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魚爸 圖片來源美素圖庫
1
前幾天,一位朋友留言說寫寫關于用愛威脅孩子,會有什么影響的文章。
因為家里的老人有時跟孩子說,你如果不這樣,那就不愛你了。
或者孩子哪一天不打招呼,就問孩子,你是不是不愛我了啊?
其實這樣做,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也讓做媽媽的很為難。
因為都是親戚朋友,有時不好說什么。
而且我們中國人好面子,一言不合就傷感情的事,太多了。
可這樣的事,很多父母都遇到過。
還記得有一次,帶小小魚去老家的一個親戚家玩。
有好幾個長輩在那。
我自己都想了半天才弄明白怎么叫。
可家里老人要小家伙叫人。
他第一次見到,就扭頭不叫。
奶奶就說:“你不叫人,奶奶就不喜歡你了啊!快點叫。”
孩子就撲到我這邊。
“他第一次來,有點緊張,過會就好了。”然后我恭恭敬敬地跟長輩打招呼。
這事就算過去了。
沒想到,玩熟了一會后。
他們就跟小家伙開玩笑。
“你最喜歡你媽媽還是爸爸呀?”
這個問題,直接讓小家伙懵了一會。
“都喜歡!”他想了一下回答。
“你剛剛不叫我,是不是不愛我們呀!”
這個問題他回答不上了。
對小家伙來說,怎么做才算愛眼前的長輩,真的是個問題。
他們還打算繼續追問。
我趕緊拉著他出門找螞蟻去了。
這些玩笑,真的別開了。
聊點別的可好?
2
有時,一個小的玩笑會傷害孩子的安全感。
很多大人不相信,這也是這樣的玩笑或者威脅層出不窮的原因。
大人覺得是一個玩笑或者隨隨便便的氣話。
所以你會看到很多時候,一群哈哈大笑的大人,圍著一個一副窘迫的孩子。
孩子越窘迫,他們就覺得自己越成功。
孩子越害怕,越聽話,就覺得自己的方法越有效。
假如你是那個孩子,想想看,你當時的內心會如何?
成功的讓孩子難受一次,真不知道這樣做有什么意義。
和大人開開玩笑是調劑氛圍和增進感情的方法。
但是你這樣做,估計沒有哪個孩子的爸媽會喜歡的。
因為在孩子的內心里,他們面對大人的話,無法辨明是玩笑話呢,還是真實的呢。
很多的玩笑或者威脅,會讓孩子無所適從,甚至做出極端反應。
比如有的大人威脅孩子:
你如果不認真做作業,我就不愛你了。
如果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如果你不叫人,就不喜歡你了啊
為什么要把愛標上這些“價碼”呢?
而且還種類繁多,廉價。
孩子跟父母之間的愛,應該是非常寶貴的。
而不是靠這些東西來衡量。
大部分父母都明白,孩子本身并非需要用自己的行為來換取父母的愛。
可你這樣做,卻是告訴孩子。
我的愛是有條件的,你得滿足我的條件,我才愛你。
這樣做的結果,會讓孩子內心沒有安全感。
因為不是每件事都能做好,而且不是每件事都能得到父母的滿足和認可。
那就意味著自己得不到父母真誠而穩定的愛。
孩子的內心就不會產生穩定的安全感。
3
孩子永遠都喜歡聽父母跟他說“寶貝,我愛你!”
因為美好的親子互動會產生安全依戀,這種依戀是孩子一生中最需要的心理營養。
記得小小魚小時候,有一次在我講完睡前故事后。
跟我說:“爸爸,我真的好想回到很小很小的時候。”
“你現在也不大啊!”
“我是說1歲的時候,那時我是什么樣的?”
“哦!1歲的時候,我想想啊!你好像還會吃拳頭,走路也走不穩,要扶著沙發,慢慢走。那時候你特別喜歡車子,每次有車子過路,都要抱著你去窗戶那看,要么就追著附近工地的挖機吊車,我就給你買了很多車車書,后來你喜歡恐龍了,到現在你還喜歡呢。”
“為什么那時候我這么喜歡車車啊!”
