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不得不說,現在的年輕人,在經歷了無數“鐮刀”的輪番收割后,防騙意識確實相對有所提升。
最近呢,胖胖回家,以前在教培機構工作的同事找胖胖聊了幾句。
她提到,現在教培行業招生難得離譜,競爭激烈到什么程度呢?
連同行之間都開始互相“下刀子割韭菜”,推出各種匪夷所思的招生手段,以這種手段收割冤種同行。
不過,她提了一嘴,現在很多人被騙得多了,開始懂得利用各種渠道去了解事實真相。
早就不是從前那種,聽著別人一通吹牛就上頭的模樣了,過去那種靠一張能吹上天的嘴、沒幾個真憑實據,沒幾個真材實料就能割一刀的時代,顯然一去不復返了。
那問題來了,既然這些相對年輕韭菜開始“覺醒”了,那這些靠割韭菜謀生的“鐮刀”怎么辦?
韭菜少了,難道他們要“轉行”不成?
答案很簡單:盯上老年人。
胖胖看到最近一條新聞,據瞰見新聞報道,北京警方剛破獲了一起專門騙老年人的保健品騙局。
看來,有部分鐮刀盯不上年輕人了,就開始把目光轉向了對信息不敏感、辨別力較弱的老年群體。
根據新聞描述呢,這些騙子的套路可以說是“經典老三件”了:
免費送水果、免費吃午餐,還貼心安排專車接送。
表面上看呢,是一副“關懷老年人”的姿態,背地里卻是精心設計的騙局,專門坑老人的血汗錢。
他們會請來所謂的“權威專家”,用老人愛聽的話編織謊言,什么“治百病的神藥”“延年益壽的秘方”,講得天花亂墜,讓老人們心甘情愿掏腰包。
結果呢?警方一查,高價賣到5000塊的“神藥”,成本價不過區區11塊5,說白了就是普通糖豆!
這些還只是冰山一角。
胖胖還看到,評論區科普到的有些打著“健康養生”旗號的騙局更加“花樣百出”:
什么玉石床墊、靈芝孢子粉、蜂膠膠囊、紅外線理療儀……
聽起來科技感滿滿,售價動輒上千上萬,但多數根本經不起科學驗證!
那咱們再扯扯,為什么這些鐮刀轉向老年人?
這些騙術不是早已曝光無數次了嗎,為什么他們還能屢屢得手?
胖胖會覺得,你像老年人獲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很多人不會用手機上網,更不會甄別真假。
騙子往往偽裝成“權威專家”,再包裝上一套貌似專業的理論,很容易讓老人深信不疑。
而且很多老人對自己的直覺過于自信,認為“對我好的人絕不會害我”,反倒一步步落入陷阱。
那我們也知道,現在年輕人大多忙于工作,很少有時間真正陪伴父母,而騙子卻抓住了老年人內心的空虛,用“免費關懷”拉近關系。
一些騙子甚至雇人偽裝成陪伴者,噓寒問暖,贏得老人的信任。
這種情感上的空缺,就容易成了騙局的溫床。
另外呢,保健品騙局最常用的就是“投資回報”的邏輯,動不動就“早買早享受”“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
對于一些經濟條件一般、又渴望健康的老人來說,這種宣傳精準擊中了他們的心理軟肋,覺得花錢買健康再值得不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像老年人深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更相信權威、廣告和“專家推薦”。
他們對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的宣傳有一種天然的信任,卻沒意識到這些渠道同樣可能存在虛假宣傳。
所以這些種種都是歸因:
孤獨的老年人,過度放大的健康焦慮,加上消費主義信息差等等的推波助瀾,所以呢,就成了騙子最致命的武器。
“健康第一”的宣傳口號隨處可見,讓人誤以為只要肯花錢,就能換來健康。
尤其在老年人身上,這種焦慮被無限放大,最終淪為騙子斂財的工具。
但是胖胖會覺得呢,很多健康問題其實靠的是合理飲食、適量運動和良好心態,但這些“免費的”方法卻不被重視。
那像雖然近年來對保健品騙局的打擊力度在加大,但騙子手法靈活,“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游擊戰術讓監管難以追蹤,取證更是困難重重。
說到底,老人容易被騙的根源,還是情感的缺失和信息差。
如果家庭關系更融洽、社會體系更健全,騙子的伎倆還能得逞?
只有這一系列的種種不再缺失,騙子才沒有可乘之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