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度:
1、2025年1月第7本(6.2W字 103頁);
2、2020年~至今,理財系列共計閱讀44本;
3、2024年目前共計已閱讀46本(計劃52本)。
上午差不多10點開始看,從第10頁看起,下午15:00剛看完這一本。
算了算,昨晚說除夕前看完52本,貌似沒可能了,這2025年的春節,距離太近了,過年這么早,根本沒時間看完這么多本。
計劃是寫完這篇先不發,待會再看下一本,然后晚上看完立馬寫,這樣,今天就能一次性完成兩篇讀后感。
為什么不一次看完再寫呢?因為我有個毛病,不看完立馬寫,又去看別的書的話,對于閱讀本書的體會、感受,可能就會別另一本書打亂。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這是第46本,今天如能夠再看完一本的話,那就還差5本,明后天我至多完成2本,除夕當天,無論如何不可能搞定剩下的3本書。
今天也翻了我借的其余基本完成任務的書的字數,除還有一本是不足10W字以外,其他基本都是15W字左右的。
一天看完一本15W字的書,我感覺壓力還是蠻大的,而且還要寫讀后感,還有其他別的事情。
怎么辦?我的計劃又要改了,這下子,要變成春節假期期間完成了......
突然感覺自己有點悲哀,似是自己給自己上了一副枷鎖,都放假了、過年了欸,居然為了這個任務搞得啥都沒時間計劃,沒心思去計劃。
這么看2024年的自己,可真是一言難盡呀!
閑話到此,簡要說一下本書閱讀后的體悟,然后盡快翻下一本吧——
1、杭州這個城市原來是文化底蘊那么豐厚的地方。
上本周叔弢寫的是作為天津的名士的他身上的故事,這本,我就又立馬開啟了了解杭州紳商的里程。
歷史上的杭州,我大概知道的就僅僅只有西湖白娘子了,哦不,還有乾隆下江南,說起“江南”二字,我曾經還鬧過笑話。
這個笑話現在自己想想也甚是可笑,深感自己的地理知識的淺薄。
因為,我鬧的這個笑話就是誤以為“江南”是一個省或市,因為這么以為,因此當在地圖上找不到“江南”二字時,我深感疑惑。
倒也沒有誤以為地圖錯了,而是立即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
杭州其實就是江南范圍的其中之一,歷史上的杭州,大概是叫“余杭”、“錢塘”吧,其實也是很知名的地方。
但要說如今杭州的發展,我的第一反應是馬云的阿里巴巴。
杭州這個地方,給我的感覺算是歷史上經濟比較發達的一個地區,經濟的發達,大概掩蓋了文人墨客的風采,所以不看本書,我心里估計會繼續認為杭州只是一個“重商”的地界。
當然,如果只從本書核心人物丁丙身上就判斷杭州文化底蘊豐厚,似乎也是片面了點的。
但若從丁丙一生做出的事情來看的話,又會感嘆,一個人帶領家族都能積書30萬卷、8000多種來,而且還是因戰亂重新花了20多年做成此事的,這得是多么濃厚的文化氛圍下走出來的人,才能有此毅力呢?
全套《四庫全書》以及延展書卷,幾乎全部搜羅完畢,重新校對、整理出來,并對外出借,在他們那個剛邁進近代的關鍵時刻,這事兒說不重要是完全不現實的。
連續看了2本這類的書,我再次為自己肯讀書,堅持閱讀,從而了解到這樣的先賢,而高興。
2、世事皆是一個圓。
這是慨嘆本書核心人物丁丙晚年開始家道中落而來的,看前面的時候我就在想,這樣的一個人、一個家族,愿做善事、又聰明、又廣結善緣行善事,他們的家族事業是不是就能傳3代呢?
看到最終發現,他的孫子輩也還是由于種種原因開始販賣藏書......
不論是“重利”的商人,還是行商最終是為了行善、教育子女后代守護家族傳承的“紳商”,都一樣會面臨破產的結局,只能說,這個世界,總歸還是有輪回。
只不過,為了自身利益不惜損害別人的商人破產后,面對的環境與后者大不相同罷了。
聯系到實際,我也在思考客戶這邊的情況,昨天有人說了一句:“有人跟我說你們老板走過的路寸草不生”的話,我并未感覺驚訝。
倒不是因為我如今有過體會,而是很多事情都并非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個人的評價,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標準。好好壞壞,無非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問題罷了。
比如我,除了這次的8000塊,以往數年的合作中,其實對方并沒對我有過任何過分的要求。
也許對方未來汽車項目未必能成功,但成功與否的影響因素太多,誰也無法預料會因為哪一個環節導致那個結果。
就好像有些人與事,我們認為的失敗,也許其實成就了他們一些什么呢。
當然,就本書而言,丁家最終的結局也是令人唏噓不已的,可歷史上的丁丙的精神不也傳承下來了嗎?這,也是丁家的成功。
3、精神與物質層面都富足的人,這個世界很需要。
這個是從精神層面看丁家的孩子們,聯系自身而得出來的。
你們說,丁家的小孩長大成年時,跟我們這些普通家庭長大的孩子,有什么區別呢?我覺得是他們的高度。
不管是金錢物質上的,還是精神層面的,都是。
有人可能說,沒有金錢物質上的富足,如何到達得了精神層面的追求?當然不是,我們知道的一些歷史人物,也多有家境并不咋樣,但依然精神世界極為高尚的。
助人的人,并非都是富人。
丁丙和其同輩的孩子們,從歷代祖先以及父母身上看到學到的,除了經商、藏書,就是助人。
所以他們一開始就被這一家風感染著,成年后自然就知道自己也是要繼承并加入這一行為行列中去的。
這個世界,富足的人大有人在,可精神與物質同時富足的人家,卻少之又少。
從丁丙一家的故事里,我聯系到了古校長,雖然至今也還有人說他捐學校是假的,或者夸大了捐贈數量,我也無從查證這樣的事情,但我愿意選擇相信。
還有韓紅,她不也在做著一樣的事情嗎?
管它真假呢,你愿意相信就是真,不愿意相信就是假,無論真假我們這個世界都需要他們這樣的人,因為有他們,才能引導更多別的人。
就這些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