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腳步越來越近,很多人要么越來越坐立不安,要么干脆決定不回家過年;
是什么原因,導致原本闔家團圓的好機會,卻讓人望而卻步了呢?
1.家里負能量真的爆棚
家庭本來應該是溫馨的港灣,是人即便在外面遭人恥笑,備受冷落,屢次失敗后,也非常愿意奔赴的地方。
然而,不少人一想到回家過年,已經有了應激反應。
成年人早已明白,自己并不是甘心回家,只是出于血緣的延續,和某種僥幸心理;
想著隨著時間的流逝,長輩們日益衰老和倍感孤獨,他們大概也能為了一年一次的難得團圓機會,而收斂點兒自己的怪癖和壞脾氣,營造出和諧歡快的家庭氣氛吧。
可是,幾乎每次過節回家,挺多人都有種即將走向刑場的悲壯感、恐懼感和無力感。
為了過節期間飆升的繁瑣家務,家人之間可以一言不合就“開戰”,女人看著“大爺”似的男人,喜歡夾槍帶棒一頓呵斥辱罵,男人則一臉的不情不愿,嘟嘟囔囔;
大家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兒互相挑剔指責,又摔又砸;
如果趕上回家的子女,一年到頭沒賺什么錢,婚戀上也沒什么進展,那等待他們的就是父母難看的臉色和難聽的話。
2. 規矩多
在外面即便漂泊,你也能放飛自我,有喘息的空間,有拒絕的權利;
但是過年回到家就不同了。
你要在長輩們,甚至親戚們的眼皮子底下生活,接受著他們的評價和“審判”,被迫聽著他們的規訓和各種要求。
晚起睡會懶覺,會被指責懶,絮絮叨叨沒完;
不愛吃頭兩天吃膩了的飯菜,會被罵矯情;
對哪個親戚不夠熱情,沒眼力見了,會被說翅膀硬了,情商低,或者太拽。
你買的年貨貴了,超出了家人的認知,他們就會埋怨你鋪張浪費。
甚至你開心了,放聲大笑,都要當心會不會被家人數落說太不穩重,或者扣個“樂極生悲”的預言帽子。
總之,你回家之后,總是憋屈多于輕松,不安多于踏實,成年人喜歡趨利避害,就這么多規矩的年,有啥好回去過的!
3. 不被尊重,家人親戚間,多是打探、攀比和規訓
挺多人最煩的一句話就是“為了你好”。
啥叫為了你好,是你能得到實際的利益,從長遠看你大概率能過得好,你感到被尊重,并且認可,這叫為了你好。
是考慮到社會發展規律,顧忌到你個人的天賦和條件,志趣和性格,才叫為了你好。
一些整天不讀書,很少接觸社會,認知水平低下,又無比固執自戀的長輩,依仗著自己歲數大,就把他們沒用甚至不合適的人生經驗,套在小輩人的身上;
翻來覆去地嘮叨你,高高在上地指點你。
是個人,也會覺得窒息和難受。
這哪是為了你好啊,這分明是為了給你填堵的;
還有的親戚,喜歡攀比,順帶踩你一腳,得知你過得好了,他們頓顯局促和緊張;
發現你過得潦倒,他們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最可氣的就是一些耀武揚威的親戚,喜歡規訓人,四處耍威風,而你只能被迫喂養他們的存在感和可憐的“權力欲”。
你不能反駁,不能自由發表觀點,頂嘴了會被罵,不積極回應又被嘲諷是不懂事。
其實,不少家庭的家人和親戚之間,也就是血脈相連,實則沒什么感情的羈絆;
大家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一圈后,認知水平早已是云泥之別;
與其被不如自己的人強行說教和呵斥,不回家過年也是一種有效的回避方法。
4.道德綁架和索取
一個人的錢在哪里,愛就在哪里;
這話基本用在什么關系里,都適用。
錢和利益的多少,倒不一定完全說明問題,關鍵是有那個心。
在愛里長大的人,總有家人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都給到他。
就像網上說的“愛是常覺虧欠,而不是常覺虧損。”
你爸媽過年想著別讓你太破費,是替你考慮,他們甚至還能節衣縮食給你些錢,這是愛你。
有些父母,養孩子時,既沒給孩子好的物質生活,更是沒給孩子好的情感回應。
以致于子女開始自力更生后,每逢回家過年,子女都要遭到家人親戚的圍攻,一臉算計或明目張膽地討要和索取,不知廉恥地道德綁架。
要是攤上這種家庭,強悍的孩子,會選擇物理隔離,保護好自己的利益;
尚未成熟的人,則只能充當家人的出氣筒和“大血包”了。
其實,回不回家在于個人的選擇,回家后和什么人見面,也是由個人決定的;
每個人都有權利在不違法的情況下,選擇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說明: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圖文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