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也像很多人一樣,懷揣著理想,走進了央企的大門。那時,大家都說“鐵飯碗”是最值得擁有的穩(wěn)定工作,工資不高,但安心,不愁生活。但這些年,當“降本增效”開始成為公司改革的主旋律時,我深刻感受到,這個原本被視為理想的地方,正在變成一個讓基層員工喘不過氣的職場
幾年前,我有個同事小張,剛剛結婚不久,家里經濟壓力本就不小。一次,他突然被告知,部門需要完成“降本增效”的目標,工資要減少30%。那個時候,我看到他一臉的愣住,隨后是漫長的沉默。等他回過神來,已經在苦思如何給家里交代這個變化。
他開始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整個人似乎陷入了深深的焦慮。即便是這樣,他依舊得每天加班,常常忙到深夜。那時,我聽他抱怨:“加班根本沒法停止,一天到晚就是為了應付那些不斷增加的考核指標。”小張的焦慮并非個例,公司其他部門都面臨著相似的困境:工資不斷下滑,加班成了常態(tài),績效考核指標更是層層加碼。大家為了應付不斷增加的檢查和要求,幾乎沒有時間去專注本職工作,每個人都幾乎失去了對工作的熱情。
我清楚記得,去年部門為了應對“降本增效”的目標,接連舉辦了兩次形式主義極強的“專題會議”。領導們開口閉口都是:“要提高工作效率,要優(yōu)化資源配置”。然而,會議上的內容往往空洞無物,更多的是一些管理層高談闊論的理論,并沒有實際的操作性建議。會議一開就是三四天,大家從頭到尾只能坐著聽,無論是討論內容還是結論,都顯得極為籠統(tǒng)。實際上,這種冗長的會議并沒有為我們的工作帶來實質性的幫助,反而消耗了大量的時間
另一個令人頭疼的情況是——反復修改材料。記得有一次,我和同事們一起整理一份材料,幾乎每隔幾天就要被要求改一次,而且修改的內容千篇一律,細節(jié)上的調整也毫無意義。最后,大家對這個過程感到疲倦,原本應該交給自己的實際工作,已經變成了填充這些沒有價值的“形式材料”的時間。工作質量明顯下降,大家的積極性也大大減少。
然而,更讓人焦慮的,是“降本增效”背后隱含的裁員風險。每當領導開會,總會提到“精簡人員、優(yōu)化資源”,這話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現(xiàn)實卻往往是基層員工首當其沖。更令人心寒的是,很多沒有關系的普通員工,常常成為被裁掉的對象,而那些有背景的同事卻安然無恙。這種不公平的現(xiàn)象,讓很多原本愿意堅守的人,選擇了離開。
我有個同事小李,工作了八年,一直兢兢業(yè)業(yè),早早買了房,背著不小的貸款。前兩年,由于各種降本增效的壓力,他的工資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每年都在下降。每天工作到深夜,周末也經常加班,家庭生活變得越來越糟。直到有一天,他遞交了辭職信,徹底離開了這個曾經讓他驕傲的崗位。他告訴我:“現(xiàn)在工作壓力大,工資不漲,家庭生活也越來越困難,我根本看不到未來。”小李的選擇并不是個別現(xiàn)象。
曾幾何時,央企職場對于年輕人而言,是一個充滿吸引力的地方。許多應屆生紛紛選擇進入央企,認為這里是穩(wěn)定、踏實的代名詞。然而,隨著“降本增效”的深入推進,這個曾經的“鐵飯碗”正在變得光澤黯淡,年輕人對它的向往也逐漸消失了。
最近,我和一個應屆生聊過,他原本打算進入央企工作,但在了解了現(xiàn)在的工作狀態(tài)后,他告訴我:看到你們這些老同事的情況,我真的不想進去了。寧愿去民企創(chuàng)業(yè),也不想在這種充滿壓力的環(huán)境里待著。他的話讓我有些感慨,這不僅是他的想法,很多年輕人都對央企產生了深深的疑慮。
“降本增效”本應是為了提高企業(yè)的整體效率,但在我看來,基層員工卻成為了犧牲品。越來越多的基層員工開始失去對未來的信心。作為曾經在央企工作多年的我,這種局面讓我既痛心又無奈。改革不能將所有的代價都轉嫁給基層員工。一位老領導曾經說過一句話:“央企要發(fā)展,但不能犧牲員工的幸福感。”這句話深刻地道出了問題的核心。我們需要改革,但這份改革應該以人為本,關心基層員工的福祉,而不僅僅是數(shù)字和目標的提升。畢竟,只有員工的幸福感得到保障,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才能真正實現(xià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