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燃放鞭炮是許多家庭辭舊迎新的傳統習俗,鞭炮聲承載著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許。然而,煙花爆竹在帶來節日氛圍的同時,也隱藏著不容忽視的安全風險。近年來,因煙花爆竹引發的安全事故頻發。1月18日,“甘肅定西男童點爆竹扔進窨井,被炸傷掀起數米高”的話題登上熱搜,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與網友熱議。此類事故為人們敲響了安全警鐘,也凸顯了普及煙花爆竹安全知識的緊迫性。
由應急管理部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攜手打造的六集系列節目《全民安全公開課》,通過“真實案例+實景真人體驗+專家重點講解”的創新形式,進行生動且直觀的應急科普教育。在第二季的第二集中,節目組深入我所試驗基地,結合專家的深入講解和實際操作演示,共同探討如何警惕那些華麗煙花背后的潛在危險。
首先,陳濤研究員詳細闡述了正確燃放煙花爆竹的重要性。依據國家標準將煙花爆竹分為四類,并介紹了每一類相應的安全要求和適用條件。他強調,不規范的燃放行為可能導致嚴重后果,例如引發火災或爆炸,因此要正確使用煙花爆竹產品,以確保燃放過程的安全。
隨后,我所兩位專家在節目中演示了井內投擲鞭炮燃爆實驗與冷煙花測溫實驗。井內鞭炮燃爆實驗通過模擬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的不正確燃放方式,直觀地展示了鞭炮在密閉空間內引發猛烈燃爆的過程,以及這一過程對周圍人員造成的嚴重傷害,讓觀眾深刻認識到不規范燃放行為的危險性。
冷煙花測溫實驗同樣給觀眾帶來了重要警示。冷煙花因其燃放溫度低,受到不少人的青睞,常給人一種安全的錯覺。但實驗發現,冷煙花燃燒時火焰溫度可高達 800 多度,火星溫度也能達到兩三百度,這樣的高溫極易引燃周圍的可燃物,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通過這一系列內容,《全民安全公開課》為觀眾上了一堂生動的煙花爆竹安全教育課,不僅讓大家認識到煙花爆竹潛在的危險,更傳授了實用的安全知識。在享受節日歡樂氛圍的同時,大家應時刻牢記安全準則,嚴格遵守煙花爆竹燃放規定,以確保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讓每一個春節都能在平安中度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