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毛主席看到一封電報,臉色驟然大變,暴怒道:“必須讓敵人付出血的代價,對騎兵連領導執行軍法,否則我們無法向犧牲的將士交代!”
這封來自冀察熱遼分局的電報,講述的是一次會議后,我軍五位師級干部遭遇襲擊,全部英勇犧牲的不幸消息。
這是前所未有的悲劇,難怪毛主席會暴怒拍桌,但他為何要嚴查騎兵連,還要槍斃連長指導員?這慘案里發生什么事,敵人究竟是誰,最后結局如何?
如果您想知道的,歡迎先點個關注。
1947年5月15日,結束在冀察熱遼地區的會議后,冀東代表團準備返程。
當時這地區危險,大部分是國民黨統治的地區,因此整個會議期間,我軍都采取周密的措施,避免任何危險的發生。
那時候戰況也激烈,冀東軍區正在籌備灤東戰役,故而會議期間,當地中央分局提供協助,湊齊了一萬發子彈的彈藥。
為了盡快支援前線,代表團決定,由自身的警衛排帶領彈藥先行返回,僅留下一名副排長帶領十多人的警衛班。
如此一來,冀東代表團就不夠人手保護,哪能穿越敵人的危險區呢?
當地中央分局特別下達命令,要求軍分區派遣兵力警戒敵人,并派出一支由七十多人組成的騎兵連,直接負責代表團的警衛工作。
盡管這支騎兵連是臨時組建的,但相較于之前三十多人的警衛排,他們的人數更多,在安全上也能提供更好的保障。
5月19日,冀東代表團及其騎兵連啟程,經過兩天的行進,在傍晚抵達了一個村莊。
村子叫柴胡欄子村,看起來平平無奇,可代表團沒想到,這里竟然是他們的埋骨之地。
代表團的領導蘇林燕見天色已晚,與其他人商議后決定,在柴胡欄子村宿營,但村子只有大約三十戶人家,無法容納所有人。
于是代表團進行了調整,決定成員和隨行警衛班在村里過夜,而騎兵連的七十多人則駐扎在附近的彩鳳營子村,以警戒來自赤峰方向的敵人。
蘇林燕在休息前,考慮到代表團駐地安全,召集全體成員開會,再次強調安全問題。
正當他們做好部署時,并沒有發現到,村里除了他們和村民,在漫長黑暗的夜色里,還隱藏著另一撥人馬,正在如同餓虎一樣,窺伺著他們。
他們是一群由各種勢力組成,共計一千多人,以白金輝、任芳伍等惡霸地主為首,無惡不作的土匪勢力。
這群土匪當時受到我黨剿滅,殘余勢力匯在一起,想要前往赤峰加入國民黨軍隊,恰好也經過了柴胡欄子村西邊。
他們無意中從村民口中得知,柴胡欄子村來了不少大人物,仔細打聽竟是代表團,于是萌生了偷襲的想法。
哪天的黎明時分,代表團副主任李中權起來巡視,恰好路過村的西邊,發現了外面來了不少的陌生面孔。
李中權頓時心生警惕,剛詢問來者是何人,回答他的竟然是一顆子彈。
對方不給任何解釋,立刻開始喧嘩并開槍,李中權這才反應過來,自己是碰上了土匪,于是立馬開槍反擊。
一旦確認是土匪,李中權邊打邊撤回村內,指揮戰士們作戰,盡管警衛班經驗豐富,但面對數量眾多的土匪,仍然處于不利地位。
而且警衛班兵器不足,壓根沒法與土匪抗衡,到了天亮時分,土匪已經突破防線,從四周進入村子,并與代表團展開逐屋爭奪戰。
生死存亡之際,代表團并非沒有援軍,他們還要一支騎兵連!
只要派人前去通知,騎兵連就能立刻警覺,能在十幾分鐘內趕到,提供支援解決危機!
蘇林燕召集剩余人員討論,決定派遣通訊員王生出去,可等了好久卻都沒有等到援兵。
為了盡快找到援兵,蘇林燕連續派出兩批通訊員,但返回的人都表示,沒有找到騎兵連,他們全都消失不見了!
