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網上一個有趣的新聞就是中南大學將現有的校區名字全改了,引起網友的熱烈討論。
更改校區名字原本沒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問題就在于中南大學不是一所普通的大學,它是由中南工業大學、長沙鐵道學院、湖南醫科大學合并而成。原來的鐵道學院和湘雅的校區使用的都是“鐵道校區”和“湘雅校區”的名稱,保留著濃濃的歷史痕跡,讓人心生懷念。
更改之后的校區名字也很有意思,“湘雅”老校區更名“開福校區”,湘雅新校區更名“杏林校區”,“鐵道”校區更名“天心”校區。
圖源:湘微教育
為什么更改校區名字,網上引起很大的爭論呢?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網友覺得中南大學不應該將湘雅和鐵道兩個校區名字換掉,認為這是消除原來兩校的痕跡;一部分認為已經合并20多年了,早已經是一家人了,更改校區名字可以更好的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凝聚合力,向前發展,是好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說服不了誰。
中南大學更改校區名稱不是拍腦袋做出來的決策。在2024年11月,學校就向全校師生及校友發出校區命名征集活動。經調研、座談、網絡意見征集,校務會研究決定,明確了各校區名稱。更改原因在通知中也說得很明確,原校區名稱已難以準確反映其特色與定位。
中南大學由原湖南醫科大學、長沙鐵道學院與中南工業大學于2000年4月合并組建而成。
合并之后的中南大學綜合實力快速提升,尤其是學術實力突飛猛進,在ARWU世界學術排行榜上排名全球第94名,因此入選香港的高才通計劃。ESI論文排行榜位居全球第15位(內地第8名)。在綜合實力榜單上,最新的軟科2024排名為全國第25名,處于39所985高校的中游位置。
一些網友為什么對中南大學更改原湘雅和鐵道校區名稱如此敏感呢?
主要還是因為湘雅的特殊地位所決定的。湘雅在中國醫學歷史上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湖南高等教育在全國的一張名片,“北協和,南湘雅”曾在解放前響徹大江南北,是湖南人民的驕傲。湘雅合并進來后,可能一部分人對合并的期望值過高,希望在985的加持下,能夠讓湘雅再進一步。湘雅的高聲譽在給中南大學品牌帶來全方位加成的同時,也對中南大學造成了壓力,因為民眾對于中南大學的期望值更高了。
圖源:中南官媒
不過湘雅合并之后,醫學的發展并不算特別突出,而在近些年接連遭到打擊。2017年6月,湘雅在醫學領域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竟然因為沒有通過運行評估,被摘牌了。這讓湘雅的支持者和老校友感到十分痛心。
緊接著2017年發布的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南大學僅獲得12A類(3A+),原來強大的湘雅醫學并沒有取得讓人矚目的成績,臨床醫學取得了A-,基礎醫學/藥學B+,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B-,口腔醫學C,只有護理學取得A+。
在20年前的第一輪學科評估中,基礎醫學全國第4,藥學第6,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第7,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第9名。那時候還沒有護理學一級學科評估,2011年獨立設置護理學一級學科的。
圖源:中南大學官網
第一輪和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對比,湘雅醫學的實力并沒有出現人們期望的大漲。
接著2017年9月發布的第一輪雙一流建設學科,醫學領域全部落選。5年后的2022年,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公布,醫學依舊全部落選。對比同樣合并知名醫學院的川大、華科、中大等等院校來說,這樣的結果讓一直將“南湘雅”與“北協和”并稱的網友難以接受。
2019年以來,中南大學共獲得國家三大獎8項,主要是礦業和軌道交通,也就是工科。而醫學領域僅有1項:湘雅二醫院周智廣教授團隊領銜和香港大學、三諾生物傳感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糖尿病免疫診斷與治療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與之相對比的是,湘雅醫學是中南大學目前高考招生中的旗幟,全校的高分考生聚集地。以山東為例,在山東投放20個專業類別,最低為此20699名,最高臨床八年第1118名,相差懸殊。錄取分數前5的專業類中,醫學占據3個,即使臨床5年制都與計算機類打平。
鐵道學院整合以后,主要的優勢資源變成了現有的土木建筑學院和交通運輸工程學院。作為工科院校,與中南工業大學合并后發展的還是非常不錯的。第四輪學科評估土木工程A-,交通運輸工程B+(全國6-10名)。鐵道學院主要研究領域是軌道交通,擁有“重載快捷大功率電力機車”全國重點實驗室、“軌道交通列車安全保障技術”國地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高速鐵路建造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重載鐵路工程結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軌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等,擁有自主設計、全世界規模最大、國內唯一“列車空氣動力性能及撞擊模擬實驗裝置。
最近5年,余志武教授團隊完成的“高速列車-軌道-橋梁系統隨機動力模擬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2019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何旭輝教授團隊完成的“強風作用下高速鐵路橋上行車安全保障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2019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如今中南大學將湘雅老學區重新命名為“開福校區”,湘雅新校區命名為“杏林校區”,鐵道校區命名為“天心校區”,還有一部分網友認為改名無所謂,但新校區名字并不是特別理想,認為“開福”和“天心”取得是所在地開福區和天心區的區名,寓意一般,“杏林”在古代主要指的是中醫。按照中南大學發的通知,校區新名字是進過公開征集意見、討論、審批同意的,想必有什么更加特殊的含義。
不管如何改,其實是想消除彼此之間在校區名稱上造成的心理和物理隔閡,擰成一股繩,不分中南工業大學還是鐵道、湘雅,都是中南大學人。
更改校區名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應該不是像網上有些人說的要消除湘雅、鐵道的痕跡。而且只是改校區名字,并沒有改湘雅的學院名字。
中南大學培養了眾多人才,除了大量的一流學術人才之外,另有100余位上市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校友,從這里走出去,在我國大中型有色金屬工礦企業中,約六成黨政領導畢業于中南大學;全國鋰電池企業中,絕大部分研發人員出自中南大學,也被稱為中國鋰電池行業的“黃埔軍校”。湘雅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地的三甲醫院。
希望中南大學校區更名之后,萬眾一心,能在未來創造出更大的輝煌,盡快踏入世界一流大學。同時“南湘雅”的名號也能再次響徹大江南北。
備注:文中如有引用的圖表,已注明來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僅為編者觀點,帶有局限性,不作任何決策依據。文中獲獎信息整理自各校官網、中國科學院官網等。
圖源:中南官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