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7年,我國出生人口終于出現逆轉,2024年較上一年增長52萬人,打破了2017年以來持續下降的記錄,雖然全年出生人口仍在1000萬人以下,但已經回到了2022年水平,那么,此次出生人口逆轉意味著什么?究竟是意外反彈還是長期形勢?
中國出生人口為何會突然逆轉
1月17日,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中國出生人口達到了954萬人,人口出生率6.77‰,死亡人口1093萬人,人口死亡率7.76‰,雖然人口自然增長率依舊為負增長,但僅有-0.99‰,相較于2023年的-1.48‰,出現了明顯回升。
從具體數量上來看,2023年出生人口數量為902萬人,差一點跌破900萬大關,對比2024年,則多出生了高達52萬人。2016年,我國出生人口還在1883.2萬人,但自2017年開始便呈現持續下降趨勢,2022年直接跌破千萬大關,這也是自1950年以來首次,但2024年明顯出現了反彈。
這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首先是2019年至2022年三年疫情,很多人推遲了婚育計劃,導致我國出生人口呈階梯式下滑,但隨著邁入“后疫情時代”的新階段,各行各業復蘇,人們的生活回歸正軌, 2023年也因此迎來了一波補償性結婚潮,據民政部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依法辦理結婚登記達768.2萬對,較上一年增長12.4%,初婚人數達到了1193.98萬人,較上一年增長13.52%,這也是自2014年近十年來的首次回升,按照婚育計劃,這一現象自然會給2024年的人口出生率帶來正面支撐。并且2024年是龍年,龍年被視為吉祥之年,很多地區受龍年生子影響,生育行為相對積極,且這種生育偏好,不止是中國,韓國、新加坡等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家也出現了明顯效果。不過,2024年結婚登記人口再次降低,前三季度,登記人數只有474.7萬對,較去年同期驟降94.3萬對,跌幅高達16.6%,這也反映出,后疫情時代生育補償效應所帶來的短暫性效果。
除此之外,2024年出生人口的回升,也是近年來生育政策支持下所產生的效果。2016年我國放開二胎政策,2021年開始鼓勵三胎,各地區出臺了一系列生育補貼、產假優待,實施鼓勵延長婚育假期等措施。目前,各省的產假日期大部分是158天,部分地區二孩、三孩可延長10至30天,并且帶薪產假政策仍在不斷優化調整,今年1月5日,湖北宜昌政府工作報告中便提到,鼓勵支持城區用人單位,將在宜合法生育婦女產假延長至1年,將配偶護理假延長至30天。
另外,多地公積金、保障房政策,也在向多子女家庭傾斜,加大對二孩以上家庭購房的支持力度。去年9月30日,北京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調整本市房地產相關政策的通知”中就提到,對二孩及以上本市戶籍居民的家庭購買商品住房,申請個人公積金住房貸款,額度可上浮40萬元。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都降低了生育、養育、教育等方面成本,提高了很多家庭的生育意愿。
雖然2024年的出生人口逆轉只是階段性反彈,但為實現長期逆轉,接下來,相關鼓勵生育政策仍將不斷優化升級。
為何我國要鼓勵生育?
我國是人口大國,2024年全國總人口14.08億,占世界總人口的17%以上,人口多,也就意味著擁有更豐富的勞動力,過去幾十年,我國靠人口紅利實現經濟飛速發展,2008年超越德國,2010年超越日本,一舉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體量僅次于美國,2024年據初步核算,GDP達到了13404億元,同比增長5%,完成了2024年目標。但人口生育率下降,很有可能出現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等現象,進而引發勞動力用工成本增加,養老醫療成本負擔加重等一系列問題,因此為優化人口結構,鼓勵生育是必要措施。
不過,人口數量的下降也是一個國家發展到某一個階段所出現的正常現象,實際上,只要控制在正常范圍,并不會產生太大影響。日韓、歐美等很多國家,都經歷過長期人口負增長階段,比如日本便是全球人口負增長最具代表性的國家之一,據日本總務省數據統計,截止到2023年10月1日,日本總人口數量為1.24億人,較上一年銳減59.5萬人,如果不計在日居住的外國人,日本本國民人口減少83.7萬,這已是日本連續第13年人口呈現負增長,2023年更是創1950年以來最大跌幅。并且日本的老齡化現象非常嚴重,據統計,日本65歲以上人口數量較上一年減少0.9萬,占比高達29.1%,創歷史最高水平,75歲以上首次突破2000萬,占總人口比例飆升至16.1%。但在就業方面,日本2024年卻出現了“就職反選時代”現象,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統計,2024年春季畢業,日本大學生就業率高達98.1%,這是自200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并且剛畢業,人均起薪便達到了22.6 萬日元,折合人民幣也就是10567 元,較上一年增長4%。很多日本年輕人反映,崗位增多了,競爭壓力減少了,并且很多人也能選擇自己傾向的就業方向了。
雖然短期人口下降,確實能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壓力,但從國家發展層面而言,仍需要保持人口健康增長,畢竟中國現在仍處于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同時全球科技創新也已經進入密集活躍期,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更多國家正在面臨全新的挑戰,在此背景下,我國更需要保持良性人口規模和結構,穩定消費、出口和投資三駕拉動經濟增長的馬車。
那么如何確保人口出生穩定呢?最直接的政策便是生育補貼,也就是直接發錢,比如韓國,自去年1月開始,1歲以下嬰兒家庭,每個月可以獲得100萬韓元的補貼,折合人民幣也就是5000元左右,1到2歲每月可獲得50萬韓元補貼,也就是2500元人民幣,另外不同的城市,也推出了不同的政策,比如仁川市,當地從出生到18歲,可累計獲得1億韓元的資金補貼,折合人民幣也就是55萬元,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韓國2024年人口出生率9年來首次出現反彈。
而我國湖北的天門也有類似的政策,比如生育二胎,最高可享受9.63萬元補助,三胎最高 16.51萬元補助,政策實施后,2024年天門出生人口大幅增長17%,效果立竿見影。并且這一現象也驗證了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年輕人拼經濟不愿生孩子,發錢刺激生育的政策在中西部地區反而更有效,如此以來,也能在國內形成人口流動的一個正向循環,對東西部經濟發展自然也都能起到積極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