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4120天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118個詞條
01
前幾天看到一則視頻,視頻里是一個女孩的聲音,說希望大家都能做給子女提供情緒價值的父母。
聽到這句話,大家都以為她的父母是如何冷漠無情,待她一說出事情的原委,卻讓人目瞪口呆。
原來女子日前點了外賣,她吃完外賣里的螃蟹,看著桌上的螃蟹殼,突然想到,把這些螃蟹殼拿給父母,他們可以拿去熬粥喝,補鈣。
她送回家中,本以為父母會夸贊她懂事、記掛著他們,沒想到父母怒不可遏,劈頭蓋臉地罵她不孝順。
她覺得有些委屈,自己的父母不理解她的好意,一點都沒有為她提供情緒價值。
視頻一經發出,迅速引起熱議,大家都難以置信,這位女子將自己吃完螃蟹留下的螃蟹殼拿給父母熬粥喝,不覺得不妥,居然還覺得父母沒有提供情緒價值?
用現在網絡上流行的一句話說,這簡直就是倒反天罡。
不少網友感嘆,這樣的孩子生來有什么用,真是不如生塊叉燒。
02
這樣的“叉燒型”子女可真不少,無獨有偶,前幾天還看到一個人的求助。
樓主說因為自己多嘴闖禍了,TA詢問網友該怎么補救。
樓主自述,TA的家庭是普通甚至有些拮據的家庭。
事情的起因是,幾個月前,樓主在自己奶奶手機鎖屏上看見了一條銀行發來的短信,顯示奶奶銀行卡里的余額還有一萬五。
奶奶沒有退休金,也沒有任何的經濟來源,只靠著平時樓主爸爸和叔叔給的生活費攢一些錢,樓主沒想到,奶奶居然這樣也攢了一萬五。
不久前,樓主與爸爸閑聊,一時嘴快就和爸爸說了奶奶卡里的余額。
爸爸瞬間覺得奶奶還有錢,就暫時不給生活了,等奶奶將卡里的錢花完了再給。
他還和樓主叔叔說了這件事,攛掇對方也別給生活費了。
樓主說,自己的爸爸和叔叔都有負債,爸爸背負一百萬左右的房貸,而叔叔則是負債五十萬左右。
叔叔聽到這件事立馬跑去奶奶那里求證,奶奶得知非常生氣,感覺是樓主偷看她手機后到處透露她的隱私。
現在奶奶不理會樓主,即便樓主給奶奶道歉、發紅包、打電話,奶奶都不理會了。
樓主說知道自己錯了,不該說話不過大腦亂說家人隱私,但無論她如何補救奶奶都沒有原諒她,她詢問網友,如何才能高情商地補救一下,讓奶奶心里舒服點。
比起樓主的嘴快,網友更覺得不厚道的是樓主的叔叔和爸爸。
老家人沒有經濟來源,這一萬五肯定也是她自己省吃儉用攢下來,留給自己的一份安全感。
老人一輩子就這些存款了,兩個兒子得知母親有一萬五,就要讓她花光這一萬五才給生活費,屬實有些白眼狼了。
03
再說那位將螃蟹殼留給父母的女孩,她已然覺得,給父母吃剩的螃蟹殼已經是對父母很好的關照了。
她根本不會去考慮,真要給父母補鈣,新鮮海鮮豈不是更好?起碼,也得是沒被吃過,帶肉的好些吧。
說到底,在她心里,父母只需要這一點點螃蟹殼就能“打發”好,更需要因此為她提供積極的情緒反饋。
誰看了不覺得心寒呢?
很多人都覺得,父母對自己的好都是理所應當的,稍有絲毫不如意,就是父母做得不夠,是應該被放在網上吐槽的不合格父母。
想起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母親每天早晨提前二十分鐘起床,給孩子準備早飯,等早餐放涼到合適溫度再喊孩子起床。
有一天她身體不適起晚了,孩子被熱牛奶燙到,大聲指責母親,為什么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可他從沒想過,為他早起了百次、千次的母親,這是第一次失誤。
令人唏噓的是,類似的故事時常發生。
不知道感恩的孩子,父母為他付出得再多,在他眼里都是常態,一旦他眼里的常態被打破,就會心生怨恨。
然而所有的“理所當然”,都不是理所當然的。
懂得感恩,是一個人非常珍貴的品質。
請不要無視父母的付出,更不要無視他們的感受與需求。
小時候是父母牽著我們的手看世界,長大后父母老了,他們很可能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此時則需要我們握住他們的手前行。
因此不要讓“理所當然”這四個字侵蝕你的內心,老話說,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
一個人倘若連對自己最親近的人的付出都視而不見,更別提他能有怎樣的德行了。
總而言之,愛應是雙向的。
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沒有孩子對父母的愛,這種愛是不完整的,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