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然 編輯|魏曉
六點剛過,準時打完卡的陳浩風風火火,奔向念了小半個月的“大鵝”。
雖路遇晚高峰,在公司樓下就被堵了十分鐘,陳浩卻依舊很高興。而大鵝這邊則不會很高興,畢竟此時,它已經進到鍋里了。
陳浩此行的目的地,是他在抖音上刷到的一家東北飯館,叫“山河屯鐵鍋燉”。晚六點以后是店里的客流高峰,兩位朋友先一步來到這里提前落座、把鵝燉上,才避免了下班族進店還要排隊的無奈。
店里的服務員說,他們來的還算趕巧,還有幾張桌子,再晚就要排隊了,至少半個小時。
食客們的選擇,在山河屯店里高度集中,大鵝、排骨、雞肉等等都是店里的熱賣招牌。
這也正是東北人的心頭好——作為不土生不土長、只有籍貫屬于黑龍江的“概念東北人”,陳浩很長一段時間都對老家的美食并不了解,直到年初在短視頻里頻頻刷到網紅城市“爾濱(哈爾濱)”后去玩了一圈,才終于領略到故土的美味。
尤其,是這口鐵鍋燉大鵝。他自己的話說,叫“覺醒了東北人的血脈”。
終于等到最適合吃鐵鍋燉的冬季,把大鵝下鍋、翻攪,隔段時間再加入大蔥和配菜,陳浩和朋友在音響播放的東北民謠中又侃侃而談了不到半小時——這是大快朵頤前必要的等待。
當鍋蓋揭開,香氣撲面而來,黑土地的熱情和美味,此刻都在鍋里了。
匠心
這家山河屯鐵鍋燉的品牌創始人名叫柯晶春,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16歲從廚。
他的父親曾在五常市山河鎮開辦了一家山河屯燉菜館。盡管生意漸漸紅火,但由于生病的原因,飯店最終無法繼續經營。
當年13歲的柯晶春被迫早早出來謀生,在上升期落幕的菜館和未能做出名堂的東北菜,也成了他和父親一個不小的遺憾。
在外打拼三年后后,為了繼續父親的夢想,柯晶春選擇來到300公里外的大慶,開始學習廚師。隨后20年的時間,他從默默無聞的學徒,一直做到了當地最大酒店的總廚。
但,父親沒能經營下去的“山河屯菜館”,多年過去仍是柯大廚未完成的心愿,也成為他放棄在大慶的豐厚待遇,選擇來到哈爾濱自己創業的緣由。
店名,當然還是山河屯。
在大酒店總廚位置多年的經驗積累,讓柯晶春對東北食客的偏好極為了解,鐵鍋燉大鵝、燉雞和排骨是當地人雷打不動的傳統。
尤其燉大鵝,是最有特色的,也是最有講究的——據柯晶春介紹,“落雪”吃大鵝,是東北人一直以來的習俗。
一到冬天,大鵝在外面就找不到吃的了,再養就要吃家里存的糧食,所以東北人選擇把大鵝直接請進鐵鍋,然后端上餐桌。
而對于食客來說,寒冷冬日里,沒有什么比一鍋熱氣騰騰的鐵鍋燉更能驅散嚴寒。
大家圍坐在鐵鍋旁,歡聲笑語不斷。鍋中食材隨著湯汁翻滾,色澤誘人,肉香四溢;土豆、粉條等等這些配菜也吸滿了肉香與湯汁的醇厚,入口綿軟。
東北飲食文化熱情豪爽的獨特魅力,濃縮成享受美食帶來的滿足感,前來分享這份滿足的人形形色色,有的是上班族三兩同事一天最后的聚餐,有的是學生黨三五成群晚間的攀談,當然也可以是老老少少拖家帶口的熱鬧。
山河屯鐵鍋燉的生意蒸蒸日上,在哈爾濱當地很快頗為有名。但他和父親的夢想,并不只是在東北把東北菜做好,如何讓東北菜走出黑土地,讓鐵鍋燉俘獲更多人的味蕾,成了柯晶春的又一次“逐夢”。
把鐵鍋燉,做出名堂。
破圈
柯晶春想了很多辦法。
首先是食材:做鐵鍋燉,大鵝要找散養的,排骨選新鮮的,確保每一鍋燉品都原汁原味。
其次是環境,店里的裝潢要用心,冰磚、雪景等元素的設計,讓門店氛圍在東北人豪爽和粗獷中又多了一份通透和精致,食客們仿佛置身于歲末年初東北的冰雪世界,不論外面是春秋冬夏。
這些努力成就了山河屯鐵鍋燉的產品力,然而柯晶春明白,僅有產品力只能保證店鋪經營良好,若想做大,實現自己和父親“把東北菜做出名堂”的愿望,還需要具備破圈的品牌力。
