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成功解析大腦掌管學習記憶的"分子開關"
中國科學院腦智卓越中心竺淑佳研究員團隊近日在國際期刊《細胞》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他們首次從成年哺乳動物的大腦皮層和海馬中提取并解析了內源NMDA受體,揭示了其三維結構和主要亞型。這一研究打破了以往對受體轉變模式的固有認知,并指出內源與異源NMDA受體在糖基化位點等關鍵位置存在差異,為神經或精神類疾病的新藥開發提供了理論基礎。
“氧”護鼻咽癌患者:納米酶靶向遞送技術顯著提升放療效果
2025年1月21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研究,揭示通過轉鐵蛋白受體1(TfR1)靶向遞送的納米酶技術,可以顯著提高鼻咽癌放療效果。研究表明,TfR1是鼻咽癌缺氧病變中的有效細胞靶點。采用納米酶與放射治療結合的方法,相較于僅使用放療或其他增敏劑,能夠更有效地抑制腫瘤生長,且不良反應較小。然而,該技術對遠處轉移灶的作用可能有限,需進一步研究其長期毒性和最佳治療方案。
Mol Cell | 呂志民團隊揭示肝癌酮體代謝重編程的新機制
呂志民教授團隊在《Molecular Cell》上發表研究,揭示了肝細胞癌(HCC)細胞通過SUCLA2激活OXCT1的酮體代謝機制。研究發現SUCLA2通過磷酸化后與OXCT1結合,增強其酮體分解能力,促進肝癌生長。此外,該研究透露乙酰氧肟酸作為OXCT1抑制劑,與一線藥物侖伐替尼聯用可顯著抑制腫瘤生長。這一發現為抑制肝癌提供了新思路,揭示了肝癌細胞酮體代謝重編程的潛在治療靶點。
超130億美金!蘇州創新藥出海創造新紀錄!
啟光德健于2025年1月24日在蘇州舉行商務合作簽約儀式,宣布其生物偶聯藥物智能開發系統iDiscovery的全球發布,并與美國Biohaven和韓國AimedBio簽署重大合作協議。此次合作涉及ADC藥物GQ1011的全球授權及技術許可,總金額超過130億美元。然而,對此類大規模交易的風險管理、監管合規以及市場反應等潛在挑戰尚未明確,可能對公司未來發展產生影響。
高福團隊揭示牛傳播H5N1病毒的跨種間傳播
深究科學報道,高福院士領銜的團隊在研究中發現,H5N1禽流感病毒在美國牛群中傳播,并導致人類感染,引發關注。自2024年以來,美國已確認67例感染,多數與奶牛接觸有關。病毒能夠結合牛和人的多種組織,解釋了其導致人結膜炎的機制。這一發現提示對該病毒進行持續監測的重要性。
Cell:竺淑佳/李揚團隊首次在原子分辨率上看清調控學習和記憶的“分子開關”NMDA受體的精細結構
2025年1月23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中心竺淑佳及上海藥物研究所李揚團隊在《Cell》發表研究論文,首次在成年大鼠大腦中解析內源NMDA受體的原子分辨率三維結構。該研究揭示了3種主要亞型及其比例,為開發針對神經和精神類疾病的新型藥物提供理論基礎,突破了依賴異源重組表達系統的限制。然而,該領域仍面臨理解突觸分子功能及其藥理差異的挑戰,這為精準設計靶向治療藥物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ORR最高59%!CD47抑制劑更新胃癌II期研究數據
ALX Oncology在2025年ASCO GI會議上公布了其CD47抑制劑Evorpacept治療HER2陽性晚期胃癌的II期研究結果。研究顯示,在新鮮活檢HER2陽性人群中,ETRP方案組的總體緩解率(ORR)為59.1%,但與TRP方案相比,其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僅小幅提升為9.5個月。此外,ETRP方案耐受性良好,但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對照組一致。這些結果引發了一些關注,即盡管Evorpacept表現出較好的臨床反應,其長期效果和相對安全性仍需進一步驗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