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盛學友(中國報道【誦讀中國】欄目副主編)
發布時間:2025-01-23 16:26:32 推廣 來源:中國報道
美麗端莊的郭線委員
在四川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美麗端莊的她,就像一只百靈鳥,歡快活潑,衣著打扮也如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引人注目。而她的建議,更是讓人注目。她就是四川省政協委員、四川瑪柯瑪諾服裝集團公司董事長郭線。
本次政協會,郭線委員提交了《關于在川推動新中式服飾發展的建議》《優化僑資紡織服裝企業在川發展的建議》《關于在四川省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推廣力度的建議》等多個建議。
在郭線委員的多個建議中,中國報道【誦讀中國】欄目更為關注的,是她的關于在四川省加大非遺產宣傳推廣力度的建議。
一個振奮全國的消息是,2024年12月4日,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項目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中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
中國報道【誦讀中國】欄目注意到,在列入的44項世界非遺中,四川作為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省,有2009年入選的羌年、格薩(斯)爾、中國傳統桑蠶絲織技藝(蜀錦織造技藝)、藏戲(德格格薩爾藏戲、巴塘藏戲、色達藏戲)、中國雕版印刷技藝(德格印經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藝)、2011年入選的中國皮影戲(四川皮影戲)、2018年入選的藏醫藥浴法(甘孜州南派藏醫藥)、2022年入選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蒙山茶傳統制作技藝、南路邊茶制作技藝)等,這些響亮的名字,如大熊貓一樣,成為川人的驕傲,成為國人的驕傲。
非遺是一筆財富,如何讓這筆財富,通過宣傳推廣,更好地推動四川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成為郭線委員關注的重點。為此,中國報道【誦讀中國】欄目副主編盛學友,專訪了獨具慧眼的郭線委員,請她談了其提交加大四川省非遺宣傳推廣力度建議的有關情況。
中國報道【誦讀中國】欄目:郭委員,您好!您年紀不大,但眼力很到位,穿透力很強,請問您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提出加大非遺宣傳推廣力度這個建議的?
郭線委員:作為一座城市的縮影,非遺是每一座城市都擁有的獨特文化。傳承發揚城市的文化瑰寶,讓世界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四川省已成為這條路上的先行者。
四川以獨特的文化底蘊滋養著非遺,非遺也反哺著四川城市精神。在四川,古老的非遺不再是束之高閣的文物,而是融入城市生活的鮮活元素。它像一股清泉,流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讓四川人對本土文化有了更深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凝聚起城市的向心力。
四川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繁多,涵蓋了傳統音樂、舞蹈、戲劇、手工藝等多個領域。其中蜀錦與蜀繡歷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三星堆文明,東晉以來二者并稱“蜀中瑰寶”,經國務院批準已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瓷胎竹編、銀花絲和成都漆藝等項目也廣受社會好評。
然而,盡管四川省非遺在品種和形式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宣傳推廣方面,仍然比較乏力。隨著社會變遷和經濟發展,傳統文化的發展受到擠壓,年輕一代對非遺的興趣不高,傳承人才斷層現象嚴重。
我很擔憂,我們的非遺傳承人才,絕不能斷層,為此,我要建言獻策,把我的這個建議,在政協會上提交,以期引起有關方面重視,推動加大非遺宣傳推廣力度的進程。
中國報道【誦讀中國】欄目:您經過實際調研后,非遺產品和傳承人方面,還存在在哪些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郭線委員:經過實際調研,我認為有三個方面問題,需要引起重視——第一,傳承人老齡化,許多非遺傳承人年事已高,年輕接班人缺乏;第二,文化認同感減弱,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發展,西方文化的沖擊,使得本土文化認同感受到挑戰;第三,市場需求的沖擊,現代市場經濟對傳統手工藝品需求的減少,導致部分非遺產品面臨市場轉型的困境。
中國報道【誦讀中國】欄目:針對非遺存在的這些問題,您認為應該才能夠哪些方面來加大非遺宣傳推廣的力度呢?
郭線委員:我主要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我的建議。
第一,建立傳承人培養機制。
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推動社會力量參與非遺傳承人梯隊建設,促進非遺融入現代生活,實現代代相傳,鼓勵和支持年輕人學習非遺技藝,通過設立青年非遺傳承人扶持計劃、實習基地等方式吸引年輕人參與,讓非遺“活 ”起來,為非遺傳承發展注入年輕力量。
因為年輕一代的非遺傳承人,隨著知識結構的不斷提升,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正在打破“口耳相傳”的固有模式。如刺繡類非遺,除了可以跨界合作一系列高定禮服及快手IP 掛畫外,還可以和高校實驗室合作,刺繡數字化動態呈現,身體力行,以數字化賦能非遺的活態傳承。
青年傳承人通過培訓學員、建廠建館的方式,致力于產業賦能,帶動當地就業,以非遺助力鄉村振興。某些非遺項目還可以集中規模幫助農村婦女、殘疾人提供就近就業,幫助特殊群體實現增收致富。
第二,利用品牌效應,將非遺與文創、藝術、美食等相結合,打造創意性體驗,為群眾提供耳目一新的消費場景。
線上,微信、微博、抖音、視頻號……充分利用線上這些媒體矩陣,對四川非遺文創產品進行大力宣傳。
同時,線下的一些景點,也需設立專門的展示場所。通過這些展示場所或者展示柜,進一步提升四川非遺的整體形象及影響力。
把文創思維植入城鄉市集,讓四川非遺文創產品盡可能多多亮相各級各類展銷活動,形成了四川獨有的品牌效應。
利用節市活動,讓民眾更加了解非遺文化,為鼓勵企業做出更多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創意設計的四川好物,還可通過政策資金支持和牽線搭橋,將非遺“文創 ”產品巧妙地融入到農商文旅的融合發展中去。通過這種方式讓普通民眾直接體驗產品,以提高非遺文創產品的品牌影響力。
第三強化法律保護。
完善非遺保護法規,確保非遺項目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為非遺傳承提供法律保護。
非遺創新之難,難在創新與守成之間的平衡,難在斷裂與連續之間的跨越。傳 統如不去創新,就會成為枷鎖;創新如果失去傳統,就會成為浮萍。非遺傳承任重 而道遠。以上建議均需政府的高度重視,根據四川省實際情況,爭取1-2 年內解決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推廣力度難題,提升在川生活的幸福指數,有效促進四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盛學友)
來源:中國報道
(盛學友,民革黨員,資深法治媒體人。中國報道【誦讀中國】欄目副主編。從事法治記者30多年,采訪全國兩會10多年。作品曾獲中央省市級獎項。事跡被央視、經濟日報等全國多家媒體報道。)
中國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