前提,要有一個窗口,一個讓更多人看見的機會。
隨著短視頻和直播的發展,鐵鍋燉門店、菜品內容在抖音持續走熱,柯晶春的飯館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走紅,一大批美食達人和資深吃貨,被鏡頭中的優質菜品和特色裝潢所吸引,慕名到線下門店里打卡下單。
最開始的食客,大多是來自哈爾濱當地或者黑龍江省內的老鄉,緊接著有了隔壁吉林省、遼寧省的鄰居,直到鐵鍋燉的肉香和“智者不入愛河,鐵鍋只燉大鵝”、“鲇魚燉茄子,撐死老爺子”這些順口溜被年輕人侃成熱梗、抖音上與東北鐵鍋燉相關的話題熱度持續攀升,來自南方的“小土豆們”甚至也開始不遠千里、直奔這口鐵鍋中的美味。
為了接住并服務好這波來自全國各地的巨大熱度,除了進一步提升傳統鐵鍋燉品質之外,山河屯也開始著手按季節、食材類型和呈現方式等思路,創新菜單里的其他品類。
比如,推出畫風可愛的小雪人奶黃包,并獨創了造型獨特、口感絕佳且帶有濃郁東北風情的面食 “鍋出溜”,這些新穎且受歡迎的美食不僅豐富了食客的用餐選擇,更成為了山河屯品牌的新亮點,吸引著眾多消費者前來嘗鮮打卡,進一步提升了品牌的競爭力與影響力。
店員們漸漸習慣了在抖音上分享一些門店日常經營、菜品、后廚的視頻,品牌曝光度在這樣日積月累中的傳播中逐漸走高。山河屯鐵鍋燉在黑龍江區域的總經理李巍回憶道,最開始的時候,山河屯在抖音上只是小試牛刀,想通過手機記錄下店內經營的日常、食客們真實的反應,沒有想到這些普普通通的內容,能在日后精準對接到來自年輕吃貨們的巨大流量。
肉眼可見的數據增長,讓山河屯品牌意識到當下潛藏的新機會,也開始了在抖音上進一步的經營布局。11月5日聯合當地40多家門店開展的一場系列直播,在兩天的時間里為山河屯帶來了超過1000萬的銷售額,而在傳統貨架掛品的模式下,一整個月的銷售額大約也就只有五六十萬。
現如今,山河屯在全國已擁有 300 多家門店,遍布深圳、哈爾濱、沈陽、北京、天津等代表性市場。
新潮
在全國餐飲的版圖中,鐵鍋燉原本只是偏居一隅的地方美味。短視頻和直播,成了助力鐵鍋燉餐飲行業里更多店鋪走出了東北。
南來北往的食客借助抖音平臺,領略到了濃郁的東北風味。原本粗線條畫風的鐵鍋燉,進化出了雪鄉風格的精致,也在一批又一批食客的改良中新添了不少年輕人中意的樂趣:
暫且不提大鵝派、鲇魚派和排骨、燉雞派關于誰是鐵鍋燉最佳主菜的討論,光是原本粘在鍋邊的米餅花卷,都被這屆食客卷出了花。
抖音里,流行出一種叫“小豬蓋被”的新吃法:把焯好水豬排骨肉放入鐵鍋中,按傳統方法下鍋燉煮,再在排骨肉頂上蓋一層大餅當“被子”,被子中間擺上粉色、白色的豬豬造型花卷,靜等開鍋。
大餅吸滿帶著肉香的湯汁,裹上已經脫骨的排骨肉,老東北人看了可能覺得花里胡哨的不夠地道,但年輕人之間清一色好評如潮。
如果覺得光有萌豬還略顯單調,手藝拉滿的東北白案師傅甚至能把面食捏出包括不僅限于番茄、土豆、茄子、蘑菇等N多種可愛造型,乍一看仿佛把時下大火的Jellycat倫敦變成了Jellycat鐵鍋燉——除了不輸原版的情緒價值,還多一份量大管飽的食用價值。
在平臺上,食客們自發創作并分享的鐵鍋燉相關視頻形成了豐富且極具吸引力的內容生態。而在這些抓人眼球的美食下方,大家又可以順著鏈接一鍵直達關于這份美味的全部攻略,包括評論區的菜品推薦、團購優惠等等。“精打細算”和“省時省心”兩個需求,在幾十秒的短視頻中被同時滿足。
同樣,其他地區的美食愛好者也在大量的視頻內容影響下,將目光聚焦到了鐵鍋燉上。東北鐵鍋燉行業的破圈密碼,藏在這屆吃貨每每記錄分享出來的短視頻當中。
Lanmeih/今日話題
你覺得哪種鐵鍋燉最好吃?
咱們評論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