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英雅
那時候我已經30歲了,以為會是一場走向婚姻的戀愛,卻在半年之后意外得知他已婚。從此開始了我三年多的痛苦生活,一再地認清這個人,一再地告訴自己不會有結果,可是卻陷得越來越深。現在我甚至覺得自己的心理已經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以至于影響到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這件事是很難跟身邊的朋友和家人啟齒的,一直以來我相信愛情,相信他給出的承諾,可時間越久,內心積累的憤怒和怨恨就越多,我和他之間的矛盾也不斷的擴大升級,以至于心態都開始失衡?,F在的局面,已經遠遠超出了我能承受和控制的,好怕自己真的崩潰。如果可以,你能幫我嗎?
以上是案例。
照例。我們來借題發揮下。
1.
如果一個人給你的承諾是會傷及他人的。甚至是建立在傷害他人的基礎之上的。這個承諾破產的可能性是必然的。這個承諾缺乏美好的結局的可能性是必然的。
因為,這個承諾本身是源于攻擊性,破壞性,源于傷害。本質是攻擊性,難于走向有美好的關系連接和美好現實的承諾。
2.
另一面,具備攻擊性、踐行攻擊性的人們一般來說,缺乏力量、缺乏能量。缺乏力量、缺乏能量給誰承諾,履行承諾。
具備攻擊性、踐行攻擊性,一般來說,也不會有真實的關系,真實的連接。還不具備建立真實的關系的基礎。不具備建立真實關系的基礎。
具備攻擊性、踐行攻擊性的人們,本身內在是不和諧的。這是他們的功課。這個功課才是他們的軸心。而不是美好的關系,或者美好的現實。
3.
碰到捎帶著攻擊性的人們,不與其卷入任何關系,是在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能量場。
也是保護自己的運氣。
也是強身健體保護身心健康所需要考慮的。打個比方說,就比如說,有人提醒你,那塊地方潮濕陰暗,濕氣比較重,還是去向陽的地方,曬曬太陽。
美好的事情,還是源于美好的比較好。美好的事情,源于美好。
作者|劉英雅
心理學專業碩士,心理咨詢師
家庭婚姻情感研究者,家庭教育研究者,相關個人成長研究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