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看著孩子寫題的效率,著實有點惱火。
我以為他在房間里專注寫題,結果一個半小時,就只寫了幾題,一直在聽歌,讓我瞬間有點不淡定了。
有點失望,也有點憤怒。心想這個學習態度,讓我原本充滿希望的心有點心灰意冷,恐懼化和災難化心理一擁而上。
我在心里犯嘀咕:
是因為不會寫題嗎?還是因為寫不下去?
是專注力出問題了嗎?還是壓根沒心寫?
也會想到之前一寫題也是這樣的狀態,就會很擔心一直這樣怎么辦?
越擔心時,就會焦慮,也會忍不住說孩子幾個小時怎么就寫了這么一點題?這個效率怎么行?如果真的不會寫,可以寫會寫的科目,也不能讓時間白白浪費掉呀!
當我忍不住說孩子時,我的擔心和落差感是同步上升的,但也提醒自己:
這樣說孩子無濟于事,只會加重他的自責與挫敗,也起不到為孩子賦能的作用。
不過擔憂來襲時,是真的會忍不住說一句,但我也在同步有意識去覺察孩子寫題拖延背后的一些因素,大概率是不會和畏難心理,所以就會找點輕松的事情本能的逃避。
追求舒適,遇挫時轉移注意力,這是孩子在遇到棘手問題時的本能反應。
面對孩子的畏難心理和沉不下心的狀態,我要做的不是指責、生氣和擔心,而是弄清楚孩子的心理以及他目前所遇到的困難。
想到這里,我就退后一步,先安撫自己的煩躁和情緒,也不再指責孩子總是說到做不到,也不埋怨孩子這個寫題速度是真不行啊!
轉而跟孩子聊關于他為什么寫不下去和效率低的原因,孩子是這樣說的:
寫著寫著就沒思路了,就可煩,所以想聽聽音樂緩解一下,但聽著聽著就只顧聽音樂了。
我也給他提了建議,寫數學和物理作業時是需要沉浸思考和專注的,一邊聽音樂一邊寫題的做法不可取,因為音樂會打亂思路,也不利于做到專注。
當我是指責,而是給出建議時,孩子也欣然接受了不再一邊寫題一邊聽音樂的做法了。
另外,孩子也說寫物理作業時,直接寫了單元測試卷,發現寫得還是挺不順的。
我也去共情孩子:寫不下去是正常的。你才聽幾節課呀,就直接上單元卷不會寫也正常,你不妨試試按聽課進度去同步測試,聽什么課就寫什么同步練習。
我也意識到了孩子另一個問題:他總覺得自己聽了課,就想嘗試全盤去寫,也覺得自己聽課后就能全部寫得可順。
這也說明孩子有點低估了學科的難度,高估了自己的聽課消化以及舉一反三的能力。
但我又不能直接說孩子眼高手低,也不能說孩子把自己想象得太超能了,只能轉移話題,給孩子這樣的建議:
要是物理卷子實在寫不下去,也沒必要耗著呀,咱可以寫寫英語和化學作業呀。不用較勁非得寫讓自己難啃的,不如先寫點簡單的,一邊調節心情,一邊將作業能寫點是點。
聽我這么不再情緒的跟他溝通后,他也欣然認同,放下了不想寫的物理,轉而去寫了英語和化學作業,當孩子沒有情緒和不糾結時,效率很高沒多少時間就寫完了。
這也給我一個警示,孩子不想寫作業時,這個現象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不想寫和寫不下去背后的一些因素最重要。
最重要的就是畏難心理和挫敗感,孩子也說了:
當寫作業很順,一點都不卡時,就會特別愿意寫,一旦遇到不會時或卡頓時,就懶得寫了。
這也反映了孩子這段時間對物理和數學的價值感和成就感很少,越不會寫,越不想寫,越不想寫,越逃避和不想面對。
這是典型的畏難心理和逃避狀態,這時候千萬是不能吵和責備的,因為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也會加重孩子行動的拖延。
至于怎么激發孩子的驅動力,怎么去直面自己不會寫的題,一看就會一做一廢的狀態,孩子也有自己的看法:
物理和數學目前的狀態,就是刷題太少,所以基礎不牢,寫得慢,寫得生疏。
這點也是我比較欣賞孩子的地方,他對自己的問題都門清,對自己也會定期復盤,只是缺行動力和一點勇氣,但不缺上進態度。
行動力和勇氣,是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唯有賦能和正向反饋,才能一點點消融孩子拖延的“冰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