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玩表,我還喜歡圍棋。自己有四十多年的棋齡,指導過的學員中有六人成為職業棋手。最近的LG杯事件,引爆全網,由此,談談有關圍棋的話題。
一,碾壓
圍棋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據史書記載有四千年的歷史,被譽為人類智慧的頂峰。然而阿爾法圍棋(Alpha Go)的出現,使人認清:在現代科技面前,人類的智慧是多么弱小。雖然有那句“電腦也是人造的”聊以自慰,但圍棋的神秘面紗已經被剝得干干凈凈。
谷歌公司輕描淡寫地擊碎了令人們引以為傲的東方文化之后飄然而去,在一片驚訝和慌亂之中,東方的圍棋人工智能開始研發,成為了專業棋手和業余高手們的老師。
圖片來自網絡
二,勝負
很久以前,我講:職業棋手在比賽中只談勝負。因為職業棋手,贏了,得獎金,輸了,被淘汰。勝負直接決定生活質量。
那些附著在圍棋身上的禮儀,道德,美學等,不是競賽項目,屬于社交屬性和個人修養;是非職業棋手借助圍棋,展現出來的個人品質,或通過圍棋表達內心追求。
比如瑞士舉辦過的鐘表精度大賽,表盤再花哨,表殼鑲鉆,或者來個裝飾性打磨,對于比賽成績沒有用。而一枚完美的鐘表作品,無論機芯還是設計,外觀件,都必須是優秀的。
這次比賽,韓國棋手靠棋盒蓋子成了冠軍,從道德上批判人家是無效的。他和他們只想贏,只要結果。
再打個比方,網上靠各種擦邊,直播帶貨(假,劣),或者利用飯圈等不符合傳統道德標準的行為,取得流量,獲取財富,不也大行其道,令人習以為常。時代變了,很多人的道德觀也變了:掙到錢,就贏了。本質上講,職業圍棋也是一樣。
三,影響
職業圍棋這么多年,一直是靠大企業,大財團供養。企業贊助巨資舉辦各種比賽,為棋手提供豐厚獎金并提高棋手們的社會地位。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大企業的投資熱情也日漸衰微。一些世界大賽停辦,棋賽獎金縮水,而職業棋手的隊伍卻在不斷擴大。
這個事件出來,對本就不斷降溫的圍棋大賽是一個打擊。在不統一規則的前提下,矛盾隨時會發生。
出資方希望本國選手奪冠是一定的。我們國內有些優秀的鐘表作品送到瑞士參賽,結果名落孫山,不見得全是作品的問題。這樣的現象,哪都一樣。想想足協,籃協的裁判,也就心平氣和了。
四,這棋還學不學
我的答案是:學。教棋多年,從開始帶孩子們沖段(職業段位)到后來做普及教育,隨著教學內容和時代的變換,對學棋的目的也有改變。
以前是為了讓孩子們出成績,現在更多是為了讓孩子們養成思考的習慣,這樣的習慣在快節奏,手機短視頻覆蓋各個角落的時代,尤為難得。孩子們可以靜靜的坐在那里,在一段時間內集中精力,認真做自己喜歡的事。還有就是能夠體會到學習時的快樂。能有以上的收獲,這棋就學成了。在一定水平上的提升、再學習;定段,升段,就需要更長時間的努力。
圍棋對于小朋友們是很好的游戲,能給孩子們帶來快樂和好的習慣,也是成年后很好的社交方式。
被賦予了太多的圍棋,越來越沉重。多年前看過了太多的名利爭奪,勾心斗角,在2007年退出了圍棋圈,此后便很少接觸棋界了?,F如今,也不愿花長時間去下一盤完整的對局,偶爾會看看大賽直播。更想用這些時間陪家人,散步,讀書,品茶,學學做菜。。。不是對圍棋沒了興趣,而是覺得這棋子越來越重。
最后,支持柯潔的做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