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譎云詭的國際政治舞臺上,特朗普就是 “熱搜體質”,一言一行,備受全球矚目。
對于中國人來說,我們只關心兩點:一是,特朗普再次上任后,將如何對待中國?是加大打壓和遏制的力度,還是減弱打擊我們的烈度?二是,特朗普將如何對待臺灣?
這兩個問題,一個是關乎中國的前途,一個是關乎中國人的底線,處理的好與壞,都直接影響著中美之間的關系。
1、我們回顧一下:特朗普上一任時,對中國和臺灣問題的立場
(1)特朗普第一任期內對中國的態度。
看特朗普的第一任期,整體來說,對中國是不友好的。
比如,制裁我國企業華為等,授意加拿大政府軟禁任正非的長女孟晚舟。
比如,喊著要和中國全面脫鉤,讓美國企業離開中國。
再比如,疫情期間,瘋狂甩鍋中國,將一場災難級的世界性疫情源頭推到中國頭上。
總之,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內,作風瘋瘋癲癲,屢屢對中國下手。
(2)特朗普1.0時代,對臺灣問題如何對待?
特朗普首次執政期間,在臺灣問題上可謂是 “作妖” 不斷,一系列挑釁行徑簡直讓人 “氣不打一處來”。
還記得他剛上臺不久,就公然與臺灣當局負責人蔡英文通電話,這一行為,對于我們來說,如同 “平地一聲雷”,特朗普的決動,瞬間打破了多年來美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小心翼翼維持的外交慣例。
要知道,“一個中國原則”那可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更是白紙黑字地明確規定了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責任和義務。
特朗普此舉,無疑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干涉,嚴重踐踏了國際關系基本準則,釋放出極其危險的信號,給 “臺獨” 勢力打了一劑 “強心針”,讓他們在分裂的歧途上愈發 “肆無忌憚”。
在軍事領域,特朗普政府更是 “不遺余力” 地推動對臺軍售。
數據顯示,特朗普的上一任期內達成了多筆對臺軍售訂單,總金額接近 200 億美元。
這些軍售清單中,包含了 F - 16 戰機、防區外導彈、火箭炮等先進武器裝備。就拿 F - 16 戰機來說,這可是一款具備較高空戰能力的戰斗機,一旦交付臺灣,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臺灣地區的軍事對抗能力,給兩岸關系和平穩定帶來巨大威脅。
而這些軍售行為,嚴重損害了中美關系的健康發展,就像是在臺海地區的平靜湖面投入了巨石,激起層層巨浪,讓原本就敏感的臺海局勢愈發 “緊張”。
“臺獨” 勢力也因此 “有恃無恐”,在分裂的道路上越滑越遠。
此外,特朗普政府還在國際舞臺上到處為臺灣 “站臺”,支持臺灣參與一些本應只有主權國家才能涉足的國際組織和活動。比如,在世界衛生組織相關事務上,美國多次試圖將臺灣納入其中,妄圖提升臺灣的 “國際地位”。
這種行徑完全無視國際規則,是對中國主權的公然踐踏,也是對國際正義的褻瀆。
2、特朗普2.0:特朗普“王者歸來”,對中國、臺灣的態度發生轉變!
(1)特朗普在1月20日上任后,對中國有何表態?
首先,我們看看特朗普的就職典禮。
特朗普在就職典禮上,安排我國特使坐在核心區的前排。這無疑釋放了一個信號,愿意友好相處,至少表面上如此。
除此之外,特朗普主動請求與中方通話,言辭之間表達了期待中美 “共同解決眾多問題” 的意愿,甚至還流露出希望在上任百日內訪華的想法。
通過這事,我們看看美國前總統老拜登,任期內一次都沒去過中國,敵意表現得太過明顯了。
特朗普的幾個動作,猶如黑暗中的一絲曙光,顯示出他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中美合作的重要性。
(2)特朗普2.0時代,現在對臺灣是什么態度?
從近期事件看:
特朗普在就職那檔子事兒上,雖說招呼了臺所謂的 “祝賀團”,但根本沒給他們好臉色。
島內代表韓國瑜等人就像幾個被嫌棄的 “小透明”,根本不讓進核心區觀禮,只能灰溜溜地跑到好幾公里外的分會場,最后還得靠攀美國議員的關系,才在國會大廈旮旯里,眼巴巴地通過電視屏幕看典禮。
這操作簡直就是給 “臺灣當局” 潑了盆冷水,讓他們知道自己就是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 癡心妄想”。
特朗普這一手,明顯是心里門兒清,曉得臺灣問題是塊燙手山芋,在處理和中國關系時,得拿捏好分寸,不能瞎搞,免得引火燒身。
從特朗普的舉動看,這次他對臺灣的支持是非常收斂的。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中美兩國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那可是 “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而臺灣問題,一直是橫亙在中美關系之間的一道 “鴻溝”,是最為敏感的核心問題。
從目前看,為了緩和中美關系,修復兩國之間緊張的外交關系,特朗普有可能在臺灣問題上 “收斂鋒芒”,采取相對克制的態度,減少對 “臺獨” 勢力明目張膽的支持,降低軍事挑釁行為的頻率,不再 “火上澆油”。
從團隊成員表態看:
特朗普提名的部分內閣成員在臺灣問題上那可是 “火力全開”,態度強硬得很。
新當選的美國國務卿盧比奧,之前就大放厥詞,說中國是美國有史以來碰上的最強勁、最棘手的對手,還揚言美國必須給中國點顏色瞧瞧,一旦中國武力解決臺灣問題,就得讓中國好看。
這不是睜眼說瞎話嘛,中國解決自家臺灣問題,那是天經地義,輪得到你美國在這兒指手畫腳?
