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去菜市場、超市,甚至刷電商平臺時,可能都會被一個現象驚到:牛肉價格直線跳水。以前五六十元一斤的牛肉,隨便買一點就讓人心疼不已,而如今呢?不少地方的牛肉已經跌到了“2”字頭,每斤三十元左右,甚至更便宜。
而那些進口牛排、牛腩、牛肉卷在電商平臺上更是玩起了“清倉價”,9.9元的促銷活動滿天飛,普通消費者終于過上了“牛肉自由”的好日子。你再看看外面那些火鍋店、烤肉店,一個個都在牛肉價格大降的背景下瘋狂促銷。38元自助火鍋、68元自助烤肉,里面的牛肉敞開拿、隨便吃。這種價格放在幾年前,你敢想嗎?
一時間,似乎牛肉成了人人都能“放心吃、大口吃”的日常食物。而且,這波牛肉降價的影響不止體現在牛排、牛肉卷上,連帶著牛肉干、牛肉罐頭這些加工品的價格也一并下降,以前買一小包牛肉干得十幾塊,現在輕輕松松就能拿下,曾經被大家調侃為“貧民窟吃不起的零食”終于回歸平民。眼看著牛肉從高高在上的“奢侈品”變成人人都能消費的“日常食品”,不少人心里除了高興,還有點困惑:牛肉價格為什么突然降了?難道真的是市場的正常波動,還是背后有什么不為人知的原因?
要搞清楚牛肉價格暴跌的原因,繞不開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阿根廷牛肉。要知道,這個“遠渡重洋”來到中國的牛肉王者,不僅拉低了國內牛肉價格,還直接改變了全球牛肉市場的格局。而之所以這樣,離不開中國下的一手大棋!
阿根廷牛肉幾乎全部馳援中國
要說這牛肉價格暴跌,和阿根廷牛肉大量涌入中國市場,那可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阿根廷,那可是全球聞名的“牛肉王國”,天然的潘帕斯草原,簡直就是牛兒們的天堂。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牛群自由自在地吃草、生長,產出的牛肉肉質鮮嫩多汁,品質一流。阿根廷的牛肉產業那叫一個發達,每年都有大量的牛肉出口到世界各地,在國際牛肉市場上,那可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直以來,中國就是阿根廷牛肉的最大買家。今年第一季度,阿根廷共出口牛肉19.54萬噸,同比增長近14%,出口額達7.357億美元,同比增長11%,而中國就占了其出口總量的78.6%。2月份,阿根廷對外出口牛肉6.71萬噸,其中80%都銷往了中國。前幾個月,阿根廷的牛肉更是源源不斷地運往中國,數量多得驚人。阿根廷的港口,一艘艘裝滿牛肉的貨輪整裝待發,場面十分壯觀。
從阿根廷到中國,距離差不多有1萬多公里。但這可難不倒兩國的貿易往來,現代海運技術十分發達,運輸效率高,成本還低。一艘萬噸級的貨輪,裝滿牛肉從阿根廷出發,大概30多天就能抵達中國上海。而且,現在的海上運輸冷藏技術也很先進,能確保牛肉在運輸過程中一直保持新鮮,口感和品質不受影響。算下來,每噸牛肉的運輸成本也就200多塊錢,每斤還不到一毛錢,這點成本,和牛肉的價值比起來,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阿根廷牛肉大量涌入中國,市場上的牛肉供應一下子變得充足起來,價格也就跟著降了下來。不僅阿根廷牛肉價格降了,其他國家的牛肉,為了保住市場份額,也不得不跟著降價,這就導致整個國內牛肉市場的價格都出現了大幅下跌。
為何阿根廷牛肉不賣鄰居,而是不遠萬里要運到中國來買
按常理來說,阿根廷和中國距離可不近,差不多有1萬多公里,運輸成本肯定不低。而它的鄰居巴西、智利,還有美國這些國家,離得近,運輸起來又方便又省錢,阿根廷牛肉賣給他們不是更合適嗎?但現實卻是,阿根廷的牛肉大多漂洋過海,來到了中國。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個原因就是號稱牛圣的阿根廷總統,全球人民感謝他。現任總統米萊上臺后,為了拯救阿根廷的經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就包括大力推動牛肉出口。他直接宣布取消出口關稅,這一下子就降低了牛肉的價格,讓阿根廷牛肉在國際市場上更有競爭力。
而且,為了能有更多牛肉用于出口,米萊還采取了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措施。他先是大幅削減公職人員數量,過去一年,阿根廷內閣部門數量從原來的18個銳減到8個,教育部、勞工部都被撤銷,3.4萬名政府公職人員瞬間失業,短時間內政府還不再招聘新員工。緊接著,他又削減社會福利開支,降低退休金和大學教育撥款,叫停對民眾在電力等領域的補貼,還直接砍掉了許多公共項目合同。
這一系列操作下來,阿根廷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貧困率一路飆升,很多家庭都買不起牛肉了,這樣一來,就有更多的牛肉可以用來出口了。米萊這一系列做法,雖然飽受爭議,但也確實讓阿根廷牛肉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不斷擴大,尤其是在中國市場,阿根廷牛肉的銷量大幅增長。這種犧牲自己國內人民也要給全世界人民謀福利的做法,真的是太贊了!
