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臺后態度徹底變了,在烏克蘭問題上公開威脅俄羅斯,要加強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這是否意味著特朗普要撕毀承諾?對烏克蘭的軍援又會是什么力度呢?
日前,剛剛上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俄烏沖突結束的問題公開表態,此前在競選期間,他一直強調會在上任后24小時內結束沖突,現在來看顯然是食言了,甚至已經不滿足對俄羅斯的試探,明確給普京劃下止戰紅線。
在特朗普上一任期,他和普京的私交不錯,也宣稱自己能夠理解普京為什么不能容忍北約東擴的立場,但現在特朗普顯然打算“公事公辦”,對普京漢化好吃呢個,如果俄羅斯拒絕就結束烏克蘭戰爭進行談判,他可能會對俄羅斯實施制裁。而結束的前提條件是俄烏雙方都得進行讓步。
換言之,特朗普已經半撕毀自己此前的承諾,不再繼續將停火矛頭指向烏克蘭,而是要求俄烏雙方同時讓步。這其實也意味著美國沒有直接叫停俄烏沖突的能力,只能通過相互施壓達成目的。
特朗普過渡團隊此前也曾放話稱,自己已經和普京進行接觸,但卻被克姆林宮辟謠,這讓特朗普面子難堪。不過在特朗普就職的前一天,普京還是對特朗普發去了祝賀,對美國希望恢復和俄羅斯對話的言論表示認可,并強調俄方從未拒絕和任何一屆美國領導人對話,但這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基礎上。
普京還強調,俄烏沖突和談的主要目標并不是短期休戰,而是“在尊重該地區所有人員和國家合法權益基礎上的長期和平”,俄方希望美國和西方國家能夠認清這一點。
至于是否繼續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的問題,特朗普團隊曾明確表示,目前正在研判向烏克蘭援助武器的問題,但北約是一個集體性組織,對烏軍援并不應該由美國獨自承受,美國的盟友們也應該承擔相應的義務。
這番話除了向英法德為首的西方國家施壓,讓他們做出明確表態之外;也預示著特朗普團隊的研判結果是短期內不會結束俄烏沖突。然而只要西方繼續提供援助,俄烏沖突就會繼續打下去,特朗普不會不清楚這一點,所以說,這代表了特朗普默認烏克蘭問題不會短時間結束。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新任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茨也表示,烏克蘭問題是個“大工程”,不可能新政府上臺就叫停,這需要至少半年時間,而和普京的會面就需要3個月的安排。
總的來說,不能否定特朗普結束俄烏沖突的態度,但這一系列的施壓是為了在和普京對話前爭取到足夠多的籌碼,況且俄烏沖突中烏克蘭的退讓不算什么,本身就是失敗陣營沒有話語權,只有俄羅斯在美國的威脅下退讓,才能凸顯特朗普斡旋沖突的成功和“偉大”,否則會被滅國的盟友們認為是“綏靖政策”,得不償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