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項鏈》:“那個愛慕虛榮的年輕少婦,參加舞會卻弄丟了借來的鉆石項鏈;以十年青春為代價,她華麗變身成為信守承諾的勇敢女人。”
莫泊桑是200年前的法國著名現(xiàn)實主義作家,擅長寫短篇小說。我們中國人最為耳熟能詳?shù)拇蟾啪褪撬麑懙摹俄楁湣妨恕?/p>
這篇小說創(chuàng)作于200年前,當(dāng)時資本主義快速發(fā)展,物質(zhì)開始豐富,資產(chǎn)階級對人民巧取豪奪,渲染消費高尚,整個社會道德淪喪,奢靡之風(fēng)充斥。
我們的女主人公馬蒂爾德就生活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
在這其中,刻畫了一個既愛慕虛榮,又信守承諾、勤勞勇敢的女性形象。
虛榮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煩惱與麻煩。
小說一開篇,馬蒂爾德已經(jīng)嫁為人婦。
她長相美麗優(yōu)雅,氣質(zhì)高貴,屬于中上之姿。
她覺得,自己天生就是為美麗的衣服、豪華的珠寶而生的;而現(xiàn)實卻是,她沒有一件像樣的服裝,也沒有一件珠寶首飾,什么都沒有。
她希望自己能夠取悅于人,能夠被人羨慕、有誘惑力而且被人追求。
可惜的是,她出身普通,沒有機會進入貴族圈子。從教會女校畢業(yè)之后,就嫁給了教育部的一個小科員,生活小康,家里雇著一個小女傭。
但她不滿足,天天向往著貴族階層的生活,希望能住高檔別墅,吃飯時能使用豪華餐具,也能有成群結(jié)隊的穿制服的仆人,還有成千上萬套奢華富貴的各式禮服,然后還要有每日吃不盡的山珍海饈,當(dāng)然還要有每天陪著吃下午茶的眾多男朋友……
這一切她都沒有。
她只有寒磣的房屋,粗糙的墻壁、陳舊的家具、樸素的衣料,還有生活其中的普通的小科員丈夫,還有難過的自己。
就這樣,她向往著,痛苦著,糾結(jié)著,矛盾著,平淡無波的日子就這樣慢悠悠地過著。
一天傍晚,命運的轉(zhuǎn)輪開始轉(zhuǎn)動,丈夫下班回來,興致勃勃地拿給她一張請柬,上面寫著:
教育部長攜夫人榮幸地邀請先生和太太參加1月18日星期日在本部大樓舉辦的晚會。
她在轉(zhuǎn)瞬的狂喜過后,陷入了懊惱和沮喪之中。因為她沒有一件能穿得出去的禮服,也沒有一件像樣的首飾。
丈夫安慰她說,可以出400塊給她做一件新衣服,至于首飾嘛,可以戴一朵鮮花,實在不行,就去跟她的有錢女友借一件。
丈夫的承諾和建議,一下子解決了所有問題。
就這樣,馬蒂爾德做了新衣服,又跟好友借了一串金剛鉆項鏈,然后歡天喜地去參加晚會。
晚會豪華而熱鬧,馬蒂爾德也大獲成功,她漂亮高貴,大方優(yōu)雅,整個人都發(fā)著光,很多男人慕名過來邀請她跳舞,連部長也都在打聽她是誰了……
馬蒂爾德陪著各色男人不停跳舞,在舞池中忘情地旋轉(zhuǎn),享受著萬眾矚目的光環(huán)。
中國有句俗話,人歡無好事,狗歡找屎吃。
興奮迷亂的馬蒂爾德此時不知道,災(zāi)難已經(jīng)悄悄逼近。
凌晨四點,舞會結(jié)束。馬蒂爾德和丈夫坐著馬車回家去。
回到冷清的家里,馬蒂爾德立刻站在鏡子前,想再看一眼自己光彩照人的“戰(zhàn)袍”,結(jié)果,一看之下,她三魂嚇掉了兩魂半:脖子上的項鏈不見了!
隨后進來的丈夫得知了這件事,也嚇得不輕。
兩人到處尋找卻無果,最終只能去珠寶行買了同等款式的一條項鏈,花了三萬六千塊。除了丈夫的一點存款,其余全部都需要去借貸。
馬蒂爾德的生活從此擁有了一道分割線,揭開新篇章,和過去一刀兩斷;卻再沒有了未知的精彩,只有綿延不絕的債務(wù),和勞作。
正面接受命運的無常,直面生活的困難與挑戰(zhàn),頑強拼搏,最終迎來希望。
面對生活的苦難,馬蒂爾德沒有逃避,而是英雄氣概爆棚,選擇和丈夫一起承擔(dān)所有債務(wù)。
他們辭退了女傭,搬了家,租了一處陰暗潮濕的閣樓。
馬蒂爾德開始做各種粗活,做飯、洗衣服,洗碗,每天搬運垃圾下樓,提水上樓,親自去菜店、肉店、雜貨店去比價,挨罵,以往這些活兒都由小女傭去做,如今她只能親自做了,一分一毛一塊地節(jié)省可憐的零錢……每月收回一些借據(jù),再立幾張新的周轉(zhuǎn)……
這種看不到頭的貧窮女、拮據(jù)的日子持續(xù)了十年,似乎看不到頭,但是,十年后,他們居然還清了所有的債務(wù),所有利滾利的高利貸,竟然都還清了。
馬蒂爾德老了。
現(xiàn)在的她變了模樣,再也沒有了嬌嫩的肌膚,玫瑰色的手指,如今她皮膚粗糙,一雙骨節(jié)粗大、發(fā)紅的大手,不修邊幅,亂挽著頭發(fā),高手說話,用大盆水洗地板,她完全是一個窮苦人家的女人了。
但是有時候丈夫上班去了,她恰好坐在窗前,就會想起10年前那個晚會,那天她是多么美麗優(yōu)雅、神采飛揚。如果當(dāng)時她沒有丟掉那串項鏈,她的人生會怎么樣?