再看看國際形勢,美國雖然離阿根廷近,可美國自身就是牛肉生產大國,牛肉產量多,質量也不差,對阿根廷牛肉的需求并不高。而且美國的貿易政策向來不太穩定,經常變來變去,這讓阿根廷在和美國做貿易時,心里總是不踏實。萬一哪天美國突然提高關稅,或者出臺什么限制政策,那阿根廷的牛肉可就砸在手里了。而中國呢,一直秉持著開放、合作的態度,積極推動與各國的貿易往來,和阿根廷的貿易關系也越來越緊密。在這種情況下,阿根廷自然更愿意把牛肉賣給中國。
為何中國要從萬里外的阿根廷買牛肉,而不是附近國家
中國的周邊國家,像蒙古、俄羅斯、印度等,也都有自己的畜牧業,按道理來說,從這些國家進口牛肉,運輸距離近,能節省不少時間和成本,不是更方便嗎?可現實卻是,中國從阿根廷進口的牛肉數量,遠遠超過了從周邊國家進口的數量。其中有一點理由大家估計都沒想到,就是從阿根廷進口運費反而更便宜。
從運輸成本來看,海運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盡管阿根廷與中國相距甚遠,但海運憑借其低廉的單位運輸成本和巨大的運載量,成為大規模貨物運輸的首選。在運輸成本構成中,陸運成本的大頭并非燃料,而是設施。公路運輸成本的30%來自路橋費,鐵路運輸設施成本更是超過總成本的50%,其中包含機車折舊與維修成本。相比之下,海運的設施成本近乎為零,因為航道無需修建和保養,港口維護成本也低到可以忽略不計。
陸運成本中排第二的是人工,公路運輸人工成本占比超30%,鐵路約20%多。而一艘40萬噸貨輪僅需十幾二十人,同樣40萬噸貨物若用鐵路運輸,至少需50趟列車,共需200人,若用公路運輸,需20000輛載重20噸貨車,40000名司機,是海運的2000倍。即便海運人工成本占比最大,超30%,但相比陸運已大幅攤薄。燃料費在公路鐵路成本中排第三,海運成本中排第二。
陸地運輸,貨物越重越費油;而海運中,運輸重量增加時,單位重量更省油。一艘40萬噸貨輪,用80噸燃料可行駛600多公里,每1.5噸重量的百公油耗僅為0.05公斤,約0.07L油,而同樣1.5噸重的家用汽車百公里油耗約7L,是航運油耗的100倍。
綜合算下來,海運單位成本可攤薄到陸運的幾百分之一。反觀周邊國家,雖然距離中國近,但部分國家交通基礎設施不完善,公路、鐵路運輸成本高且效率不如海運。以俄羅斯為例,其與中國接壤,然而西伯利亞地區交通條件復雜,運輸時間長,成本不低,冬季還需考慮貨物保暖問題,進一步增加了運輸難度和成本。
掌握了海權,就擁有了改變世界的能力
中國下了一把大棋,這棋局可不簡單,背后有著更深層次的戰略考量。
阿根廷牛肉大量涌入中國,這背后其實是中國在國際貿易和海權領域的一次漂亮布局。中國大力發展海軍力量,提升海上運輸能力,構建起了龐大而高效的海上運輸網絡。這就好比為阿根廷牛肉搭建了一座暢通無阻的橋梁,讓它們能夠順利地跨越萬里海洋,來到中國市場。強大的海權,讓中國在國際貿易中擁有了更大的話語權,能夠與更多的國家建立起穩定的貿易關系,也讓中國有了更多的選擇,能夠以更優惠的價格進口到優質的牛肉。
從阿根廷進口牛肉,看似只是一筆普通的貿易,實則意義深遠。這不僅滿足了國內消費者對高品質牛肉的需求,提高了大家的生活水平,還加強了中國與阿根廷之間的經濟聯系,阿根廷通過向中國出口牛肉,獲得了急需的外匯,緩解了經濟壓力;中國則通過進口牛肉,穩定了國內市場的供應,降低了牛肉價格,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
而且,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也隨著海權的提升和貿易合作的加強而不斷擴大。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海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誰掌握了海權,誰就掌握了世界貿易的主動權,誰就能在國際舞臺上擁有更大的話語權。中國正通過不斷發展海權,一步步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