騎兵連去了哪里?那時的他們沒有人知道,只能繼續咬牙堅持苦戰。
由于土匪人數眾多,而且武器裝備優于代表團,代表團很快處于劣勢,
蘇林燕等領導率兵奮力反擊,可最終被壓縮范圍,聚集在警衛所在的院子里,只剩下拼死一搏,分頭突圍離開。
奈何敵人火力兇猛,蘇林燕率先沖出大門,奔跑了七十米后中彈倒下,不幸壯烈犧牲。
其余警衛班戰士陸續倒下,唯有李中權還在戰斗,他冒著槍林彈雨跑出大約一百米,右肋和前臂骨被打傷,只能用左手持槍射擊。
隨后一顆子彈從后背射入,強大的沖擊力使他踉蹌了一下,李中權終于倒下來了。
李中權本以為必死無疑,幸運的是那顆從后背射入的子彈,距離大動脈僅有一毫米,讓他得以僥幸逃生,后來被趕來的援兵相救。
在這一次土匪突襲中,共有二十二名代表團成員不幸遇難,其中包括代表團主任蘇林燕等五名師級干部。
他們全是精英骨干,如果沒有犧牲,許多人本可成為將軍,卻不幸壯烈犧牲于此。
更為嚴重的是,土匪進了村后,四處縱火殺戮和掠奪,犯下許多不可寬恕的罪行。
最先趕到現場的,不是本該護衛的騎兵連,而是我軍附近的另一個警備團,他們聽到動靜后立刻趕來,可惜已經為時已晚,只救下了李中權等人。
得知這一事件后,冀察熱遼軍區非常憤怒,立即下達嚴厲的命令,要求軍分區進行追擊,并與地方部隊協同作戰。
由于犧牲的代表團成員眾多,村子無法提供二十二口棺材,及時來安葬這些烈士,因此不得不使用村民家中的柜子,臨時安放他們的遺體。
直到第二年當地解放后,才得以重新正式安葬這些烈士。
幸存的李中權回到冀東區后,擔任了九縱隊政委,并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最終離休前擔任南京軍區空軍政委。
當時情況惡劣,毛主席得知后,感到非常震驚,暴怒地大拍桌子,要求必須讓敵人付出血的代價,對騎兵連連長和指導員執行軍法,要給犧牲將士一個交代!
為什么毛主席要嚴懲騎兵連?
因為這支騎兵連在得知柴胡欄子村戰斗后,不僅沒有及時支援,反而率先撤退。
所以毛主席認為,戰斗的慘重損失,完全是騎兵連指揮官的怯懦和怕死造成的。
當時的騎兵連是臨時調配,連長和指導員王虎慶的任命也是匆匆,并沒有經過嚴格的政審。
那天戰斗激烈,通訊員王生僥幸逃出,抵達彩鳳營子村時,騎兵連正在吃早餐。
然而王虎慶拒絕了,他堅持要等到連長回來才能采取行動。盡管王生據理力爭,他仍然固執己見,并且扣留了通訊員,阻止他返回戰場傳遞消息。
半小時后連長終于返回,但王虎慶又以敵情不明,貿然行動危險為由,繼續拖延時間,還說服了連長,下令全連向相反方向撤退,一直逃到山里。
連長半小時后回來了,但王虎慶以敵情不明、貿然行動有危險為由,繼續拖延時間,并成功說服連長,下令全連向相反方向撤退,直至逃入山中。
這個決定驚人,實際上等同于放棄保護代表團,是騎兵連的臨陣脫逃,導致代表團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當毛主席看到報告,發現得知王虎慶三次拒絕支援,得知騎兵連逃離戰場的不當行為,所以才會要求嚴懲。
在戰斗結束后,軍事法庭對王虎慶進行軍事審判,最終判定他犯有臨陣脫逃等嚴重罪行,最終根據戰時條例,判處王虎慶死刑。
與此同時,經過審判之后,該團的連長同樣被執行槍決,連里所有排以上干部,均受到嚴重處分。
臨陣脫逃的騎兵連,已經受到了應有懲罰,那真兇又豈能讓他逍遙法外。
毛主席一聲令下,軍區迅速動員精英部隊,開始追捕行動,當地村民也積極協助,提供線索確定土匪的行蹤。
經過一個月的追剿和戰斗,成功地清除了八百多名土匪,同時收繳了五百多件槍械,摧毀了盤踞在當地的主要土匪勢力。
但是在激烈的追捕里,仍有一些匪首非常狡詐,趁亂逃跑后隱姓埋名,其中任芳伍是唯一躲藏時間最長的人。
自血案后任芳伍似乎人間蒸發,直到1968年,曾參與柴胡欄子血案的匪徒齊達榜刑滿釋放后,回到承德老家才意外發現。
齊達榜在確認任芳伍身份時,被公安發現端倪,于是他果斷舉報了任芳伍,公安便根據線索追蹤,成功將任芳伍捉拿歸案。
當時的任芳伍已近七十歲,在那場血腥事件之后,便逃入偏遠山區,直到認為風聲已過,便來到了齊達榜老家,隱姓埋名地生活。
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任芳伍終于被逮捕,經審判被執行槍決。
為了紀念在柴胡欄子村英勇犧牲的烈士,軍區和村民在當地建立了一座紀念碑。
碑文詳細記載了戰斗的過程,確保這段歷史能夠被后代永遠銘記。
聽到這兒,您有何感想,歡迎關注留言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