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廳有一個頁面顯示全國各地郵局的新郵零售量,剛好現在的數據并沒有刪除2024年的,可以對比一下。
本地郵局2024年零售量和2025年對比:
生肖票:
2024年龍:1500套(自提:600,現場:900)
2025年蛇:1500套(自提:750,現場:750)
龍小本:55本(自提:22,現場:33)
蛇小本:55本(自提:27,現場:28)
生肖票只有兩個品種有零售,套票和小本票。龍和蛇的零售量雖然相同,但要知道蛇票的發行量比龍票少了300萬套,差不多是10%,按理說零售量也應該減少,但事實是沒有減少,沒有減少就是增加。此外數量分配有了變化,更加偏重于自提,今年比去年多了25%,現場銷售的額度少17%。
其他題材:
2024年其他套票有四個數據,大部分套票是152套,即76套自提,76套現場,總計16個品種,含個性化郵票1套。
625萬及以下發行量的套票(不含阿凡提和莫高窟)都是136套,即68套自提,68套現場,包括當代作品選(三)、稻城亞丁、烈士紀念日、現代文學家、萬國郵聯、海洋大學、中山大學、亞洲郵展,共八個品種。都是8月以后發行的套票,和去年減量同步。
中法建交60周年不知何故零售量縮減成82套,即41套自提,41套零售。此票發行量600萬,確實是2024年套票中較少發行量,但和他發行量相同的品種也是136套零售。有可能是此票為增發,沒有來得及印刷,故此零售量也減少了。
鄧小平110周年零售量僅次于生肖票,高達228套,即自提114套,現場114套。不過此票發行量700萬,在2024年套票中算是比較多的,而且又是重大題材。但比他還多的船舶(二)為736萬發行量,零售卻只有152套。
小型張發行量出現兩個數據,前三枚小型張零售量都是68枚,即自提34,現場34;而最后一枚小型張上海亞洲郵展為82枚,自提41,現場41。
不過小型張的發行量整體還是比套票少了100萬左右,零售量減少也是合情合理。
2025年其他套票:
目前僅公布了核工業70周年的零售量,為152套,和2024年發行量較多的套票一致。核工業發行量610萬,與2024年下半年大部分票發行量相當,比較接近的是中山大學和海洋大學,615萬,但這兩套票都是136套的零售,雖然發行量減少,但零售卻還增加了。這說明,2025年零售票所占比例應該會有所提高。
不過零售量的多少不會對套票價值產生影響。去年套票零售量最少的中法,依舊深度打折。2024年本地郵局不少套票都是第一時間售罄,而到了今年生肖票的自提直到最后一天還有量,核工業最后也沒有售完,可見行情對于零售還是有非常大的影響,打折票多了,銷量就會變少,越來越不好賣了!
來源:郵海浮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