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法務部今日發聲:近日從司法機關得悉,某平臺博主及其一眾同伙,因涉嫌惡意抹黑小米汽車商業信譽與商品聲譽,已被依法緝拿歸案。
該事件可以回溯到2024年8月,某汽車自媒體發布《當小米SU7撞上一輛極氪007》的對撞測試視頻,兩車以時速60公里、90%的重疊率對兩款車進行碰撞,小米SU7出現小電瓶斷電、車門無法打開的狀況,而極氪007碰撞后各項功能正常。
之后,小米回應,Su7配備了兩塊備用電池,根據后臺監控數據,該Su7在碰撞發生前車前艙的電瓶就處于斷電狀態。
簡言之,該自媒體在測試前就斷開了車前艙的電瓶,在碰撞后稱電瓶斷電、車門無法打開。
不巧的是,小米準備了備用電瓶,由于車聯網的存在,相關數據全部上傳后臺,等于是自媒體造假的全過程被抓了現行。
事實上,汽車有備用電瓶是很常見的,為了防止碰撞后損壞電瓶或電線導致全車斷電,一般是車的前后各有一個電瓶。通用為了防止因同時碰撞和追尾導致前后電瓶損壞,在車身中部還有一個電瓶。只有極個別車企為了節約成本,才只使用一個電瓶。
該自媒體是985大學車輛工程專業畢業,在造假中犯這種低級錯誤著實不應該。
該事件給鐵流幾點啟示:
一是車聯網使車主處于時時被監控狀態。
誠然,國內的大環境使個人基本沒有隱私,某互聯網寡頭創始人甚至公開表示中國人不在乎隱私,但車輛狀態和行車安全,也處于大廠的監控下,無論是黑客入侵,還是代碼bug,亦或是車企程序員輸錯代碼,甚至熊孩子的惡作劇,都會對車主的行車安全和隱私是巨大隱患。
二是車主維權會越來越難。
由于數據都在后臺,而且車企可以通過車聯網修改本地數據,車主維權哭訴無門。事實上,已經有類似的案例,某款南極人汽車車主因智駕發生事故,結果事故發生的前后行車記錄儀和數據都有,就是發生事故的幾秒鐘所有數據丟失,車主在網絡上發帖譴責,但由于沒有數據,最終只能自己擔責。
三是自媒體和維權車主刑事責任風險會增加。
過去,自媒體造謠和車主維權與車企對簿公堂,一般是承擔民事責任,也是就是道歉和賠錢。本次自媒體承擔刑事責任,是比較少見的。
誠然,就本案例來說,哪怕最后被判處2年有期徒刑,也符合罪責刑相適應。
造假被判刑是罪有應得,但最怕的就是其他企業有樣學樣,把說真話的媒體也以詆毀商譽為由送進監獄。
此前,就有企業把評測出某款手機屏幕偏綠的自媒體送進看守所,一名媒體人曝光某款手機拍月亮其實是PS,結果企業是呀讓曝光者被開除。南方某市的暴力機關還專門打擊過曝光某款手機負面的自媒體,并把該行動作為維護營商環境的正面典型進行宣傳。某款車飛坡引發爭議,結果自媒體被起訴,道路也被OTA,道路被修繕后連復現問題的機會都抹殺了。
未來,隨著市場競爭越發激烈,加上這幾年新勢力造車不斷壓縮成本和開發周期,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問題暴露出來,屆時,企業會封殺一切負面信息,媒體說真話和車主維權的風險會大幅增加。
那些不起訴車主,不封殺負面信息的車企,會成為大熊貓這樣的稀有生物。
該事件后,網上流傳《當小米SU7撞上一輛極氪007》是極氪的商單,隨后,極氪表示與此無關。
極氪和小米的恩怨源于小米挖走了吉利汽車研究院院長在內的一批技術骨干,可以說,SU7是站在極氪的肩膀上。之后就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輿論交鋒,而且極氪負責營銷的高管還來自菊廠,等于是在車圈又來了一回菊米大戰。
誠然,根據極氪的公告,本次事件與它無關,但車圈水軍大戰很敗路人緣,一想到自己買車的錢里就包含了大筆水軍經費,就會讓人很敗興。
當下,國內車企招募營銷人才一般要求3C或互聯網背景,這是非常不好的信號。這次人也許懂手機,但根本不懂車,只會吹牛忽悠消費者,不利于行業進步。
車企本身就強勢,在當下重視營商環境的情況下,打擊造謠的合法維權很容易被企業濫用,用于打擊異己,車圈輿論會越來越假,真實信息會越來越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