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最受關注春節檔就要來了!
票房預售大戰早已提前開打,截止21日《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以2.2億的預售總票房,斷層式領跑。
橫掃老中青各年齡段的“鐵三角”,成為當下電影市場的王炸。
但期待也意味著壓力。
肩負著締造過無數經典的《射雕英雄傳》,如果影片質量差強人意,絕對會頂上“毀經典”的罵名,相信當下各位主創是壓力山大吧。
然而我們還是有理由期待《俠之大者》。
底氣來自于金庸,自于徐克,來自更是一段橫跨三十年的武俠傳奇。
春節走進電影院前,讓得哥通過這一篇文章,帶你全方位解析這部武俠巨制的前世今生。
一、肖戰版郭靖能否打破爭議?
新版《射雕》從公布肖戰飾演郭靖,莊達菲飾演黃蓉開始,爭議的聲音就不絕于耳。
尤其是肖戰,不少人認為徐克對流量低頭了。
觀眾的想法可以理解,郭靖和黃蓉此前已有無數經典銀幕形象,無論換誰仿佛都難以超越。
香港TVB83版《射雕英雄傳》是幾代人心中永恒的經典。
黃日華曾用“純”和“真”兩個字形容自己飾演的郭靖,83版劇中也將郭靖一張白紙一樣似的純真表現出來,一根筋似的追求民族大義,有的時候呈現出某種憨傻,也是不少網友戲稱為“地主家的傻兒子”。
03年李亞鵬版的郭靖也是走黃日華這路子,只不過把愚笨表現的太過了。
許多觀眾甚至說李亞鵬把郭靖演成了白X。
94年版的《射雕英雄傳》的張智霖則貼近俊朗小生,劇情也是追求爽感窮小子升級打怪,走上人生巔峰的路數,更重要的是表現了郭靖的幾分瀟灑與俠氣。
只是郭靖是從小在蒙古長大的糙漢子,張智霖實在太帥了,類似的違和感也是08年胡歌版的缺點。
從上述經典來看,郭靖這個角色總是在“憨”和“俠”之間徘徊,既要表現出淳樸老實又要有幾分英氣和俠氣。
從這點上就能看出徐克選角的良苦用心了。
從外形上,肖戰是十分接近金庸原著的。
原著中金庸多次用“濃眉大眼”“英俊雄偉”來形容郭靖,從外形上肖戰完全符合這樣的描述。
尤其在預告片中肖戰的膚色更多了幾分黝黑和粗曠,衣著多是粗布麻衣為主,眼神中有剛毅、英俊、正直。
原著粉此前詬病把郭靖塑造的“傻子”,在預告片里也是蕩然無存。
正如片名“俠之大者”,挖掘的是郭靖身上的俠氣、英氣,而俠氣這一點,也是肖戰從《陳情令》爆火以來大家對他最主要的印象。
俠氣這一點也體現在莊達菲飾演的黃蓉身上,預告片中畫面不多,突出的是黃蓉的好身手。
看來這一部《俠之大者》是將黃蓉往“打女”的方向塑造,有別于此前翁美玲、朱茵、周迅的版本,著力于黃蓉的亦正亦邪,古靈精怪。
二、徐老怪的武俠夢
徐克,縱橫影壇40余年,是華語武俠電影的扛把子。
徐克又給外號叫“徐老怪”。
指他不按套路出牌,每一部作品都要求新求變,顛覆人們的想象。
徐克的第一部作品就是武俠片名叫《蝶變》,打破香港邵氏武俠電影的傳統,在武俠中融入了懸疑、科幻等元素,以一起連環血案串聯,借用希區柯克《群鳥》的手法拍殺人蝴蝶。
片中還出現了鋼鐵戰甲、機關槍等科技,現在看也十分超前。
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就嘗試武俠+特效的模式,找來《星球大戰》的創作團隊參與制作。
2001年的《蜀山傳》特效技術高達1600個,震驚了整個華語電影界。
更不用說之后的《龍門飛甲》開創了華語3D電影的時代,《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更是在古代懸疑故事中來了各種怪獸對打,視覺想象力爆棚。
