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調解工作室
入選
第七屆(上海)社會治理創新實踐提名案例
第七屆中國(上海)社會治理創新實踐案例近日發布,三星鎮“宜章調解工作室”入選提名案例。宜章調解工作室具體是干什么的?為何能在全市550個案例中進入前60最終入選提名案例呢?一起來了解下。
為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為轄內群眾提供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務,助力鄉村振興,2021年三星鎮深挖本鎮法律人才資源,打造宜章調解工作室,并探索將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與宜章調解工作室一體推進的模式實現轄內全覆蓋。
01
建機制,探索矛盾糾紛
“源頭化解”
一是打造群眾家門口服務網絡。推進立體服務體系建設,構筑“1+5+22+855”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網絡。二是提供菜單式服務。通過調研走訪,排摸基層法律需求,定制服務菜單,并將公共法律服務信息進行公示。實行“固定日+工作日”值班制度。三是健全多元協作制。深化推廣“三所”聯動工作機制,整合行政調解、人民調解力量,形成多元解紛合力。延伸戶組治,加快推進宜章調解“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形成問題處置閉環。
02
建隊伍,夯實社會治理
“平安基石”
一是建好隊伍。2021年,三星鎮深度挖掘退休法律人才資源,打造“宜章”調解工作室,旨在從源頭上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化解在進入訴訟程序之前。二是帶好隊伍。選優建強宜章專業調解團隊,并通過傳幫帶培育社會治理有生力量,夯實社會治理的根基。
03
優服務,推動“宜章”調解
“贏得民心”
提供“零距離、全天候、便捷式、高效率”的上門服務,從源頭上化解基層矛盾糾紛。一是當好矛盾糾紛“調解員”。整合基層社會治理力量,積極探索“三心”調解工作法,以多元路徑推動糾紛實質性化解。二是當好法律訴求“服務員”。利用宜章工作室網絡優勢,全面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并建檔,有針對性地提供公共法律服務。三是當好法律知識“宣傳員”。堅持“有案辦案,無案送法”工作思路,定期開展普法專題講座,進一步增強群眾法治意識。
三星鎮司法所供稿
局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科綜合編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