘛?
趙今麥演的,則是中國式家庭生活劇+《悲傷逆流成河》。
一邊被校園霸凌,一邊遭受家庭暴力。
她爸是包工頭,在家窩窩囊囊沒啥存在感。
她媽就精彩了,可謂集合了東亞家長刻板印象的結晶體。
其“出彩”的表現,包括但不限于家庭暴力(體罰+冷暴力)、道德綁架、窩里橫、封建壓迫、賣慘和恩威并施。
甄珍那邊也不遑多讓,母女倆一句頂一句,愣是吵了整整一集!
請問編劇,我們觀眾是來看吵架的嗎?
直到后來她恰好逃到了灤城,恰好和邱楓住在一起,恰好被綁架了。
兩條線才勉強有了交集。
為什么這么割裂?
因為無論是原型案件,還是相關的新聞報道中,都沒有這號人!
她完全是小說作者,也就是本劇的編劇,生造出來的人。
也難怪她的人設會貼滿了標簽,經歷會如此刻板和懸浮了。
還有郭京飛,他演的是沒有刑偵的刑偵劇。
眾所周知,國產刑偵劇沒有刑偵。
那就只剩下中年警察苦兮兮的日常生活了。
調查——差點抓到人——被局長罵——壓力大做噩夢——到老婆懷里哭哭
——晨跑——演一會兒日常——繼續調查——差點抓到人。
前9集,郭京飛的戲基本就在這個循環里,沒出來過。
局長都被他熬走了一個,調查也從明面上轉到了私底下。
但是編劇不讓,他們就是抓不到人。
在鬼才編劇的安排下,我國公安干警成了酒囊飯袋。
*甄珍10年后當上警察,自己抓的
小區發生碎尸案,警察不封鎖小區也就算了。
就連案發的居民樓都不封,是真不怕罪犯跑了啊?
*大搖大擺從單元門走的
郭京飛演的彭隊,更是重量級。
假設你是刑警隊長。
這棟居民樓一共就4層樓,3樓的馬桶驚現碎尸。
請問案發在幾樓?
那肯定是4樓啊!
此時,4樓下來個長頭發大胡子,長得像王千源一樣的男人。
手里還提了個黑色塑料袋。
你攔不攔?
彭隊確實攔住了。
“你住幾號?”
“我住402啊。”
“行,你走吧。”
哎,就給人放走了!
*他還得謝謝咱呢
等他后知后覺反應過來,人已經逃到了高速路口。
交警更離譜,明明剛好攔住了鄧立鋼。
就因為后面發生了追尾事故,他們就把已經攔住的人放走了!
除此之外,劇中警察的“騷操作”還有很多。
比如兩名一線刑警,企圖用吉普車別停一輛廂貨。
結果被撞進了ICU。
無獨有偶,后來彭隊又開著同款吉普,企圖別停鄧立鋼剛被撞飛過的汽車。
哎,自己被懟飛了!
不彈安全氣囊,又被汽車懟飛,你們開的吉普是啥牌子的?
能不能說出來讓大家避避雷啊?
再比如,警察奉命蹲守銀行,結果三三兩兩往大門口一杵。
吉大順去取錢,老遠就看到警察,掉頭就跑了。
大哥們,你們穿的是便衣,不是隱形衣!
劇本寫成了這副德行,甚至影響到了營銷推廣。
從站內熱度破億,一天七八個熱搜,到短視頻病毒營銷。
能看得出來,桃廠給《漂白》押了重注。
*7天49個熱搜
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青春疼痛文學,和中年的苦逼日常,咋營銷?
窩囊廢
這倆刨出去,就只剩反派了。
于是,我們就看到了給反派買熱搜,全網追捧殺人魔的詭異景象。
先是企圖用站位圖,硬蹭《狂飆》。
甚至給他們起了“肉聯廠F4”的花名。
*來自《漂白》官方賬號
再用“干中學”,營銷分尸狂魔吉大順的“勵志”人設。
演員也及時跟上,給“肉聯廠F4”的人設,加上“虔誠”的元素。
有人跟風模仿站位,有人仿妝……
甚至有人拿受害者玩梗。
這個世界,已經癲成這樣了嗎?
這四個人,可是在逃長達10年,先后殺害過19名受害者的殺人魔啊!
請問劇方,在造聲勢,博流量的同時。
有沒有考慮過,受害者家屬的感受?
有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宣揚多么扭曲的價值觀?
劇里的鄧立鋼給自己漂白,劇外宣發也在漂白是吧?
除了價值導向的爭議之外,《漂白》還深陷抄襲爭議。
1月21日,前《南方都市報》記者王猛質疑《漂白》抄襲。
2022年的原著小說《漂白》,涉嫌抄襲了他在2012年創作的深度報道《漂白》。
新聞報道中,事實部分不受《著作權法》保護,因為事實本身是個客觀存在。
但是對于事實的描述、獨創性表達,享有著作權。
王猛公開了自己整理的17處,同名小說與報道相似部分。
尤其是他在報道里,犯了一個專業知識錯誤,寫錯了醫院床位號的叫法。
結果劇版把那個錯誤,也給照著抄上去了……
而小說作者,也就是這部劇的編劇陳枰,連發三條聲明回應:
大致雷同的詞語,數量占比不到小說字數的1%,在法律上不構成抄襲事實。
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
“我抄了,但查重率不高,所以不算抄。”
結果她聲明中提到的制片人,跳出來打臉了。
這位名叫呼和巴特爾的制片人,曾計劃翻拍“楊樹彬殺人碎尸案”。
便邀請編劇陳枰一起,去哈爾濱采訪。
據呼和巴特爾所說,他向陳枰推薦過王猛的《漂白》報道,并從王猛處得到了不少采訪線索。
可惜他和陳枰因創作理念不合,沒有繼續合作。
沒想到,陳枰把兩人的共同勞動成果,出版成了小說,并賣版權翻拍成網劇。
這邊各執一詞,劇方倒是先動了。
《漂白》的官方微博發布聲明,字里行間似乎在撇清關系。
平臺方也在抄襲爭議發生的第二天,突然宣布超前點映,直通大結局。
這就更加耐人尋味了。
劇版和小說,到底有沒有構成抄襲?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
感興趣的小伙伴,也可以自行補劇。
后續我也會結合據說被抄襲的深度報道,聊聊原型案件——“哈爾濱絞肉機案”。
原型比劇精彩多了!
今天就說到這里,咱們明天見!
拜了個拜~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大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