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鏘·咚咚鏘
當春節的鑼鼓敲響
蓮都的舞龍活動也即將熱鬧登場
麗水,一座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
舞龍文化在此源遠流長
其中蓮都板龍和布龍傳統民俗文化活動
在民間盛行已久
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藝術魅力
所到之處鑼鼓喧天、人聲鼎沸
充滿了喜慶吉祥的氣氛
是我國民間舞龍文化之翹楚
處州板龍
處州板龍是活躍在麗水各地的板龍的統稱,主要分布在蓮都、龍泉、景寧等地。其中蓮都比較有名的有大源板龍、武村板龍、青林板龍、西溪板龍、庫頭板龍、雅里板龍。
文獻記載,2009年就已入選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處州板龍起源于宋元,成熟于清代,迄今已有600年以上歷史。
2024蓮都非遺年俗《龍起》
時隔20年
青林板龍即將重出江湖啦
青林板龍
舞龍時間:正月初九出龍(點睛)、正月十五出龍
巡游路線:從靈山寺出發經巖泉路、壽元路、青林路等,進青林村、巖泉村、關下村、社后村進行展演。
蓮都區青林板龍燈舞相傳始于唐代,為麗水最有名的民間手工制作的板龍之一,素以高長雄偉、舞陣嫻熟而聞名。青林板龍燈曾多次作為傳統民間項目參加麗水市舉辦的燈彩活動。在1950年元宵節舞龍活動中,青林板龍以170節的長度聞名省內外,并被載入《麗水縣志》《浙江名村記》。
雅溪鎮-西溪村板龍
舞龍時間:正月十二
活動地點:雅溪鎮西溪村
西溪村板龍創辦于1920年正月,以板凳條為身制作成龍。板龍共40多節,每節長2.2米,龍頭高3米,寬2米,制作精美,氣勢磅礴,蔚為壯觀。龍陣有箍桶陣、小香帶和半月亮三種。板龍燈不僅好看,而且也寄托著村民們良好的愿望,那就是“五谷豐登”、“全家平安”。
雅溪鎮-雅里村廟會·板龍
舞龍時間:正月十四、正月十五
活動地點:雅溪鎮雅里村
雅溪鎮雅里村的廟會舞龍燈歷史悠久,每年農歷正月,“十四夫人”廟會和“板龍”鬧元宵活動熱鬧非凡。這里的板龍背后還有一段感人的故事。相傳,一位來自青田的善良媳婦嫁入雅里李家,她持家有道、樂善好施,深受村民愛戴。她去世后,村民為紀念她,在村口修建廟宇、雕刻塑像供奉,還扎制板龍。每年元宵節,村民抬著她的雕像巡游,板龍隊一路舞動,號召大家棄惡揚善,幾百年來從未間斷。看雅里板龍,不僅是欣賞舞龍表演,更是在感受一段傳承數百年的人文傳奇。
如果你想一次看完蓮都各地的舞龍
那一定不能錯過九龍濕地的
“非遺蓮都年 九龍鬧元宵”游園活動
匯聚蓮都各地板龍+布龍
碧湖新城-九龍匯珠
舞龍時間:正月十二
巡游地點:碧湖新城-九龍國家濕地公園
2025年春節,九龍濕地首次將全區非遺項目集結,來九龍濕地看9龍匯珠?城區海潮村龍獅燈;聯城巨溪村布龍;雅溪布龍;大港頭布龍;老竹畎岸/梁村布龍;碧湖保定布龍等9條龍為主線。集結蓮都9龍匯珠,9條龍首位相連呈現一條巨龍的陣型,展示蓮都非遺年味,用文化點亮景區。
熱熱鬧鬧過新年
除了九龍匯珠
當天還有全區龍燈、跑馬燈、采茶燈、魚燈等傳統非遺項目
通濟集+文藝賦美
晚上還有元宵燈會,所有非遺項目亮燈
在九龍濕地月牙泉
讓傳統文化在碧湖新城煥發新生
蓮都布龍
保定布龍歷史悠久,在碧湖一帶很有名氣,2021年入選麗水市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布龍由龍頭、龍身、龍尾三部分組成,長度有長有短,一般的有十一節、十三節。布龍的龍匾是龍的骨架,它用篾絲或者細鐵絲制作而成,外層包上彩色的布,裝上木柄即成一節布龍。
雅里布龍和其他地方不一樣的是由女人來舞龍的。布龍不長,每條九節,俗稱“九老龍”。布龍的制作與板龍基本相同,每節用布連接,故稱“布龍”。雅里布龍表演更為生動靈活優美,上下左右翻舞,在大鑼、大鼓、長號等樂器的演奏中,她們能舞出雙龍戲水、雙開門等不同陣容。
今年春節來蓮都
看板龍翻騰 接好運嘞~
來源:蓮都文旅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爆料投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