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規(guī)定中小學要配置科學副校長,科學要成為和語數(shù)一樣的主科。這件事本來是好事,但是很多人并不看好,甚至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新的形式主義,我們來看看:
這位網(wǎng)友說:為了加強對科學的重視,教育部規(guī)定配置科學副校長,照此類推:
學好國語重要吧,配國語副校長;強身健體重要吧,配體育副校長;數(shù)學重要吧,配數(shù)學副校長;思想品德、行為規(guī)范重要吧,配思政副校長;學校學生安全重要吧,配安保副校長;音樂美術也很重要的,配音樂副校長。
實際上,這些年各地已經(jīng)配了很多副校長,比如安全副校長、法制副校長等,以前為了發(fā)展足球,還配有足球副校長。但都像一陣風似的,吹了一陣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包括這些年各校設立的心理健康老師,其實也都是花架子,參加一個什么心理健康培訓,然后發(fā)個證,就成了所謂的“心理專家”了,但學生的心理問題解決了嗎?其實比以前更嚴重了。
那科學副校長會不會也淪為形式主義呢?網(wǎng)友的擔心還是很有道理的。
第一:目前很多學校都沒有專職的科學老師,怎么重視科學課?
科學課是新型學科,近幾年才開設的,正因為比較新,所以很多學校是沒有專職的科學老師的,一般都是由語數(shù)老師兼任。
沒有專職的科學老師,意味著這門課上的也不會太專業(yè)。我們這里,科學老師也不是專職的,是其他老師兼職的,他們上課一般是先放課件,然后畫書上的重點,讓學生背背重點這節(jié)課就算結束了。至于科學實驗是從來不做的,老師們沒時間去操作,學校也沒有符合標準的實驗室,最關鍵的是,學生較多,實驗起來太麻煩,老師們也不愿去嘗試。
說白了,現(xiàn)在的科學課都是照著書背科學知識點的,嚴格意義上講這根本不算是什么科學課,和科學沒有任何關系。所以學校怎么重視科學課呢?連老師都沒有?
第二:小學的科學課永遠不會成為主科,孩子們已經(jīng)有三門主科了!
科學要成為和語數(shù)一樣的主科,這個想法很好,事實上很難實現(xiàn)。
首先任何小升初的考試基本都不考科學,只考語數(shù)外,小學科學在人們心目中就是副科,不可能和語數(shù)外平級。不管教育部再重視科學,事實上,目前很多學校的科學是不考試的,也不會納入考評的。另外所有學校的小升初考試基本都不考科學,只考語數(shù)外,它們只要不要科學成績,科學永遠不可能成為主科。
其次目前的小學已經(jīng)有三門主科了,主科真的不適合再增加了。語數(shù)外已經(jīng)足夠小學生學習了,如果再增加一門主科,學生負擔會增加很多,對于小學生來講,在減負的背景下確實很不可取。
看看學校的課時安排就清楚了,早讀、延時服務、各種自習基本都不會安排科學課,這足以說明科學課的地位,想成為主科短期來看絕對是不可能的。
從目前中小學的現(xiàn)狀來看,就算配備十個科學副校長,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也不會有任何作用。
配備科學副校長的意義是什么?是引領作用?還是為了政績搞一些科學活動?恐怕是后者居多。但科學活動和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完全是兩碼事。
首先學校的科學副校長是不可能上課的,就算這位副校長科學水平再厲害,對學生也不會有任何積極作用。其次,我們的學校很多沒有專職的科學老師,也沒有實驗器材和實驗室,學生根本不動手操作親自實驗,就算把科學納入考核,但應試成績和科學素養(yǎng)也是兩碼事,學生背會寫上的科學知識也不等于科學素養(yǎng)。嚴格意義上講,只要學生不動手不進入實驗室,科學課開的再多也無意義!
想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首先要做的是給各校配備專職的科學老師,符合標準的實驗室和實驗器材,而不是什么科學副校長。學校沒條件配個正校長也沒用,形式主義要不得,不然只會增加一線老師的負擔。
大家對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