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即世界,所有的思想和世間萬物的描述都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語言不僅決定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影響了我們的選擇,也決定了我們是否會受到蒙蔽甚至欺騙。維特根斯坦曾用多個實驗證明了語言對人們思想所帶來的影響:
哲學家維特根斯坦曾經在課堂要求學生們把“失業”這個詞全部換成“重新就業準備期”,結果在接下來兩周關于非常嚴重的“失業”問題的討論中,學生們開始逐漸習慣并不再提到經濟壓力、家庭困境和市場蕭條等問題。甚至有學生還在報告中寫道:“重新就業準備期是一種重新規劃人生的好機會。”
失業原本應該帶來危機感和反思,但換成“重新就業準備期”這個詞后削弱了應有的警覺,甚至令問題看似無關緊要。
對此,維特根斯坦表示,語言不僅是描述現實的工具,更是我們思考和應對問題的方式。當語言被柔化,它不僅只是會使表達變得更加舒適,而是逐漸改變了我們的感知和態度。”
維特根斯坦強調,一旦語言被篡改,我們不僅看不清事實,還會失去思想的力量。思想的麻木從語言的柔化開始,而行動的缺失是這種麻木的最終結果。語言或者數據的篡改雖然不會直接改變現實,卻會重塑人們對現實的反應。如果不能直面真相,我們的思想將陷入迷霧,警覺將會被逐漸虛弱,而這正是最危險的!
在一次上課時,維特根斯坦以鐘為例子,他問學生們:“如果一只壞鐘每天兩次指向正確的時間,人們會不會逐漸忽視它的故障,甚至依賴它所提供的假象呢?如果所有的鐘都這樣,人們會不會逐漸放棄對真實世界的追問?只接受那些偶然對的假象呢?“
維特根斯坦隨后表示,語言就是這樣的鐘,它是思想的工具,當語言被扭曲,意義被纂改,不再通向真相,人們會慢慢適應這些謊言,失去對真實的警覺。被篡改的語言是危險的,它塑造虛假的思想,人類唯一的自由在于警覺語言,語言污染了思想,歪曲了真相。
思想是一個人最大的精神枷鎖,認知決定人生。而語言是思想的根基,決定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影響了我們的思想和價值觀。
在這個信息爆炸和流量為王的時代,語言被扭曲、被篡改的情況遠超過往。網絡不但充斥著各種斷章取義,夸大其詞和嘩眾取寵的言論、也充斥著各種由于認知不足所撰寫的錯誤觀點和陳舊過時的思想、甚至還充斥著不少故意歪曲真相、顛倒是非的虛假言論。
這些言論不僅阻礙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甚至蒙蔽、欺騙和誤導了我們。
語言即世界,世界的意義必定在世界之外。
人們的命運取決于他所處的世界里。人們所看到的世界、所看到的選項、選擇習慣和可用的工具方法,均來自于語言。語言既塑造了人們的命運,也限制了人們的命運,警覺語言就是改善命運。
因此,提高認知和改善命運的關鍵在于要能夠分辨是非,發現真理和真相,屏蔽錯誤的思想和言論。在這種背景下,學會質疑,獨立思考,從多個角度看問題,洞察人性和不盲目迷信便顯得尤為重要了。
正如小說家毛姆所強調的那樣,人類之所以會進步,主要原因是下一代不聽上一代的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