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經濟的運行脈絡中,勞動者宛如基石,用勤勞雙手支撐起城市建設與產業發展的大廈。然而每當年關臨近,欠薪問題卻如陰霾,遮蔽他們迎接新年的美好笑容。
2024年12月起,茂名法院開展集中執行行動,吹響茂名法院“2024年度治理欠薪”冬季行動的沖鋒號。
聚焦民生權益兌現,茂名法院堅持用好執行“利劍”,通過多方聯動、專項行動、優化懲戒及暢通救助機制等舉措,多管齊下著力提升欠薪案件執行實效。
2024年,茂名法院執結欠薪案件538件,執行到位金額2401.73萬。其中,涉農民工工資追討的執行案件結案324件,執行到位金額1536.95萬元。
機制聯動與部門協作
下好欠薪治理“一盤棋”
欲破欠薪之困,機制建設首當其要。成立根治欠薪專項行動專班,制定《關于開展欠薪執行案件專項行動的方案》,與公安、國土、勞動等部門緊密攜手,引入協同調解、“法院 + 司法惠民 ” 等模式,茂名法院積極聯合多方力量,共同破解欠薪執行難題。
“工資被拖欠近一年,沒想到這么快就解決了,終于可以安心過年了!”近日,高州市金山法庭通過“司法建議+訴前聯調”模式,為75名工人追討回90余萬元勞動報酬,“煩薪事”在春節前夕得以解決。
金山法庭經追溯發現,2024年先后受理了涉及某實業公司的各類民商事案件20多件,該公司工人工資也未能及時足額發放。
金山法庭庭長朱祖永敏銳地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他梳理該公司近年來的相關糾紛情況,圍繞工人工資發放等問題,向園區管委會和當地街道辦發出司法建議。
接到司法建議后,園區管委會和街道辦迅速啟動“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一場“庭所共建”的“討薪”拉鋸戰拉開帷幕。
公司表示經營困難,拿不出錢,而工人也需要工資生活,雙方劍拔弩張,互不相讓。面對緊張對氛圍,朱祖永耐心釋明相關法律規定及利害關系,嚴正指出拖欠工人工資需承擔的法律責任。
“大家都是為了生活,希望雙方能互諒互讓,共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勸解,雙方終于逐步消除對立情緒,就拖欠的工資、補償款等數額達成一致協議。
然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實業公司目前已無法正常開展生產,如何讓工人們盡快拿到勞動報酬?朱祖永提議:“我們可以將公司現存的產品和原料進行變賣,所得款項優先用于支付工人工資和補償款。”
建議當即得到公司負責人和工人們的贊同。隨后幾天,在園區管委會和街道辦的監督下,實業公司與工人代表對公司現存的產品和原料進行了現場清點,并變賣。75名工人順利拿到了被拖欠近一年的90多萬元勞動報酬。
園區管委會和街道辦對“司法建議+訴前聯調”解紛新模式贊不絕口,“高效便捷、省時省力,最大限度實現了矛盾糾紛的及早發現、就地化解和快速處置。”
搭建“綠色通道”當好“服務員”
守護勞動者“薪”希望
年末歲尾,欠薪糾紛進入高發期。案件背后,承載著勞動者的辛酸與期盼。
為了讓勞動者的維權之路更加順暢,茂名法院建立健全欠薪維權“綠色通道”,不斷提高服務人民群眾能力水平。茂南法院簡化立案程序,多渠道立案,推進快立、快審、快執多措并進;電白法院主動向社會公開舉報投訴電話,對轄區內的欠薪舉報投訴做好登記并第一時間受理調查,對查實的欠薪問題及時督促企業清償到位,推動案件快速辦結,實現欠薪問題早發現早處置,確保農民工權益及時、全面兌現;高州法院開設專門咨詢臺和綠色通道,對于欠薪類民生案件,優先立案、優先辦理、優先發款。
黃某與廣東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化州分公司曾有過一段勞動關系,然而,這段關系卻因為欠薪糾紛蒙上陰影。當勞動爭議的判決生效后,黃某滿心期待著能拿到應得的工資和補償,可現實卻給了他沉重一擊,該公司并未履行判決義務。無奈之下,黃某向化州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立案。
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化州法院承辦人員第一時間致電該公司,“你們未履行生效判決,這是違反法律規定的。如果繼續拒不執行,將會面臨一系列嚴重的強制執行法律后果,比如公司賬戶被凍結、被列入失信名單等。”
電話那頭,公司相關負責人沉默片刻后,說:“法官,我們知道錯了,實在是目前公司賬務出賬要走流程,比較繁瑣,希望能再寬限幾天。”