徐克對當代最杰出的武俠小說,金庸的作品早已心向往之,并在90年代將《笑傲江湖》搬上銀幕。
但金庸卻對徐克的“怪”不領情。
80年代末,徐克與新派武俠片宗師胡金銓合作拍攝《笑傲江湖》,拍攝過程中二人就爆發了激烈沖突,胡金銓深諳中國傳統文化,而徐克偏愛刺激的劇情與打斗,雙方僵持不下又找來了導演李惠民進行調和。
1992年由徐克主導的《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上映。
這部彪炳影史的武俠電影,卻遭到了金庸的口誅筆伐。
徐克對原著大改特改,從情節到人物完全顛覆,小說中的東方不敗是個炮灰角色,徐克偏偏把她當成主角來拍,并堅持由林青霞反串出演,大玩不男不女的身份變換,更讓令狐沖與東方不敗相愛。
這無疑惹惱了金庸老爺子,此后十余年間多次大罵徐克不懂武俠,揚言:
徐克以后別想再拍我的作品!
徐克對此事并未放到心上,一心想著再度將金庸的電影搬上銀幕,90年代開始便心心念念想著拍《神雕俠侶》,在2017年更官宣了《神雕俠侶三部曲》的拍攝計劃。
我們可以預想到徐克的《射雕》一定會不走尋常路,更加大刀闊斧。
從預告就可以得知,電影的重點并不是初出茅廬的英雄,而是草原征伐與守襄陽,也就是34章之后的內容。
由此新《射雕》一改傳統武俠片的格局,呈現出了恢弘的戰爭場面,也是徐克近些年不斷追求的武俠與特效的結合。
經歷了《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長津湖》兩個重工業視效大作之后,徐老怪還能拿出什么“大招”呢?
我們拭目以待!
三、國民IP的新解法
《射雕英雄傳》被許多金庸迷稱為“金庸小說之最”——
流傳最廣、讀者最多、最容易讀懂的作品。
1957年開始連載一舉奠定了金庸在武俠小說界“武林至尊”的地位。
此后的《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一定程度上是《射雕》的延續,在情節與人物上有著密切聯系,也有人將三部作品稱為“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傳》的影視改編也是締造了無數經典之作。
到了當下這個時代,金庸好像有些過氣,尤其在如今神魔、修仙類小說崛起之后。
金庸那些大部頭的著作有些老氣橫秋,如何與新一代年輕人對話,成為武俠經典的重要命題。
與此同時,近些年金庸改編作品也差強人意,新改編的《天龍八部之喬峰傳》《笑傲江湖》等片直接網大平臺上線,根本進不了院線。
去年紀念金庸百年的誕辰的《金庸武俠世界》更是直接翻車。
徐克的新《射雕英雄傳》打的便是這種逆風仗。
如果你看過此前《射雕英雄傳》的各版影視劇,就會發現結尾的襄陽大戰會有各種不足,許多時候草草帶過或者有各種邏輯問題,很大程度是制作規模所限。
《射雕英雄傳》整部作品高潮正是后半部。
戲劇性集中,郭靖、黃蓉、華箏的情感糾葛,歐陽鋒、洪七公還有丐幫的一眾人你方唱罷我登場,人物性格交鋒十分鮮明。
更值得關注的是電影的副標題“俠之大者”。
在這個副標題,正是《射雕英雄傳》真正的內涵——俠義,是為國為民,鐵肩擔道義的精神,更能從郭靖與成吉思汗的交鋒中明白和平的可貴。
這也許是徐克多年后回歸金庸武俠的初心。
浮躁的世界需要俠義的精神,春節檔需要喚起中國人共同的武俠夢。
這么看來,《射雕英雄傳》預售一騎絕塵,也昭示著武俠崛起的火苗,正在冉冉升起。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