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血液中心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鐘發康(左二);武漢血液中
(通訊員 肖莉嬌 高星)“王醫生,聽說明年的武漢馬拉松您又報名了?”12月2日下午3點半,趁著工作間隙,武漢市第四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師王威再次來到了武漢血液中心成分獻血科,和工作人員打完招呼后,他輕車熟路地通過了獻血初篩,第82次坐上了采血椅。今年42歲的他,既是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終身榮譽獎得主,也是多次參與全馬的跑者,更是一位醫學科普達人。作為一名擁有醫學博士學位的青年醫師,保持自律、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件事是他始終如一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作為醫者以身示范、傳播醫學健康知識的使命與職責。
堅持獻血 以另一種方式踐行救死扶傷
今年42歲的王威是武漢市第四醫院骨科常青綜合病區副主任,他與無償獻血結緣始于2000年,那時他還是一名剛剛考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大一新生,和許多熱血青年一樣,他也憧憬著走上獻血車奉獻“一臂之力”。“當時,我和很多同學一起在獻血車前排隊等候獻血,等了很久,沒想輪到我的時候,醫護人員告訴我感冒是不能獻血的。”盡管“首獻”并未如愿實現,但獻血救人的希望種子仍然在王威心里生根發芽。
2005年,王威開始接觸臨床,跟著老師學習時,他開始認識到血液在臨床救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是他再次萌生了獻血的想法,“和第一次不一樣,那會兒我不僅身體健康,還在此前做足了功課。我特地選擇了成分獻血,因為它跟全血比起來,間隔期更短,每個月都可以獻,這樣我就能幫助更多患者了。”2005年4月17日,在武漢血液中心成分獻血科,王威終于如愿以償,成功捐獻了1個治療劑量的血小板。
王威第82次無償獻血(肖莉嬌攝)
2007年,成為一名外科醫生后,王威始終將無償獻血銘記于心,在治療患者中,他一次次感受到無償獻血對拯救生命的重要性,也一次次更堅定無償獻血的信念。“工作后,我常常會遇到大血管損傷、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患者,這讓我深深地地感受到血液的重要意義,一袋袋血液承載的就是一個生命,關系著一個家庭的幸福。而對我們醫生來說,除了用醫術救治病患,無償獻血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救死扶傷。”
此后,定期參與成分獻血成為王威的習慣,除了出國在外深造的日子,幾乎每月他都會來血液中心“打卡”。從2005年至今,他已累計獻血82次,其中獻全血3次共900毫升,獻血小板79次共140個治療劑量,捐獻的血液足以讓近150位患者得到及時救治。
高度自律 只為能時刻捐獻血液挽救生命
“想要成為一名固定獻血者,擁有好的身體是根本。”19年來,為了能捐獻高質量的血液,王威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常年不抽煙不喝酒。為了鍛煉身體,2015年,他開啟了自己的“熱血長跑”之旅,每周堅持跑30-40公里成了他雷打不動的習慣,風雨無阻。2019年,他積極報名參加了馬拉松比賽,并在上半年跑了第一個半馬,下半年跑了全馬,短短5年間,王威已經完成了5次全馬,足跡遍及武漢、襄陽、成都、蘭州等地。
2024年10月27日,王威參與成都馬拉松(資料圖)
“其實完全不用擔心獻血會影響身體健康,我獻血后從未感覺身體不適”,王威說,“我自己就是個最好的例子,你看10月27日我去成都參與了全馬,兩個星期后就獻了一次血小板,身體沒有任何不適。”王威介紹,獻血前有嚴格的體格檢查和血液檢測,每次捐獻血小板是1到2個治療劑量,獻血量大約相當于200到400毫升全血。捐獻的也是血液中富余的血小板成分,捐獻后48小時就可完全恢復到正常水平。
王威現身說法告訴大家,在堅持無償獻血的這些年,自己也從中獲益,成為了一個高度自律的人,不僅健康作息、規律飲食,還擁有了強健的體魄。據介紹,除了門診和日常工作,王威每周都會進行十幾臺手術,他也能自如地應對,42歲的他在體能上完全不輸二十幾歲的小伙子。
全能醫者 多維度守護患者的生命健康
“王威醫生不僅有愛心、醫術精湛,還是位科普達人,以多重身份守護患者的健康,是名副其實的全能醫者。”曾與王威相約獻過血的創傷及關節外科副主任醫師肖飛,談起王威,點贊連連。
2024年12月2日上午,門診工作中的王威正在為患者講解病情(肖莉
王威的本職工作是一名骨科醫生,他目前常規完成的許多脊柱微創手術居于湖北省先進水平,尤其在腰椎疾病的治療上有獨特的建樹。他完成過82歲高齡患者的“腰椎椎管狹窄癥鏡下減壓融合術”、96歲患者的“腰椎骨折微創經皮椎體成形術”,也完成過最小18歲患者的“腰椎髓核微創摘除術”,幫助他們重返正常生活,廣受患者好評。此外,身為醫學博士的他還將成為一名“臨床醫學科學家”看作醫生的最高境界,深耕醫學科研。他主持過多項省市級課題,發表論文數十篇。還曾被推薦成為武漢市衛生健康青年人才研修班第一期的學員。他還入選武漢市中青年骨干人才、武漢市第四醫院青年骨干人才,并獲武漢市博士人才資助。
與此同時,王威還“進軍”醫學健康科普領域,結合自己的臨床工作經驗和個人的跑步經驗,開設了視頻號“威脊柱人生”,向大眾傳播守護脊椎健康的相關知識。“作為脊柱外科的醫生,經常接診年齡大、病程長的患者,面對飽受痛苦折磨的患者,我們不僅要醫治他們的疾病,還要將醫學健康知識以最為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遞給他們,幫助他們康復,給予他們應有的人文關懷。” 王威說,正是為每一位患者服務的日常工作激發了自己的醫學科普之路,而這也是他作為骨科醫生的初心:不僅要用精湛的醫療醫術治病救人,還要讓患者主動參與康復治療。
今年9月,王威獲聘為陳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專家成員。他坦言,這又是人生的新起點,自己還將持續努力探索,就正如他所熱愛的無償獻血和馬拉松事業,熱血永不止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