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的廣州,剛剛從持續(xù)了235天的漫長夏季中逃脫。我卻搭乘上南航CZ663,來到更加溫暖的南半球,再續(xù)上了盛夏。
穿越云層、星空和赤道,飛機最終降落在明媚的阿德萊德(Adelaide)。
△阿德萊德街景。
這是中國和南澳大利亞州(簡稱“南澳”)時隔4年多復航的第一班機,也為國內(nèi)游客探索澳洲大陸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作為第一站的阿德萊德,面積不大,城市中心占地不足1平方英里(1平方英里約等于2.6平方公里),卻成功將“全球最宜居城市” (《經(jīng)濟學人》評)、“澳洲最酷城市”(《華爾街日報》評)、“地球上最后一個精心規(guī)劃的城市”(《紐約客》評)等一系列酷炫頭銜收入囊中。極“有限”的土地上,高度濃縮又舒展著精品式的城市生活。
△艾爾半島最具標志性的燈塔。
以阿德萊德為圓心,自駕、乘船、乘火車或是飛行出發(fā),一小時內(nèi),你便能看到古老神秘的紅土內(nèi)陸、水清沙幼的海灘、日照充沛的葡萄園,或者是也正躲在草叢里偷看你的考拉、袋鼠和鴯鹋……澳大利亞野性的另一面徐徐展開。
△夕陽下的葡萄樹。
當然,在感受南澳的多面魅力之前,選擇阿德萊德作為飛行目的地可能還有一個非常簡單且冷門的原因——
外國城市里,英語拼寫方式與漢語拼音完全一致的,屬實不多。Adelaide,看著實在親切。
降落在應許之地
問:從機場驅(qū)車前往阿德萊德市中心,如何判斷目的地就快到了?
答案是找一條巨型“綠化帶”。
△阿德萊德地圖。(圖/wiki)
世界上可能再難找到像阿德萊德這樣,將“公園包圍城市”理念踐行得如此嚴格的城市。一條接近1公里寬的綠化帶在土地上畫出了一個“8”字,也劃分開了阿德萊德的中心與市郊。
走進市中心,可以看見寬敞的街道,摩登的高樓、尖頂教堂、十九世紀的砂石建筑,優(yōu)雅而整齊地排列在這張“棋盤”上,令人感到極度舒適。事實上,阿德萊德從1836年建城起,便一直維持這種強迫癥友好的規(guī)劃方式。
△阿德萊德一面是山,一面是海,四處是公園。
近兩百年前,南澳大利亞省依法成立,并借土地買賣的形式吸引來了澳洲大陸的第一批自由移民。英國上校威廉·萊特(William Light)也在此時接受委任,設計阿德萊德。
先看選址和分區(qū),阿德萊德西靠圣文森特灣(Gulf of St.Vincent),東倚阿德萊德山(Adelaide Hills),可謂是坐山望海的好位置。恬靜的多倫斯河就沿著“8”字中的那一橫自東向西穿過市中心,替阿德萊德分割出了住宅區(qū)和商業(yè)區(qū)。
△阿德萊德萬豪酒店外觀。酒店在阿德萊德老郵局之上改造而成。
熱鬧的商業(yè)區(qū)位于河南。自帶澳式松弛感的餐廳、酒吧和咖啡館遍布在每個角落,皆步行可達。同一棟建筑,可能一半是現(xiàn)代的鋼筋架構(gòu)和大落地窗,一半則是保存自19世紀的老房子。步行在建筑物間,會不時產(chǎn)生一種時空穿梭感。
△進入阿德萊德圖書館,就像來到了霍格沃茨。
游客一定會去的是阿德萊德中央市場(Adelaide Central Market)。這個市場最初是1869年由德國移民創(chuàng)立,而后,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也陸續(xù)帶來了不同的風物與民俗。所以如今南半球最大的生鮮市場不僅僅是提供新鮮的食材,滿足當?shù)鼐用袢粘2少彽墓δ軋鏊蔀榱四习拇罄麃喍嘣幕目s影,折射著這個地區(qū)獨有的移民創(chuàng)業(yè)史和奮斗史。
