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5年,AI智能體開始提速。
1月中旬,ChatGPT上線「Tasks」測試版,像個AI管家一樣,提醒用戶未來的行程或事項。
打個比方,你可以讓Tasks每天早上8點,為你總結一份當天的新聞簡報,又或者根據定位,定時播放當天的天氣預報。
當ChatGPT的潛力,配上這么一個更有“執行力”的助手,Open AI顯然向AI Agent(智能體)邁出了一大步。
不過在AI智能體的牌桌上,Open AI并不是唯一的玩家,微軟、谷歌、Meta、騰訊、字節、阿里等等巨頭,以及Anthropic、Cohere這樣的創業公司,紛紛磨拳擦掌,準備大干一番,其中有一個非常特別的玩家——理想。
對,就是那個造車的理想。
通常情況下,硬件廠商做AI,是為了給硬件本身賦能,比如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本質上還是為智能汽車來服務。
但理想似乎更“激進”一些,它不僅有全自研的基座大模型,還上線了手機端AI Agent理想同學。
CEO李想在去年12月的AI Talk上更是明確表示,“AI意味著(理想)未來的全部。”
從一家新能源車企,到一家人工智能企業,中間不僅是技術、人才的積累和投入,更是對效率的把控,對市場的鉆研,作為跨界“新手”的理想,能復制它在汽車行業的成功嗎?
有備而來的理想
我查了一下,理想的AI布局并不是空穴來風:
2023年初,理想開始將人工智能提升到戰略高度;
2024年3月,全自研大模型Mind GPT通過了國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備案;
2024年12月27日,理想同學APP正式上線,完成了從車機向手機的進化。
要知道,這兩年理想汽車還分別以37萬輛、50萬輛的交付成績,當上了新勢力的銷冠。
這就好比你們班的學霸,在文化成績考第一之余,還順便打進了奧運會。
相比ChatGPT、Gemini、Kimi、豆包這樣的重量級選手,理想同學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
第一大亮點,就是理想同學播客。
互聯網時代,每天會產生大量碎片化新聞,社媒平臺的熱搜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信息焦慮”,但也存在一個bug:
有時候,熱搜根本就不是我關心的話題——比方說到今天為止,我都不知道大鬧內娛的李明德到底演過什么電視劇。
這就導致我需要花額外的時間,去搞明白一個我本來就不關心的問題,因噎廢食了屬于是。
而理想同學播客會像個賽博秘書一樣,根據每天的時事新聞,生成一個精簡版的“理想新鮮事”,話題覆蓋時政、財經、社會熱點,有效過濾了那些莫名其妙的新聞事件。
當然,你也可以直接在首頁問理想同學相關話題,比如我經常關注航天、芯片之類的,直接讓它幫我總結最近的航天新聞。
如果僅僅是新聞資訊,其他的AI助手也可以做到,理想同學妙就妙在你可以隨時打斷它,比方說最近美國那邊的科技精英和MAGA陣營鬧分裂,你覺得感興趣就可以讓它展開講講,“具體怎么個事兒?”。
針對一些更專業、更深度的內容,光聽AI語音很容易“走神”,理想同學還推出了行業首創的「播客」形式,與虎嗅、量子位等平臺合作,將長篇優質內容轉化為輕松有趣的兩人對話,還支持主播音色選擇。
比如最近在聊的就是理想汽車的端到端技術,這些深度內容平時我都丟給AI幫我總結重點,等有時間再看,現在好了,直接在上班路上聽播客就行,知識終于以一種無痛的方式進入了我的大腦。
第二大亮點,是理想同學的「看世界」功能。
所謂“看世界”,就是支持對視頻圖像交互,你看到什么不懂的,直接用手機拍下來就能向理想同學提問。
路邊看到的花花草草,不認識的繁體字,賀歲檔里臉熟但叫不出名字的明星,它都能給出正確答案。
馬上過年了,你讓理想同學幫你對一個下聯,解釋一下各種春節習俗之類的,也能一答一個不吱聲。
你也可以喊理想同學幫你創作一組祝福文案,畫一幅畫,比如生成一張春節賀卡。
在使用過程中,我還意外解鎖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玩法——理想同學可以幫你計算一頓飯的卡路里,也可以幫你看手相、星座運勢,既有內涵又有幽默感,這不就是我理想的AI助手嗎?