還有被提名為總統國家安全顧問的沃爾茨也跟著瞎起哄,表示特朗普上臺后要麻溜地給臺灣移交軍事裝備,好遏制中國。
這些內閣成員的話,就像往臺海局勢這鍋熱油里潑水,“噼里啪啦” 地讓局勢更緊張了,也看得出特朗普團隊內部在對臺政策上,并不是鐵板一塊,而是 “各懷鬼胎”。
特朗普的政治決策從來都不是 “單打獨斗”,必然會受到美國國內政治因素的左右。
一方面,美國國內部分政治勢力出于遏制中國發展的 “險惡用心”,始終將臺灣視為牽制中國的一枚 “棋子”。
他們不斷在背后 “煽風點火”,利用臺灣問題來打壓中國,給特朗普的對臺政策形成不小的壓力。這些勢力背后有著復雜的利益集團支持,他們妄圖通過制造兩岸對立,來維護自身在軍事、政治等領域的利益,簡直是 “司馬昭之心 —— 路人皆知”。
另一方面,特朗普也不得不考慮美國經濟的實際狀況以及美國民眾的意愿。
美國民眾渴望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以促進經濟的繁榮發展。過度在臺灣問題上制造緊張局勢,極有可能引發中美之間的軍事對抗風險。
一旦爆發中美直接沖突,美國的經濟必然會遭受重創,國際形象也將 “一落千丈”。
就像特朗普上一任的貿易戰期間,美國許多行業都受到沖擊,農民失去了中國市場,企業面臨供應鏈斷裂等問題。
如果特朗普希望在國內經濟、民生等議題上 “有所建樹”,取得讓民眾滿意的成果,那么他就不得不慎重權衡在臺灣問題上的激進政策是否符合美國的整體政治利益,是否真的能為他的政治前途 “加分”,而不是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3、臺媒:特朗普2.0,可能給臺灣帶來三大沖擊
鑒于特朗普這次上任后的騷操作和表態,臺灣當局不慌是假的。
臺灣各大媒體也紛紛發表相關文章,這讓臺灣當局確實“丟人丟到家”了。
各媒體中,臺灣《工商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特朗普2.0將登場,三大沖擊波臺灣準備好了嗎?》
在文中,臺媒說了特朗普2.0時代將給臺灣帶來的三大沖擊:
一是,科技層面的沖擊。
特朗普制裁中國大陸的高科技企業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讓人意外的是,特朗普提出“臺灣剽竊美國半導體技術”的觀點,如此,有意投資美國半導體的臺企,可能沒有了補貼。
另外,特朗普一旦開啟半導體供應鏈的美國本土化,對臺半導體企業會有不小的沖擊。
說實話,這個概率非常大,特朗普“讓美國再度輝煌”的大戰略里,就有讓制造業回流的重要內容。
所以,臺積電等企業,要么被美國控制死了,要么活得會變得艱難一些。
二是,貿易層面的沖擊。
特朗普奉行單邊主義,追求“美國至上”,為了美國的制造業和各個產業,加大關稅和設置一定貿易壁壘是大概率的,這加大的關稅不僅僅限于中國,而是歐洲、日韓,包括臺灣都“難逃一劫”。
如此一來,臺灣的出口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這個是一定的,幾乎不可回避,看特朗普1.0時代,就可以參照得出結果。
三是,對安全的沖擊。
在安全方面,美國不見得會給盟友們解決問題,但幾乎一定會發生這么一個事:提升美國駐軍的保護費。
明面上看,臺灣沒有美國駐軍,但是,美國的各種軍事顧問,可是沒少來臺灣進行各種指導,如此,美國讓臺灣掏一些軍費出來,那是名正言順的,不僅要掏,還得多掏。
美國訛詐臺灣,那是毫無心理壓力的,臺灣沒有拒絕的膽量,只有當慫蛋的下場。
特朗普的2.0時代,給臺灣帶來沖擊是大概率的
有些時候,讓人很想不通,為何不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非得要做美國麾下的奴仆?
臺獨分子們對美國跪的太久了,都不知道直立行走是怎么回事了!
說實話,如果特朗普只是將臺灣看做了一枚棋子,對臺灣的態度有所轉變,我們可不可以乘機拿下?
此時此刻想起一句話:抓住機會,順勢而為,一切皆有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