莫泊桑在小說里嘆息道:人生真是古怪,變化無常。無論是害你還是救你,只需要一點小事。
這是不是應(yīng)了中國一句古話:人生恍如戲臺,旦夕禍福輪番上演,無人預(yù)知下一秒劇情。名利財富皆浮云,誰又會是永恒的弄潮兒?
一個星期天,馬蒂爾德走到香榭麗舍大街,街道兩邊林蔭蔽日,又清幽又雅靜,她一眼看見那邊帶著孩子散步的貴婦人就是她的貴族好友,當(dāng)年借項鏈的那個女同學(xué),她還是那么年輕漂亮有魅力。
她很自然上去打招呼,可是,對方已經(jīng)不認(rèn)識她了。她天真地做了自我介紹:我是馬蒂爾德呀。并且一一告訴對方,當(dāng)年如何跟她借項鏈,然后弄丟項鏈,最后花了10年時間才還清債務(wù)。
好友非常感動,告訴她,項鏈?zhǔn)羌俚模恢?00法郎。故事到此就戛然而止了。
以往大家都是利用這個故事,告誡大家切勿虛榮,虛榮害人啊。就如馬蒂爾德在命運的撥弄面前,受盡苦難,最終白白消耗十年青春,最終一無所得。
真的是這樣嗎?
這個故事講的是二百年的法國,那個時候,法國經(jīng)濟發(fā)展,消費主義盛行,所以,蒙蔽了一個出身普通的女孩的心眼,讓她看不到生活的小確幸,天天向往自己沒有的東西。最終是一條項鏈讓她喪失現(xiàn)有的小康生活,淪落到社會的底層。
真的是這樣的嗎?
這當(dāng)然不是作者的本意。
其實莫泊桑更想表達的是,女人在生活的苦難面前,承擔(dān)責(zé)任的堅韌。
勇氣是唯一不可違背的美得。
勇氣這個東西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是假裝不來的。
馬蒂爾德就具備無與倫比的勇氣。
她用自己的勞動,補償自己的過錯,不惜消耗10年的青春,最終還清欠款,堂堂正正做人。至于最后的“項鏈?zhǔn)羌俚摹狈崔D(zhuǎn),也不過是作者為了讓小說更震撼人心,耍的小花招罷了。
其實,這種事,我們現(xiàn)實中也有。現(xiàn)實中也有人某些時刻不經(jīng)意的一個錯誤決定,導(dǎo)致一家人的生活落入困窘,甚至需要全家人跟著節(jié)衣縮食。
項鏈不一定是假的,但也足以造成這種結(jié)果。
好在,人是頑強的。就如小說開篇中的馬蒂爾德追求豪華舞會,借項鏈并不是了不起的大錯誤,而弄丟項鏈這本來也只是小概率事件,但是,最可貴的是,在發(fā)生這一切無妄之災(zāi)后,她沒有逃避,沒有推諉,更沒有懷有一絲一毫的僥幸心理,而是用實實在的辛勤勞動,彌補自己的過錯,用最美的10年青春,承擔(dān)起了自己的責(zé)任。
薩特說過一句話:人是自由的,你可以做任何事,但,你必須能承擔(dān)做這些事的后果。
這說的正是馬蒂爾德。
她做了,她承擔(dān)了。至于十年青春是不是抵得上一晚的快樂,那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了。
當(dāng)然,我們也可以試著反過來理解這整件事。
之前的馬蒂爾德每天在小傭人的照顧下,養(yǎng)尊處優(yōu),長吁短嘆,虛度時光,荒廢歲月,只有在參加舞會、弄丟項鏈后,她才真正進入生活,進入真實的生活,了解生活的酸甜苦辣。
甚至可以這樣說,之前她都是白活了。
結(jié)局是,馬蒂爾德從一個漂亮的女人變成了貧苦人家強壯耐勞的女人了,這恰恰是莫泊桑對勞動人民的贊揚,他看到了馬蒂爾德勇敢負(fù)責(zé)的一面。
面對生活如此沉重的打擊,馬蒂爾德沒有墮落,沒有變成風(fēng)塵女,而是選擇了切切實實的勞動。誰又能說她不是美的?
也許這才是作者給我們提出的人生指引:無論面對什么困難,只有勇敢走下去,才能真正克服困難,走出困境,得到解脫,也才能真正獲得生活。
你說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