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掌握自我賦能是關鍵技能!2024年年度關鍵詞
2024年年度關鍵:自我賦能
2024年,“自我賦能”成為許多人的年度關鍵詞。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如《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等,人們有了更多提升自我的機會和資源。怡臻原通過舉辦各類培訓課程(含公益、半公益)、提供學習平臺等方式,助力茶行業(yè)從業(yè)者和愛茶人提升專業(yè)技能和綜合素質,為個人發(fā)展賦能。
2024年年度關鍵:非遺文化
2024年,怡臻原在非遺文化的傳承與推廣方面成績斐然。作為廣州茶藝(天河)非遺項目保護單位,怡臻原不僅在廣州圖書館舉辦了多場茶文化公益講座,如“選好茶,過龍年”主題講座、全國助殘日·國際茶日粵港澳大灣區(qū)公益茶會以及國際盲人節(jié)專題活動等,還積極組織各類茶藝培訓和體驗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與,有效提升了公眾對非遺茶文化的認知與興趣
更為突出的是,怡臻原將非遺文化融入了承辦的穗港澳茶行業(yè)競賽中,直接將非遺技藝(廣州茶藝天河)要求寫入茶藝師競賽的相關文件,這一創(chuàng)新舉措不僅體現了對傳統(tǒng)技藝的尊重與傳承,也為參賽者提供了明確的技藝標準和學習方向,進一步推動了非遺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通過這些實際行動,怡臻原為非遺文化的活態(tài)傳承貢獻了重要力量,展現了企業(yè)在文化傳承中的社會責任與擔當。
2024年年度關鍵:文化出海
中國文化如何加速走向世界?
以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中國文化出海。
以互動交流帶動中國文化出海。
走進30國留學生
怡臻原在暨南大學華文學院面對全球留學生開展廣州茶藝(天河)非遺講座和課程,增強廣州茶藝(天河)的國際影響力,促進廣州茶藝(天河)非遺技藝的海外傳播。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中國古今飲茶方式研學
關潔婷老師帶領暨大留學生深入探索中國茶文化。通過這次活動,留學生們以穿越時空的方式,從古代絲綢之路的商貿往來中,感受中國茶文化的悠久歷史與深厚底蘊。
宋代點茶與廣州茶藝(天河)的技藝展示和體驗,激發(fā)了留學生們對中華文化的濃厚興趣與尊重,也進一步提升了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獨特的文化力量。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非遺廣州茶藝(天河)專題課程
10月廣州茶藝(天河)非遺茶文化課程在暨南大學華文學院教學樓開班。課程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30多個國家的100名在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習的留學生積極參與,與關潔婷老師一起,共同領略中國茶文化和廣州茶藝(天河)的獨特魅力。
文化論壇:大灣區(qū)文化創(chuàng)新論壇,同心同向共建人文灣區(qū)
大灣區(qū)文化創(chuàng)新國際論壇在澳門威尼斯人金光會展D館舉行。此次論壇聚焦粵港澳大灣區(qū)文化發(fā)展,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智慧與文化精髓,共同探索大灣區(qū)文化發(fā)展的新篇章,探討在未來的國際傳播中,如何在保持文化內核的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新手法和多樣化渠道,使文化傳播更加貼近受眾、易于接受。
中華文化出海,不僅是展現中華文化魅力的絢麗畫卷,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國形象的絕佳窗口,更是促進不同文明之間交流互鑒的重要途徑。我們需要持續(xù)在機遇與挑戰(zhàn)的張力中尋求新突破,不斷探索和優(yōu)化出海的新路徑。
新的一年即將拉開序幕,站在歲月更迭的轉折點上,我們滿懷憧憬與希望,迎接著全新篇章的開啟。我們回望過去一年中在傳播茶文化與茶培訓教育上所取得的點滴進步,滿懷熱忱地展望未來,誓將這份優(yōu)秀的非遺茶文化與專業(yè)知識繼續(xù)傳承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