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期 青蛇花燈
新春佳節將至,乙巳年款款而來,今天給大家帶來一款青蛇花燈。這盞花燈以竹為骨,巧妙融合傳統紋樣,正適合過年出游攜帶。
PART 1
青蛇花燈 靈動一瞥
花燈的主體形象是整體呈盤旋向上的青蛇,卡通化的青蛇長睫毛、大眼睛,咧嘴露齒笑,口銜金幣,盤旋而來,造型討喜可愛。
青蛇盤旋纏繞的中心是一個可轉動的“轉運珠”,蛇背上還鑲嵌著六枚金幣,其中三枚更是可以撥動旋轉,這設計靈感可是源自“錢蛇”,寓意著財源滾滾來。
蛇腹上繪制的錢幣圖案,不就是我們常說的“腰纏萬貫”嘛!蛇頭上的“柿蒂紋”和“如意紋”,更是寄托了新的一年事事如意的美好祝愿。
它通體還安裝了燈串,夜色下熠熠生輝,錢幣轉動間,更顯靈動與俏皮。新年假期,拿著這盞小蛇燈去廟會、燈會,保證你是街上的焦點~
這個花燈套組需自己動手DIY制作。材料齊全,操作簡單,共分為9個部分,每一步都配有視頻分解教程。
在享受手工樂趣的同時,還能深入了解竹編這一傳統技藝的魅力。
PART 2
象山竹韻 千年傳承
蘇東坡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竹子的彈性與韌性,使得竹編作品既牢固又耐用。早在5000多年前,中國人便開始用竹材制作生活器物,從生活用品、農業用具到建筑裝飾,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竹編技藝在中國各地廣泛流傳,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和作品,體現了歷代匠人的獨特造物智慧。2008年,竹編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寧波是竹編的“故鄉”。四明山盛產的毛竹,自古以來就被用來編制各種簡樸實用的竹籃、竹籮等用具。
如今,寧波山區的篾匠們,更是巧手編織出既實用又可觀賞的竹制藝術品,成為饋贈親友的佳品。今天介紹的竹編花燈,便是源于象山竹編技藝。
PART 3
竹編匠心 工藝之美
看似簡單的竹編制品,其實制作起來可不容易。選竹、剖篾、刮篾、染色、編織……每一個步驟都需要篾匠們手工完成。
一筒青竹,經過對剖、切絲、刮紋、打光、劈細等工序,才能變成一根根粗細均勻的篾絲。然后,在匠人的手指間前后翻飛,逐漸編織成一個個精美別致的竹編手工藝品。
竹編工藝大體可分為起底、編織、鎖口三道工序,編織過程中更是穿插了各種技法,使得編出的圖案花色變化多樣。
PART 4
篾匠新秀 形式創新
傳統的竹編制品技藝難度高,制作過程繁瑣耗時費力,而且大部分傳統竹編制品與現代審美和生活方式有些脫節,難以普及。
但是,有位名叫徐無瑕的青年篾匠,她跟隨浙江象山竹編工藝美術大師張心榮學藝后,開拓出了新的思路,不斷在竹編產品上創新。
浙江象山竹編工藝美術大師張心榮正在教授徒弟徐無瑕
她創立了“有竹-篾匠姑娘”這一品牌,將竹編技藝與現代設計相結合,產出了一系列既美又實用、有故事有內容的竹編產品。本期的竹編手工體驗材料包,就是“有竹-篾匠姑娘”品牌的主推產品。
徐無瑕認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傳承竹編技藝最好的方式就是教會大家如何親手制作竹編。于是她設計了一批融入創新創意的竹編制品,讓公眾可以以較低的價格購買到材料和教程,并簡化制作所需的竹編技藝,讓使用者能迅速上手,從而優化了竹編工藝的體驗,增加了動手制作的樂趣及成就感。
細長的竹絲宛若悠長的歲月,在匠人的手中編織出一個個靈動的故事。
青蛇花燈不僅是新春的裝飾,更是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的完美融合。讓我們一起動手DIY,感受竹編的魅力,傳承這份獨特的技藝吧!
新春快樂
關于國工優品
國工優品點評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推出的公益活動。
活動旨在發現和鑒賞植根民族文化、融合當代科技、自主創新制作、符合現代審美的高品質國產消費品,助力東方文化復興和高端品牌打造。
以上是本期國工優品的全部內容,感謝閱讀、訂閱、點贊。
想看什么點評,歡迎在評論區給我們留言。
國工優品
微信號|國家工藝美術產業公共服務平臺
新浪微博|國工優品
小紅書|國工優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