△在阿德萊德中央市場,你能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風味。
阿德萊德還有一個別稱是“20 分鐘的城市”,意思就是駕車20分鐘以內(nèi),即可抵達附近的海灘或山丘,或是享譽世界的紅酒產(chǎn)區(qū)。換句話說,不出1個小時,阿德萊德人便能向山海走去,再返回家中,完成一場“20分鐘效應”的身心洗滌之旅。
當然,無論是阿德萊德人或是游客,都應該花上更多時間,來享受這些旅途——
△Stamford Grand酒店,位于格雷爾海灘的黃金位置,能收獲很老錢的陽光。
比如說到最受歡迎的格雷爾海灘(Glenelg Beach),先選一家露臺面朝大海的酒店入住,再從樓下任意一家意式雪糕店帶回戰(zhàn)利品,便可以看著海浪和云層的顏色,從藍變成金色再變成玫瑰色,先燦爛再柔和,直到圓圓的明月升起,成為格雷爾摩天輪上的一枚點綴,也為一天畫下句號。
△格雷爾海灘上最顯眼的,就是這個轉(zhuǎn)速驚人的摩天輪。
或是前往阿德萊德山(Adelaide Hills)的漢多夫小鎮(zhèn)(Hahndorf),探訪這座至今已有170多年歷史的德國村,在德式風格的小木屋間漫步,嘗嘗堆得像小山坡一樣高的正宗德國豬肘。
△在漢多夫小鎮(zhèn)散步,記得穿勃肯鞋。
說來神奇,如果問起南澳有什么特色菜?恐怕大家都想不出一二。但來到這里,你卻能嘗到來自德國、意大利、泰國北部最為正統(tǒng)的當?shù)仫L味。
一百多年來,為了追尋自由,從世界各地移民至阿德萊德的人,也帶來了他們自己的家,自己熟悉的生活。這才有了此時此刻,格雷爾海灘上,不同膚色和種族的人能共享同一陣海風,同一輪明月。
據(jù)聞,一心想把阿德萊德打造成自由移民“應許之地”的威廉·萊特上校,在建城3年后便不幸去世。彌留之際,他曾寫下這樣一段話:“對于把阿德萊德建在這里的理由,我不指望現(xiàn)在能得到廣泛的理解和冷靜的評判,我是應該受到贊揚還是譴責,自有子孫后代來做判斷。”
作為一個近兩個世紀后匆匆路過此地的游客,我也感慨,幸好當時人們選擇相信光(Light,萊特)了。
闖入更廣義的應許之地
阿德萊德的城市是自由移民的“應許之地”。但在阿德萊德建城之前,這片干旱、遙遠的大陸,也是許許多多神奇生物的“應許之地”。
澳洲素以神奇生物種類繁多而著稱。地理上的隔離、長期趨于穩(wěn)定的氣候環(huán)境,以及相對較少的人類活動,讓生活在這里的動植物都能保持原始的模樣,不斷繁衍生息。
△出了Adelaide,就是discovery了。
如今哪怕是在城市里漫步,也能不時看到兩只個頭壯碩、色彩高飽和的鸚鵡,成雙成對地從頭頂掠過,極為高調(diào)——
要知道,國內(nèi)城市里最常見的喜鵲、麻雀、珠頸斑鳩、烏鶇,全是黑白灰棕的大地色系,都有種一旦藏在樹上便極難被發(fā)現(xiàn)的“淡鳥”氣質(zhì)。
向?qū)П北备嬖V我們,剛剛見到的粉紅鳳頭鸚鵡,模樣固然是粉嫩可愛的,但也因叫聲過于響亮,被當?shù)厝撕白鳌癵alah”。這個詞也能運用于人類社會,有“大傻子”的含義。
△粉紅鳳頭鸚鵡。
可能也是這個原因,鸚鵡成了此番南澳之行最容易見到的小動物。而后我們也一步步給自己上難度,乘越野車翻山越嶺,再上天(飛去隔壁艾爾半島),又下海(也就是像坐一個多小時的“大擺錘”那樣出個海罷了)。
△翻山越嶺中。
于是我們看到了這樣——
△羊駝@索夫特羊駝牧場(Softfoot Alpaca Farm)
這樣——
△考拉@米奇拉野生考拉樂園(Mikkira Station)
這樣——
△海獅@海獅同游(swimming with sea lion)
這樣——
△袋熊。
這樣——
△袋鼠 。
的神奇動物朋友們。
在阿德萊德山的峽谷野生動物園(Gorge Wildlife Park)和艾爾半島(Eyre Peninsula)的米奇拉野生考拉樂園(Mikkira Station),我們看到了兩種不同狀態(tài)的考拉。