“是啊!我也不知道,你就是很喜歡,就如同爸爸媽媽一直很愛你呀!不管你是1歲還是6歲,我們都很愛很愛你。”
他安心的睡了。
還記得給小小魚讀親近母語這本書的一年級部分時,前面部分有睡前童謠。
我給他唱了外婆橋,也唱了瞌睡來,還有奧地利的一首搖籃曲。
聽上去就愛意濃濃,“我親愛的寶貝,媽媽愛你,媽媽喜歡你。”
我唱的時候改成了爸爸媽媽愛你,爸爸媽媽喜歡你。
他聽了好幾首,就指定要重復聽這首。
那天就給他唱了兩三遍,看到他閉著眼睛聽,很幸福的表情。
愛需要發聲練習。
平時可以跟孩子說出自己的愛。
孩子總是在等著爸爸媽媽說“我愛你。”
我們要常常開口說,而不要羞澀地不敢開口。
我們上一代父母,給孩子一個擁抱或者說一句我愛你,是非常為難的。
但到了我們這,應該有所改變。
要學會說愛,經常擁抱,也要學會說對不起。
4
長期被威脅的孩子,更容易感受到“威脅”的力量。
他們會覺得這個有效果,是達到目的的好東西。
所以你會看到一些孩子特別喜歡說:
“你不聽我的,我就不喜歡你啦!”
“你不把玩具給我,我就不跟你玩啦!”
跟爺爺奶奶在一起,很多孩子更是把握了這件武器的重要性。
甚至成為搞定大人的殺手锏。
不給我買,我就不愛你啦!
你不聽我的,我就不吃飯!
還有很多老人笑呵呵地滿足孩子。
心里還樂滋滋地,覺得自己的孫孩真聰明,會這樣說。
這樣的教育,往往教出更加自私的孩子。
因為孩子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索取,去威脅。
而無法學會分享、感恩。
5
遇到孩子不當的行為,除了威脅,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嗎?
當然有。
我們先區分承擔后果跟威脅的區別。
比如孩子磨蹭著不去洗澡,你告訴他,“如果磨蹭著不洗澡,那就會浪費掉你自己的時間,那時你的睡前故事時間就沒了。”
聽上去像是威脅,但這不是威脅,這是提醒孩子需要承擔什么后果。
而如果孩子磨蹭著不去洗澡,你發脾氣說:“你還不去洗澡,我就不喜歡你了!誰叫你這么不聽話”
這就是威脅了。
當孩子的行為偏離的時候,你可以告訴孩子:
“我不喜歡你這樣做!”
“但是我不會因為你的行為就說不愛你,因為我僅僅是不喜歡你過分的行為而已。”
比如孩子打人,我們僅僅告訴孩子不要打人,立下不能打人的規矩就行,其他威脅的話打住不說。
或者孩子不去做你安排的事,你先弄懂他不做的原因,再告訴他去做的方法就行,沒必要加一句不愛他的威脅話去推動他。
父母有責任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和觀念。
所以需要規矩,我們可以就事論事就好,不要把愛作為武器。
因為愛是恒久的、寶貴的精神內核,不是威脅孩子聽話的武器。
那只會損害愛,傷害孩子。
(本文為魚爸原創, 圖來源網絡,公眾號轉載可聯系授權,歡迎個人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已出版暢銷書《剛剛好的養育,如何培養高情商的孩子》、新書《真希望我爸爸讀過這本書》熱賣中)
支持原創就在文末點贊,贊賞魚爸,歡迎留言!
您所見到的,也許就是朋友需要的!分享吧
你好,我是“恐龍專家”小小魚的爸爸,很幸運與你相遇。魚爸曾是童書編輯,非常喜歡孩子這個神奇的群體,后來離職帶娃。
每天用心帶娃的同時,陪娃讀了上千本繪本,也在公眾號分享自己真實的育兒及親子閱讀的感受。平日好讀書和創作,累計發布了800多篇原創分享,得到了幾十萬爸媽的關注。
這里沒有條條框框的理論,只有真誠地分享。新書《真希望我爸爸讀過這本書》熱售中。靠近我,用心和文字溫暖你……
下面這8篇文章我猜你會喜歡
201:請尊重孩子的磨蹭,大部分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202:致每個陪睡的媽媽,全世界欠你一個擁抱
203:跟孩子哭窮,到底有多可怕?
205:內心強大的孩子是什么樣子?
206:家有男孩,請好好“說話”
207:好好愛那個發脾氣的孩子
117:養男孩,三歲時需要一個關鍵轉變!
118:千萬不能錯過孩子閱讀的黃金十年!
120:爸爸,決定一個家的溫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