第三大亮點,是知識問答更加專業。
這不快過年了,我想給家里買點年貨,但不知道買啥,理想同學接入了「什么值得買」,整合了各路博主的回答為一體,幫你完成智能推薦,人情世故輕松拿捏。
還有一些體育信息查詢、幣種匯率查詢、復雜日歷查詢、車票查詢等等,都可以找理想同學問問看,比如你可以直接問,“現在離過年還有幾天”,“英超排名第一的球隊是誰”等等,理想同學都能輕松應對。
坦白說,理想同學這些功能并不難實現,難的是它想到了市場的實際需求,然后代替用戶向前多走了一步。
這種了解用戶需求,通過差異化產品/服務打開市場,是理想汽車從0到1的方法論,而理想人工智能從1到10,還有另一個“殺手锏”。
理想AI的基本盤
在新能源汽車卷生卷死的時候,理想汽車憑借增程+奶爸車,走出了一條獨特的賽道。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理想汽車在2024年全年交付量達到了500,508輛,而其歷史累計交付量更是突破了113萬輛,達到1,133,872輛。這一傲人的交付成績背后,意味著理想汽車已經贏得了至少300萬至500萬家庭用戶的信賴與支持。
日常生活中,理想汽車的智能語音助手“理想同學”已經成為這些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在車上,孩子們早已習慣了與“理想同學”親切對話,無論是詢問問題還是尋求娛樂,都能得到及時而貼心的回應;當他們回到家中,通過手機APP,依然可以隨時與“理想同學”互動,繼續享受這份智能陪伴。這種無縫銜接的智能體驗,不僅為家庭出行帶來了便利,也為孩子們的成長增添了更多樂趣與科技感。
所以在理想同學APP上,你能看到面向爸爸媽媽的問答,也能看到針對小朋友的特別用心。
如此“討好”小朋友,不僅是因為理想對每一個家庭成員的“一視同仁”,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用戶教育。
正如我們打電話的手勢是比個6,而智能機時代,小朋友會伸出手掌,到了10后這一代,隨著智能硬件的普及,他們在還不識字的時候,就學會了通過語音指令,控制家里的智能設備。
我觀察身邊小朋友,都會非常熟練地和“小愛同學”“小度”等智能語音助手交互。像我的小侄子,每天坐車第一件事就是喊汽車助手播放《恭喜發財》,下了車,看到外面熱熱鬧鬧的春節習俗,也會習慣性地問問手機助理,相比家長或敷衍或漏洞百出的回答,AI好像一個溫柔耐心的幼兒園老師,滿足了小朋友旺盛的求知欲。
而理想同學從車機到手機,不僅是交互方式的變化,更是一種對用戶心智潛移默化的影響。
可以說,今天一言不合召喚智能助手的10后,就是AI時代的原住民,也是未來AI產品的主要用戶。
誰更懂得他們,誰就能贏得市場,而坐擁100萬+家庭用戶的理想同學,正是通過從車機到手機的過渡和銜接,啟迪和陪伴著它未來的用戶們。
同時,理想汽車每年超過100億的研發投入,已有接近一半聚焦于人工智能,還建立了四支AI團隊,分別對應著智能駕駛、理想同學、智能商業和智能工業,以解決不同問題。
當資本、人才、技術、市場被高效網羅到一起,就是理想轉型人工智能的底氣。
尾聲
李想在AI Talk上曾經提過理想AGI(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的路徑,第一階段是“增強我的能力”,即讓理想同學為用戶提供輔助功能,自動駕駛領域實現L3級別有監督的智能駕駛,從而顯著人類的工作效率和便捷性。
在這一階段,AI無法獨立,需要人類來兜底。
第二階段是“成為我的助手”,具體來說,AI將推進至L4級別的自動駕駛與Agent階段的理想同學,其中理想同學代表的是認知智能,自動駕駛代表的是空間智能,當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會變成一種新的模型,理想稱之為VLA(Vision Language Action Model,視覺語言行動模型),在這個階段,汽車就能作為一個智能體去主動執行任務了。
舉例來說,你可以安排理想汽車中午12點去接小孩放學,理想同學就會分析“小孩是誰”“學校的位置”,然后自主規劃路線,開到學校門口,還要通過面部識別確認小孩的身份信息,最后再把小朋友接回家。
到這一階段,AI會出現大規模的應用,是真正的iPhone4時刻。
第三階段則是“成為我的硅基家人”。這個時候,AI其實已經變成了一個家庭的成員,只不過它更萬能,人類不需要向它下達指令,它能延續運用人類的記憶,據此作出自主決策,并主動去執行相應的任務,就像鋼鐵俠的賈維斯一樣,這樣的硅基家人,也是AGI的終極形態。
從0到1,再從1到10,沿著這條清晰的人工智能發展路線,理想正在加速行動。
未來的理想,會變成什么樣呢?
一切才剛剛開始,一切也皆有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