承辦人員考慮到公司實情,決定給予一定的寬限期,并持續跟進案件進展,保持與公司的溝通。一個多月后,被執行人主動自覺地繳納了案款。
化州法院秉持剛柔并濟之策,開展集中執行行動中,注重運用調解、和解等方式,化解矛盾糾紛,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綠色通道”的持續推進和完善,有利于避免年底集中爆發欠薪現象,讓遇到欠薪問題的農民工真切感受到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擊惡意欠薪與活用宣傳
彰顯司法“鐵腕”與“溫度”
為了遏制欠薪問題的蔓延勢頭,茂名法院始終保持“零容忍”態度,加強與公安、勞動監察等相關部門的協作,形成合力,對惡意拖欠工資的用人單位進行聯合懲戒,堅決重拳打擊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2024年7月,因莊某拖欠勞務費,冼某將其告上法庭。高州法院依法作出判決,判令莊某向冼某支付勞務費7700元。然而,判決生效后,莊某依然我行我素,拒不履行支付義務。無奈的冼某只好向高州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執行立案后,執行人員迅速向莊某送達了執行通知書和報告財產令等法律文書,但莊某對此置若罔聞,既不申報財產,也不履行義務。執行人員通過執行查控系統查詢,發現莊某名下并無可供執行的財產,案件執行一度陷入僵局。
“不能讓申請人的合法權益落空!”執行人員決定主動出擊到被執行人莊某的家中。面對執行人員,莊某態度敷衍,拒絕配合執行工作。執行人員耐心地釋法明理,莊某依然不為所動。執行人員依法向莊某宣讀了搜查令,全程錄音錄像,依法搜查,在臥室衣柜中發現了一沓現金,經清點共計5000余元。
“我還以為你們找不到我的錢,我就不用還了,沒想到……”面對搜出的現金,莊某終于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主動提出愿意立即支付勞務費,當場湊齊7700元現金,交到了申請執行人冼某的手中。
針對失信主體,高州法院還建立失信黑名單制度,對不誠信用工企業,依法將相關企業法定代表人、股東、高管納入失信名單并公開曝光,實施聯合失信懲戒措施,以此在全社會形成限制、壓縮失信執行人在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活動空間;化州法院則通過網上曝光等方式,讓欠薪被執行人無處遁形,促使失信被執行人履行義務。
“硬核”執行威懾,正義“變現”暖人心。此前,信宜法院采用“法院+人社+工會”訴前解紛模式,讓信宜某醫院將拖欠的51萬元工資發至醫護人員手中。
為增強被執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的自覺性和全社會的協助執行觀念,信宜法院借勢舉行執行案款集中發放現場會,邀請多家媒體、群眾到場見證。這件事也成為不少市民茶余飯后的熱議話題。
“對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工作亮點、典型案例,我們通過加大宣傳力度,爭取社會各界對執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營造良好誠信的法治環境。”信宜法院相關負責人說。
欠薪問題的整治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和共同努力。茂名法院積極行動,通過制作普法微視頻、舉辦法律知識講座、發放宣傳資料、在新聞媒體、網絡平臺發布典型案例等方式,積極開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及欠薪執行宣傳教育工作,向廣大群眾普及法律知識,廣泛宣傳法律法規,普及勞動者的權益保護知識,努力增強勞動者的法律意識和維權能力,引導勞動者積極維權。
茂名中院相關負責人說,“護民生、促穩定”是民心所向。全市法院將持續加大對長期欠薪、抗拒執行行為的打擊力度,為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保障筑起更加堅固的司法防線,讓勞動者在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中,收獲滿滿的幸福與尊嚴。
編輯:李燕杏
初審:林柳青
復審:林華善
終審:鄒夢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