南澳是澳大利亞境內(nèi)為數(shù)不多可以親手抱考拉的州,但要完成這個美夢還有一個前提,天氣不能太熱。像在峽谷野生動物園“打工”的其中一只考拉Lily,她每天只需在11:30、13:30和15:30上3輪班,氣溫超過32°C便休假。事實上,她上班期間,也只需要從一棵人形樹轉(zhuǎn)移到另一棵,全程不停進食,便能收到無數(shù)“好可愛”的評價。
△峽谷野生動物園中“消極怠工”的考拉。
而生活在米奇拉野生考拉樂園里的考拉們,可能沒有十分像人的名字,常常以難以想象的姿勢出現(xiàn)在桉樹杈上,還會發(fā)出小豬一般的叫聲宣示領(lǐng)地。
我們一行人小心翼翼地在桉樹下穿行(其實主要是害怕踩到毒蛇),尋找高度合適的考拉,完成神秘的自拍儀式。考拉自然是難以理解這些行為的,它們只是微醺,小眼睛一瞇,昏睡過去。考拉愛吃的桉樹葉其實有毒,它們需要用大量的睡眠時間來代謝掉。
△測視力環(huán)節(jié)——數(shù)數(shù)樹上有幾只考拉?
我還在樹下?lián)斓搅恕安实啊薄?祭S便不臭、含毒量低,是考拉寶寶成長過程中的關(guān)鍵食糧。
△考拉的糞便。
艾爾半島以崎嶇美麗的海岸線和怡人的海灘著稱。但當站在林肯港國家公園(Lincoln National Park)海邊,你才會懂得這里絕非電腦屏保那般溫柔平靜。這里的海風、陽光,都存在感極強,給予地面上所有生物一視同仁的洗禮,使他們凌亂,也使他們都從骨子里迸發(fā)出生命力來。
△在林肯港國家公園的海邊。
我們偶遇的鴯鹋一家,顯然已經(jīng)對這 樣的環(huán)境習以為常,不慌不忙,優(yōu)雅踱步。 它們才是這個公園的主人。
△鴯鹋一家,實在優(yōu)雅。
聽說,鴯鹋和袋鼠,本是差別巨大的兩個物種,但因為都只懂往前走,永遠不回頭,而一右一左地被印在了澳大利亞的國徽上。
澳洲人似乎偏愛這類“一往無前”的敘事,就像我們此時腳下的艾爾半島,它還有個昵稱,叫“無憾島”——世界上敢自稱不讓游客留遺憾的目的地,能有幾個呢?
說到在艾爾半島最“無憾”的行程,很多游客都會選擇“同游”項目。這么說吧,旅游好不好玩,有不有趣,關(guān)鍵是看跟什么人一起旅游。南澳艾爾半島的“同游”,往往指“游泳”的“游”,一年四季,不同時段,從不同方位深入海中,你能找到不同的“同游者”:與海獅同游(swimming with sea lion)、與大白鯊共潛(swimming with white shark)、觀鯨(whale watching)、與大烏賊同游(swimming with cuttlefish)。
我們此次的同游伙伴是澳洲海獅,好奇心強,不怕人,甚至愿意上前親一口你的Action 4,獅均ENFP,在“游”的過程中提供了極佳的情緒價值。
然后嘗嘗這里流淌的奶與蜜
在阿德萊德的第一個夜晚,我們偶然買到了這樣一瓶酒。它的酒標是一幅漫畫,其中包括葡萄種類——西拉(Shiraz),產(chǎn)地——芭蘿莎(Barossa,有趣地集齊了南澳葡萄酒最具特色的兩大要素。而這幅漫畫的標題,也就是酒名,叫《母乳》(MOTHER’S MILK)。
△名為“母乳”的酒。
南澳絕對是一塊被葡萄佳釀“慣壞”的土地。 這里擁有超過18個葡萄酒產(chǎn)區(qū),占全澳葡萄酒出口量65%以上。
其中,剛剛提到的芭蘿莎地區(qū),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 19 世紀初期的第一批殖民者。建造了阿德萊德城的威廉·萊特上校為這里美麗的山谷起了“芭蘿莎”這一名字,意為“玫瑰之丘”(Hill of Roses)。
△芭蘿莎沙普酒莊。
兩百多年前從歐洲遠道而來的德國人,帶來了南澳的第一批葡萄樹。這里得天獨厚的地形、氣候、日照,使土地里長出了世界上最好的西拉(Shiraz)。這種葡萄所釀造的酒,有著強勁奔放的味道風格,酒體飽滿,果味成熟,還帶有黑莓、醋栗干、黑胡椒、摩卡咖啡、煙草、泥土,以及一絲絲肉類等多樣氣息。
如今的芭蘿莎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集美酒佳肴、建筑、藝術(shù)與音樂為一體的旅游區(qū)域,漫步其間,目之所及盡是連綿不絕的葡萄藤纏繞而成的綠色波浪,空氣中也彌漫著沁人心脾的葡萄果實及花草清香。除了西拉,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歌海娜(Grenache)、霞多麗(Chardonnay)和雷司令(Riesling)等紅、白葡萄品種也在此地廣泛種植。
從此,自帶貴族氣質(zhì)的奔富(Penfolds)、“澳洲國民酒”杰卡斯(Jacob’s Creek)、極富當代氣息的紛賦(Wolf Blass)等葡萄酒品牌,才能以此為家鄉(xiāng),帶著上乘的品質(zhì),走向世界。
從“他鄉(xiāng)”來到南澳溯源,我們此次選擇了阿德萊德的奔富瑪吉爾酒莊(Penfold’ s Magill Estate)和菲爾半島(Fleurieu Peninsula)的黛倫堡酒莊(d' Arenberg Wines)來品。
△奔富瑪吉爾酒莊的試飲體驗。
前者Daily Heritage Tour的亮點在于探索葛蘭許(Grange)葡萄酒誕生地,可以走近這款“澳洲酒王”的光輝歷史,還能嘗到6款味道各有千秋的驕傲“后輩”。
后者更像一個精奇古怪的博物館。在家族的第四代傳人Chester Osborn的現(xiàn)代化改造下,酒莊主建筑搖身一變,成為了懸浮在葡萄園上的魔方。魔方內(nèi)部,就像瘋狂迷戀達利的莊主所親手打造的“超現(xiàn)實主義痛城”。
△黛倫堡酒莊內(nèi)外,都透露著瘋狂的氣質(zhì)。
來到建筑物頂層,你還可以參與親調(diào)葡萄酒之旅(make your own blend),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理解和感受不同葡萄酒的香氣、酸甜度和口感,并親手調(diào)配一款獨一無二的葡萄酒帶走。
△黛倫堡酒莊有一款名為“Dead Arm”的酒,同一批葡萄樹的枯枝被制成了圖中的裝置,真的變成“手”了。好喜歡這個梗!旁邊是我自己調(diào)的酒,起名叫“Endless Summer”。
光喝酒已經(jīng)足夠誘人,但南澳非要更貼心地成為南部巖石龍蝦(the southern rock lobster)、柯芬灣生蠔(Coffin Bay oyster)、野生鮑魚(the abalone)以及藍鰭金槍魚(the southern bluefin tuna)這海鮮“四大金剛”的原產(chǎn)地。
△34斤的藍鰭金槍魚,還是個寶寶,美麗!
△大名鼎鼎的澳龍,美麗!
在艾爾半島的柯芬灣生蠔農(nóng)場(Coffin Bay Oyster Farm),你甚至能親自穿上防水背帶褲,跨過半個海灣,原地打撈,原地開殼,原地將生蠔送入嘴中。
△沉浸式勞動體驗。
咬破生蠔碩大的肉身,咸與甜兩種滋味復雜地交纏著,像海浪般卷入味蕾,用鮮味將你擊倒,帶來一陣暈眩。
△以后我也是熟練的開蠔工了。
然后你突然想起,生蠔還有一個昵稱是什么來著?
正是海中牛奶(milk of the sea)。
圖源:道喵嘰、北北、南澳大利亞旅游局;編輯:曾寶氣;校對:遇見;排版:粥里
道喵嘰
你想來阿德萊德體驗夏天嗎?
讀完點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